四海承平!
太平盛世!
兴乾二十一年的大明,非但普通的百姓如此以为,就连顾炎武这样的老臣,也是这样以为。
确实,按照传统观点来说,大明现在确实称得上是四海承平的太平盛世。几乎任何人都有理由相信这些,毕竟,人们所看到的是一派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模样。即便是最苛刻的人也会说“今朝繁华远盛神宗”,在许多人的记忆中,神宗时代的大明是最为繁华的,一句“繁华远盛神宗”,无疑就是对兴乾朝的最高评价。
可对于朱明忠而言,他却从不曾因为这种评价放松过,甚至在他看来,天下远还没有到所谓的“四海承平”时。
“四海承平……”
摇摇头,朱明忠看着远处说道。
“宁人,这你就错了,现在可不是什么太平盛世……”
闻言,顾炎武不由惊道。
“怎么,朝廷又要用兵了?”
朝廷又要用兵了!
略点下头,将视线投在顾炎武的身上,然后朱明忠说道。
“不是又要用兵了,而是有些问题必须要去解决它!”
“陛下指得是清虏?”
想到最近几年朝廷不断往新疆移民实边以及修建铁路的举动,顾炎武点头说道。
“清虏,确实是时候该解决了。等到解决了他们,这天下也就太平了。”
“太平不了哇!”
摇头感叹着,朱明忠继续说道。
“西藏和青海那边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不过和硕特部虽说控制着西藏以及青海,但是西藏的桑结嘉错与西藏军事首领蒙古和硕特部的法王关系紧张,因此图谋驱逐和硕特部出藏。他们的之间的矛盾只会越来越感。听在顾炎武的耳中,让他相信陛下不是在开玩笑,他相信如果有那个国家敢冒犯大明,那么等待他们的恐怕不仅仅是国亡族灭。
“陛下,你就那么自信。我朝的军队一定会胜利?”
尽管这种问题十分忌讳,但顾炎武还是忍不住脱口而出,看着陛下说道。
“陛下,出征异国,我们的将士将在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作战。那里的百姓非但相貌与我汉人迥然不同,而且习俗也是相差甚远。他们有着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语言,即便是我们征服了他们的国家,他们又岂会心甘情愿的遵从大明?遵从大明的教化?”
“会的。”
朱明忠毫不犹的说道。
“南洋诸夏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同样也能做到!”
“不一样,当地土人文明落后且愚昧,其所谓“国”,往往不过只是大部落土邦,土人往往无国家观念。诸夏是以教化者的身份进入,教化土人,最终土人所认同的国是诸夏,而不是土邦。”
看着陛下,顾炎武道出了他担心的地方,这几年,他一直在研究着这一切,而在南洋的经历,让他很清楚,南洋土人与其它国家百姓的不同之处。
“陛下,出西域往西,有欧洲诸国,亦有波斯等国,这些地方的百姓,自有他们的风俗习惯,而且千年来,早就形成了其正统的国家观,或许我大明官军可以在战场上击败他们,灭亡其国家,但是如果我们试图让其信圣教,习汉字、从汉俗,势必会激起他们的抵触,正如当年我汉家百姓可以为保留衣冠不惜一死一般,那些国家的百姓,未必不能为其风俗顽抗到底。陛下,就像伪周于孟加拉等地推行佛教,不就遭到当地百姓的反抗吗?”
顾炎武特意提到了吴三桂创建的伪周,尽管吴三桂已死,但是伪周却仍然屹立于天竺,甚至与莫卧尔帝国屡有交战,当然也是各有胜负。
“但是,他们不也让佛教在当地复兴了?甚至当地的土人,也纷纷改从汉姓,许多人开始说汉语?宁人,对此你应该比朕更清楚,作为征服者,在习俗、宗教上的同化,是确保统治的必然。”
尽管对于吴家的伪周没有好感,但是朱明忠却不得不承认,吴三桂很善于学习,他一方面在那里学习了满清的八旗制,一边又学习南洋诸夏教化土民,又学习莫卧尔人的手段,强迫当地人在习俗、宗教上进行改变,以此来保障自己的统治基础。
“可是陛下,这么做总难免激起当地人的反抗。”
说到这里,顾炎武顿了一顿,随即不无担忧地说道。
“对于大明而言,扩张导致的反抗,最终会成为大明的包袱,导致大明的边疆不稳,甚至同化也有可能会失败……”
“失败……”
朱明忠笑道。
“那是因为刀子不够利啊!现在,吴家在孟加拉的统治,可是极为巩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