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杨文进与裴寂见面后,简单的介绍了下自己这半年的培训学习情况,并听取了他们的工作汇报。赵雷充分的肯定了新兵训练所取得的成绩,接下来的工作要再接再厉,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当然裴寂所说的帝国一些消息引起了赵雷的注意。
今年北方的旱灾虽说比去年好了很多,但是粮食产量还是大面积欠收,除了传统的江南道高产区,帝国其他地方的粮食收成也相对降低了不少。
东部沿海地区也遭受到了比往年更大规模的倭寇入侵,给帝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帝国海洋运输贸易。
而西北的葛逻禄人再次入侵帝国陇右道,其中兰州、凉州以及沙州几乎被洗劫一空,其他地方也都是损失惨重,帝国在这里的军事存在基本上现在是处于空白状态,各种马贼乘机四起,烧杀抢掠,让整个局面更加的混乱不可控制。
经过一阵相互讨论后,大家一致的认为现在帝国正处于一个十分困难的境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有大事发生,可能使得局势更加的动荡。
如果有机会的话,立即跳出汴京这个小圈子,到远离政治中心汴京的边地发展,当然最好是之前定的陇右。接下来是要重点收集有关陇右的情报。
杨文进首先表达了自己的疑问:“大人,我们现在是属于汴京的城防军系统,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到远离这些地方的进行城防,就算有,也是像上次一样,平叛后会立即被调回休整。”
赵雷自信的说:“这个目标是今后我们的方向,现在还不是太着急,也许今年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机会,因为帝国很有可能会对葛逻禄用兵。
前几年葛逻禄乘着我们帝国正在与匈奴交战,占了很大的便宜,当时帝国没有说什么,但这次竟然再次敢发动侵略帝国陇右道,让帝国整个西部的情况都已成糜烂之势,关键还切断了帝国与欧洲大陆的贸易往来,既让帝国丢了面子,也让帝国失去了很大一批钱财。
按照现任皇帝的风格,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再加上内部矛盾越来越突出,帝国正需要一场战争与胜利,来吸引老百姓们的视线与重塑信心。
到时候我们肯定会有机会去,文进你现在就赶快加紧对第六团进行训练,另外对于向后勤部所要申请的物资,进行统一的分配换装,一定要快速的把队伍所缺少的东西全部补齐。”
当杨文进走出去后,又与裴寂聊了一会儿。
“先生,现在正需要一只简洁明了的情报队伍,你看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当赵雷把自己现有所掌握的信鸽之训练方法以及生产玻璃后,裴寂眼中又是一阵精光闪过。
“这个说容易很容易的,主要还是钱+人+工具。”
“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其他一切都不是问题。现在关键是人员的问题。”
“人员其实也很好找,现在城外的流民越聚越多,只要提供食宿,我相信会有很多人会愿意的,而且我们最好找那些年纪不大的,进过培训,相信在他们最危难的时候帮他们一把,忠诚度也一定会更高。”
“好,先生大才,我就把这个繁重的任务交给你了,要想要什么资源,一定会优先供应的。”
赵雷听到裴寂有解决方法后,就让他大胆的去做,并让他多注意收集一些帝国的信息。
大唐帝国勤政殿,帝国皇帝李烨正在听着兵部军事情报负责人的汇报。
“实际上今年以来不仅是帝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灾,在整个北方六国都在发生旱灾,导致牧场草料不足,牲口都死了不少,而葛逻禄受灾最为严重,这是葛逻禄迫不及待的入侵我国原因。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葛逻禄军队现在第一波抢掠已经结束,但是所抢到的东西有限,正在准备第二波抢掠,目标会是整个陇右道所有18个州县。”
“各位爱卿,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李烨听了后有点烦躁,因为游牧民族的骑兵很难对付,帝国目前的兵力战斗力都下降的厉害,很难不付出代价就赢得胜利。
“陛下,兵部已经初步制定了应对计划,我们准备抽调西部一个军团,再加上城防军与千牛卫军各两个师团,开赴西部战场。据情报得知,现有葛逻禄出动的骑兵人数在5万人,而我们这次共出动16万余人,在兵力上我们是占有绝对优势的,而且我们还有主场优势,只要后勤能够保证,肯定可以够打通来犯的敌人。”兵部尚书崔汉衡连忙安慰皇帝,其他大臣也纷纷表示附和。
“那不知道这次的领军大将应该由谁担任呢?兵部有没有推荐的?”
“这需要陛下圣裁。”
“有没有自荐或推荐的?”
“陛下,臣弟愿意领军出征,为皇兄分忧。”
众人一看,原来是陛下的三弟鲁国公李阳,兵部尚书崔汉衡立即眉头皱起,李阳这个人一直都是在吃喝玩乐,而且性格急躁,好大喜功,不适合成为一军之主。
“国公大人,这次西征路途遥远,艰难险阻颇多,还是国公大人的身体要紧,不必担任这么辛苦的差事。”兵部尚书崔汉衡急忙劝道。
“你这是什么话?为国分忧是为臣的本分,何况我这是在为皇兄分忧,身体也很健康,为什么不能去?”
“我这也是为国公大人着想,战场上刀剑无眼,害怕伤了国公大人。”
“你不要说了,这是分明不信任我能大胜仗啊,况且我主要是在后面指挥,不会有危险的。”
皇帝李烨也有点慎重,说道:“皇弟,领兵这件事可是非同小可,不能有半点差错的,你去可以,但是如果打了败仗,当时候就不要怪为兄军法处置了。”
“放心吧,到时候皇兄你只要听大捷的消息就行了,其他的我会注意的。”
“那行,这次西征领兵将领就有鲁国公担任吧。”
“诺~”下面的大臣都是齐声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