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线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财神那些事儿 > 第六章 立壮志结伴东游 明大势弃吴奔越

第六章 立壮志结伴东游 明大势弃吴奔越(1 / 1)

这一天,文种突然宴请范蠡,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谈天说地一番之后,文种道:“范先生买卖做的不错,想必是要甘心做宛城的富翁了?”

范蠡:“文种兄治理宛城不错,想必是要甘心于宛城的县令了?”

文种道哈哈大笑:“知我者,范子也!然而当下之时又能奈何?”

范蠡道:“想必文种兄早已胸有成竹,还请示教。”

文种:“我听说,楚国虽然有官位世袭的陈规,然而如今权贵贪渎王法,若能打点通融,也可谋得官府差事。老弟若有意,不妨买卖的积蓄来,我帮你打点,谋个一官半职,日后互相也有个照应,老弟以为如何?”

范蠡:“文种兄实在是高见啊,可惜我范蠡不敢恭维。范蠡虽身为贫贱,然而大丈夫在世,当取之有道,怎能做如此狗苟蝇营之事!况且今日花钱买官,明日必贪钱保位升官,如此之官,于国家社稷何益?于黎民百姓何益?”

文种大笑道:“老弟所言,令文种惭愧!以老弟高洁品行,文种本不该出此下策。然而楚国朝政如此昏暗,你我难有出头之日,老弟难道就此消沉,栖身于街市?”

范蠡道:“文种兄若无打算,不如你做你的县令,何等的逍遥自在,我做我的商人,也还能得过且过,何必要谈论这些?”

文种笑道:“文种的心思,瞒不过范老弟的慧眼啊!文种想,天下之大,诸侯林立,有识之国开门纳贤,你我何必困守于宛城一隅?不如你我远走高飞,游历各国,寻找出头机会,老弟以为如何?”

范蠡道:“文种兄所言,与我师父当年教诲如出一辙。实不相瞒,范蠡早就等老兄这句话了。只是顾虑老兄身为贵族,官位在身,又有家眷,老兄如何取舍?”

文种:“若不能建功立业,贵族又能如何?若不能施展抱负,官位又能如何?文种已视之如粪土了。只是这家眷妻儿,实乃心病,还需妥当安置。”

范蠡:“此番远游,不知所终,老兄切不可抛妻离子。不如一并同行,范蠡也可帮忙照应。”

文种:“老弟此言,令文种感激不尽!只是天下之大,我们该向何处而去?”

范蠡道:“想必老兄已有主张。”

文种:“天下诸侯,原本楚国为霸,如今却江河日下,让位于齐晋。东南吴国,重用伍子胥等人,日渐强大,提出‘西破强楚、北抗齐晋、南灭越国’北上称霸大计,依我看来,吴国称霸是早晚之事。吴国国君阖闾开明阔达,不拘一格招贤纳士,重用伍子胥、孙武、伯噽等人便是先例,你我何不投奔吴国?”

范蠡:“范蠡当年受师父教诲,略知天下形势、地理人文,与文种兄所言极为切合。只是吴国与我楚国为敌,若投身楚国,范蠡心中不安。”

文种:“楚国君臣无道,有志之士难伸,兴旺之事,非你我所能改变。你我投奔吴国,助吴国称霸大计,只为施展胸中抱负,并不损害楚国利益。况且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何必不安?”

范蠡道:“文种兄所言,倒也冰释了范蠡心中块垒。当下之时,只好权且如此了。”

***

二人主意已定,商量了具体细节,各自筹备去了。范蠡回家,将出游之事告诉了兄嫂,兄嫂极力劝阻,然而见范蠡主意已定,再劝也无益,只好作罢。晚饭之后,兄弟二人对饮,喝了许多闷酒,哥哥殷殷叮嘱,嫂嫂沉默无言,收拾范蠡的衣物行囊。范蠡知道此去遥遥,不知何时才能与家人相见,心中酸楚,起身去逗侄儿玩乐,心中难舍。待侄儿玩累睡去了,范蠡出门,在夜色中徘徊良久,又去了郑渚家。几年以来,范蠡和郑渚交往颇多,谈天说地,练拳舞剑,言行间多有契合,如今要走,须得和他道个别。

郑渚见范蠡来访,十分高兴,连忙端茶倒酒。听说范蠡要出外,郑渚心中郁闷道:“老弟此去,必然有大买卖可做。能否带老兄我同行,我也好见个世面。”

范蠡道:“倒也没有什么大买卖。范蠡此去,自己尚且不知所终,怎敢拖累老兄。”

郑渚道:“老弟莫非是怕我拖累于你。老弟放心,车马盘缠我自会料理,况且我身强力壮,一同前去,也好做个伙伴。”

范蠡道:“我何尝不想有老兄这样的伙伴,只是我去无定所,来无时日,十年八载也不可知。老弟家中上有年老父母,下有贤妻娇儿,如何能长期远游?”

郑渚叹口气:“也罢也罢!只是老兄我心中不舍,原还想跟你学做买卖呢,如今却也泡了汤。”

范蠡:“这个倒是好说,我今日便教你做买卖,明日你便可去做了。我家里还有些余货,明日你拿去卖,到时将本钱给我哥哥便是了。”

郑渚高兴道:“可是我不知如何去做。”

范蠡:“并不难学,你且听我一一道来”。

范蠡将计倪所教的经商之道和盘托来,讲解给郑渚,又将平常进货的渠道价格等经验也悉数道出。

告辞之际,郑渚道:“老弟非平凡之人,此去必然会有大事可成,待老弟日后发达了,可莫忘了提携老兄啊!”

范蠡道:“但愿如此!”

两人抱拳依依道别。

***

晚上,范蠡辗转难眠。前途虽然迷茫,但毕竟有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这条路又是多年来期盼的,范蠡感到内心激动。可是,即将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楚国宛城三户邑,范蠡感到内心充满了难言的悲伤,这个曾将让他感到烦闷和不安的地方,这里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竟然都是那么的令人难舍。

范蠡浮想联翩,难以成眠,起身出门来到村外的山坡上。月色朦胧,映照着宁静的山川和村落,夜空中突然想起悠远而婉转的笛声,倾诉着离乡者深深地留恋。范蠡的兄嫂听到了,郑渚听到了,三户邑的很多人听到了,久久难眠,范疯子啊,你的笛声为何会如此让人心动和感伤?

次日晨起,范蠡带上弓箭、皮囊、短刀、竹笛,骑马向南山而去。一路上,他默默地凝望路过的草木山水,仿佛要把一切都要装在脑子里去。南山上依然那么幽静,那么美丽,偶尔头顶飞过鸟儿,路旁跑过野兔,范蠡拿起了弓箭却又放下了,这些曾经陪伴我范蠡多年的小伙伴啊,今天我不想再伤害你们。

***

快到山洞了,范蠡恍惚间回到当年拜师学艺的时光,仿佛看到师父端坐在青石之上,银须闪闪,仿佛看到师父飘逸的身姿,在山洞前的草地上翩翩舞剑,仿佛看到他威严而慈爱的面孔,听到他洪钟般的声音。可是,置身于山洞,范蠡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幻,那属文教书的石壁还在,师父曾经的卧榻还在,洞口高大的青石还在,可是,师父的身影却早已是飘渺而久远了。师父啊,你到底去了哪里,为何不让徒儿再见你一面呢?

范蠡出来,纵身跃上洞口的青石,闭目端坐,耳边忽然回响起师父洪钟般的声音:“天地混沌,万物由道而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内顺于心,外化于道,若欲有所作为,当顺天时、和人心、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自周夷王以来,朝纲混乱,周礼废驰,诸侯背离,各自为政,恃强凌弱,群雄逐鹿。当今天下,齐、晋、秦、楚等国先后称霸,以周天子为名,号令诸侯,究其原因,不外乎天时地利人和。而天地之间,以人为大,于是有各国招贤纳士,管仲、晏婴、百里奚、伍子胥、孙武等俊杰之才纷纷而出,辅助君王,建功立业,封将拜相。徒儿虽出身平民,然英雄出自乱世,此乃天时,择明君而事,此乃人和,寻用武之地,此乃地利。徒儿若真是心怀大志、胸有韬略,何不放眼天下,自谋出路”。

范蠡睁开双眼,环视天地,顿觉心中豁然开朗,郁郁之气尽扫,浑身充满力气,于是纵身跃下青石,舞起短剑,挥洒间天地方寸,腾跃间虎虎生风,足可以打破眼前的一切障碍。范蠡心中呼喊:我不是疯子,我不是贱民,我不是商人。我是范蠡,我是范少伯,我是胸怀韬略的天下奇才,我是无往而不胜的大英雄!

范蠡知道,只有在这山河不语、草木肃然的大自然中,他才能狂放不羁、纵情高歌,挥洒心中积郁的所有不平和怨恨,倾诉心中盘旋的所有渴望和梦想。这一切,只有天地知道,山河知道,草木知道,自己知道,或许还有师父和文种知道,再也没有人能够懂得他了。

范蠡收起短剑,向山洞后面的山坡攀援而上,突然放声高歌道:“天地苍茫啊,可知我今生所求,山河雄壮啊,可知我今生所想,草木葳蕤啊,可知我今生所梦,飞鸟高旋啊,可知我今生所愿。我是天地间矗立的男子汉,我是雄才大略的范蠡。我将要策马驰骋,让山河匍匐在我的脚下。啊,你不要讥笑我的狂放,总有时日,我的功业将铭刻在高山之巅,大地之上!”。

他来到了一个高高的山坡,仰头躺下,天空中一只雄鹰傲慢而悠然的飞翔着,他自言自语道:“雄鹰啊,不要以为我多么的羡慕你,总有一天,我将要比你飞得更高!”。雄鹰飘然飞远了,范蠡却进入了梦乡。他梦见了红螺,在南山脚下的小河边翩翩起舞,河水淙淙,飞鸟啁啾,明媚的阳光照在绿茵茵的草地上……。

***

当晚范蠡拜别兄嫂,背上行囊,骑马去文种府上,却见只有文种一人伏案弹琴。范蠡颇为惊讶,便问文种:“夫人家眷可准备停当?”

文种道:“早已走了”。

细问之,原来文种怕官府追查累及家眷,分些钱物遣散了家中仆役,提早安排贴身仆人备了马车,送妻儿去了吴国的路上。又写了一道辞呈道:“卑职文种为宛令数载,虽功绩乏善,却也尽忠王朝,善待黎民。然而文种不才,偏居宛城一隅,不能为大王分忧,故请辞宛令,欲为远游之人。祈望王上及令尹、司寇等诸大人,不以范蠡为意,另举宛令人选,期望宽恕!”,打发一个手下报郢都王府去了,此刻准备就绪,专等范蠡。

范蠡心中慨叹:“文种兄处事事周到,非我范蠡能及也!”

二人骑马,连夜南行,直奔吴国去了。一路上星夜兼程,风餐露宿,访古问今,体察沿途风土人情,不再一一道来。十多日奔波后,来到吴国都城姑苏,急忙探访,找到文种妻儿落脚的客栈,适才放下心来。

却说在楚国,令尹子常得知文种辞官出走的消息,吃惊不小,对周围大夫道:“文种非平凡之流,若为敌国所用,是我楚国之大患,定要将其追拿回来”。于是派人飞马去追,然而此时,文种范蠡已进入楚国,追兵望尘莫及,只好返回复命。有大夫对子常道:“文种此人心怀叵测,自恃清高,先王之时,便与我朝君臣多有嫌隙。今日他去也好,免得今后在我楚国为患。以他孤傲之秉性,怕在他国也难得重用,令尹大人何必在意!”,子常狐疑道:“也罢也罢,由他去吧。”

***

范蠡文种每日外出探访,游走于街市,出入于酒馆,结交市井之人,打听吴国朝野的消息,多日下来,对吴国情况也略知了大概。

吴王阖闾,原为楚国公子光,用了楚国旧臣伍子胥之计,在吴王僚班师回朝的庆功宴上,派勇士专诸将剑藏于鱼腹,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夺得吴国王位。此时吴国虽已日渐强大,却依然困难重重,水患侵害,边防不固,荒地多有未垦,国家仓廪未建,西有霸楚,南有强越,处处危机。阖闾大力搜罗人才,任贤使能,采纳良策,听取民声,重用伍子胥,听取其振兴吴国之大计,并以楚国旧臣伯嚭为大夫,齐国军事家孙武为将军,共谋国事。阖闾命伍子胥主持修建阖闾大城,设置守备,积聚粮食,充实兵库,以图霸业,数年之间国力壮大,百姓丰足。为示威于楚,一举灭了楚的附庸徐国,用孙武之能,训练士卒,提高战术,改造兵器,矛头直指强大楚国,近几年屡犯楚国边境。

文种认为对楚国情况有所了解,时机已经成熟,便设法寻找故交,结识官吏,探听门路,为拜见吴王阖庐做准备。然而范蠡却并不心急,每天仍然以卖卦为名,游走于街市。

***

这一日,又来到那个酒馆,找了个位置坐下,要了一壶酒、一碟小菜,悠哉悠哉起来,不时招呼身旁走过的酒客:“先生可要卜卦?前知五百年,后知五十年,算不准不要钱”,倒也偶尔有人过来相问。大多时候,只是静坐不语,冷眼旁观,细听旁坐之人的谈论,多日如此。

此时,范蠡身后座上,有一位官吏模样之人,酒意半酣,正与人闲谈,只听他说道:“如今我吴国,大王英明,满朝贤良,国力充盈,兵强马壮。早已灭了楚国的属国徐国,眼下正在与楚国交战,打的楚国晕头转向。过不了几年,我吴国必然称霸天下,生为吴国人,何不快哉!”一旁的人纷纷喝彩:“好好,吴国威武,大王威武!”,场面十分热闹。

范蠡心中不快,嗞儿嗞儿喝了几口酒,手指敲打桌子唱到:“高高的吴王宫啊,可有凤凰栖息的梧桐,雄壮的吴大城啊,可有壮士出入的城门。高高在上的吴王啊,你只管雄视天下,莫非你的朝臣有多么贤能,你的军队有多么勇猛?你的子民是如此的骄纵,难道看不见到处的豺狼和猛虎?”

范蠡的歌声带着浓浓的醉意,忽高忽低,引得周围的酒客侧目而听。忽然,邻桌那个官吏模样的人拍案而起:“哪里来的狂徒,在此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口出狂言,污蔑我大吴国!”

范蠡侧身作揖道:“先生为何动怒!我何敢污蔑吴国,只是听先生所言,难道吴国有管子、百里奚一般的治国奇才?我只是在为吴国担忧啊!”

那人轻蔑道:“看来你就是孤陋寡闻的乡野村夫!管子、百里奚又能如何?我吴国相国伍子胥、上将军孙武、太宰伯噽、大将军王子累,哪一个比不了他们?”

范蠡喝一口酒:“我看也未必见得吧!”

那人有大怒道:“大胆!竟敢蔑视我吴国大臣,来人呐,将这狂徒抓起来送到官府!”

话音一落,旁边冲过来两个壮汉要捉拿范蠡,忽听有人高声喊道:“慢着!”

随即过来一个相貌魁伟之人赔笑作揖道“巡尹大人请息怒。此人是我前日结识的朋友,适才他酒后失言,虽有不当之处,却也并无污蔑我吴国君臣之意。谅他是醉酒之人,大人给我个薄面,放过他吧。”

那巡尹脸色缓和道:“原来是冯同先生啊。既然是你的朋友,我也就暂且不予追究了。但他当众喧哗,妄议朝政,实在不当,你也应对他教训才是。”

冯同道:“那是那是,多谢大人!”

范蠡还想说话,却被冯同挡在身后,对巡尹道:“大人请继续用酒,今日我来请客,大人的酒钱我来结了。”

巡尹道:“先生客气,多谢了,我有事先走一步”,说罢带领两个壮汉走了。

***

冯同邀请范蠡,找一个僻静处坐下,要了些酒菜,攀谈起来。

范蠡:“先生与我素昧平生,为何要帮助我?”

冯同:“听口音,先生可是楚国人,不知尊姓大名?”

范蠡:“我确为楚国人范蠡。难道先生也是楚国人?”

冯同:“不瞒范先生,我本是楚国贵族,只因楚平王争位期间,我父亲牵扯到宫廷变乱,为避祸患,逃亡到吴国来了。家父临终嘱咐我不可再参与政事,因此便在吴国王城做些畜禽屠宰买卖,倒也自在,多年来在街面上颇有些人缘,适才那巡街的小官才能给些面子。”

范蠡:“多谢先生搭救”。

冯同:“何来搭救之说啊,先生又没有犯罪,只是避免先生节外生枝罢了。我注意先生已经多日,猜测先生到吴国来是有大事要做”

范蠡:“先生何出此言?”

冯同:“先生为卖卦之人,却言谈举止不俗。不去街头卖卦,却出入酒馆茶肆。不多饮酒,却偏落座于人多嘴杂之处,对朝野之事的言论颇为关注。适才先生佯醉,说唱之语貌似癫狂,实则颇有分寸,否则那巡尹也轻易饶不了你。由此推断,先生并非泛泛之辈。”

范蠡:“先生所言,令范蠡既惭愧又佩服。实不相瞒,我本楚国平民,虽生为微贱,却自认为有些见识,妄图谋取些功名。因楚国非贵族不得入仕,又听说吴国开门纳贤,所以前来一试,还望先生指教。”

冯同:“先生志存高远且胸怀韬略,令冯同佩服。只是不知先生欲谋取何位?若府衙的差官,军中的小吏,以先生的才貌,必然可以胜任,我也愿意尽力引荐。”

范蠡:“若如此,我范蠡不如在楚国耕田打猎,何苦要千里迢迢来到吴国。范蠡狂妄,让先生见笑了。”

冯同惊讶道:“如此说来,先生之志,在于吴国大夫之位?”

范蠡略带醉意:“若不能建功立业,大夫之位又能如何?为大夫者当立志于姜尚之业、管仲之治、百里奚之能。”

冯同大惊道:“先生莫不是真的喝醉了?”

范蠡:“难道先生以为我喝醉了吗?既然如此,就当我范蠡开个玩笑,还望先生不要见笑,哈哈哈!”

冯同沉吟道:“先生所言,冯同不敢见笑。只是……”

范蠡:“先生为何欲言又止?”

冯同:“先生乃高世之才,然而不见得能够施展于吴国”。

范蠡:“还请先生赐教”

冯同:“先生有所不知。吴王阖闾用楚国旧臣伍子胥之计谋取大位,如今雄视天下。伍子胥乃经天纬地、治国用兵之奇才,为报楚国杀父杀兄之大仇,忠心辅佐阖闾,固城郭、实仓廪、强兵甲,提出西破强楚、北抗齐晋、南灭越国之大略,并向吴王引荐了齐国军事奇才孙武。如今吴国国力强大,离不开伍子胥的谋略和辅佐,又有引荐太宰伯噽、大将军孙武之功,因而吴王阖闾对其言听计从,吴国上下没有人敢拂逆伍子胥的言辞。实不相瞒,先生若真有雄才大略,为吴国所用,怕也难有出头之日!”

范例正色道:“先生之见,与我范蠡所见甚为相同!况且我本为楚人,何苦非要为楚国之敌吴国出力。以先生之见,我应投奔何处?”

冯同道:“先生心中早有打算,何必还要问我。南方越国,在国王允常治理之下,国力日升,几乎可以和吴国对抗了。听说越国招贤纳士不拘一格,先生何不去越国一试。若能为越国所用,先生可一展才华,况且越国乃我楚国之盟国,权当是先生为楚国效力了!”

范蠡起身作揖道:“先生坦诚相告,句句令范蠡受益匪浅,心中感动。同为楚人,当肝胆相照,若先生日后有用得着范蠡之处,我当万死不辞!”

冯同:“先生所言极是。同为楚人,且意气相投,彼此保重!”

又把盏畅饮,依依告别,范蠡返回客栈找文种去了。

***

这一日文种也没闲着,他通过多方辗转,找到了一位如今在吴国司空府任职的昔日楚国同僚,两人相谈甚欢,这位老熟人已经答应为他和范蠡引见伍子胥和楚国大王,文种心中甚为欣喜。没想到,待文种喜形于色的告诉范蠡有人可以引荐的事,范蠡却并不领情,文种心中不快。

文种:“如今吴国国王有雄才大略,政治清明,国力日渐强大,日后必将称霸一方。你我千里迢迢而来,为的是投身吴国。如今既然有人引荐,建功立业指日可待,难道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范蠡:“文种兄此来,难道就是为了在吴国做官吗?既然如此,在楚国的官做得好好的,为何还要来吴国?”

文种:“我文种的心意,难道你范老弟不知道吗,为何还要说出这样的话来?”

范蠡:“文种兄是想施展胸中抱负,建立大功业,可是在如今吴国你能有何作为?”

文种:“我文种虽说不是经天纬地之才,却也自认为有些能耐。只要尽心尽力侍奉吴王,不信没有机会建功立业,老弟何苦要嘲讽我呢?”

范蠡:“那我请问老兄,你能在吴国扶持一个新的君王吗?”

文种吃惊道:“吴王阖庐是开明有为之王,为何要做这大逆不道之事?”

范蠡:“你能帮助吴王修建一个新的吴大都吗?”

文种:“吴大都修建不久,且城坚墙固,为何要修建新的吴大都?”

范蠡:“你能够给吴王引荐孙武那样的军事奇才吗?”

文种:“孙武乃旷世奇才,我到哪里去寻找?”

范蠡笑道:“既然如此,先生在吴国又有何用?吴国相国伍子胥为不世之才,辅佐阖闾取得王位,引荐人才,富国强兵,已成为一言九鼎之人,吴国不缺你我这样的人,我们为何非要凑这个热闹?如今在吴国,伍子胥如日月,你我如火烛,为何要将自己的光华隐藏在他人的身后呢?”

文种听罢,沉默半晌道:“老弟所言,令文种茅塞顿开。我真是鼠目寸光,心中惭愧!可是,事到如今,依老弟之见,该如何是好?”

范蠡道:“文种兄不必自责,我今日也是有高人指教,才有这般看法。以我之见,如今天下大势,霸主之位移向东南,楚国渐衰,吴国渐强,越国紧随其后。吴越两国语言相通,地理相近,风俗相似,日后诸侯霸主之位,非吴则越。越国虽为小国,但听说国王英明勇武,招贤纳士,百姓戮力同心,强悍善战,若有贤臣良将辅佐,或可争得霸主之位。以我之见,你我何不投奔越国?”

文种思虑片刻道:“老弟所言虽然有理,可是于我却为难了。我当年为楚越结盟之事出使越国,那越国权臣石买等人,害怕楚越结盟得罪吴国,故意阻挠越王允常接见,害得我结盟不成,差点丢了性命。如今再去越国,怕是不好相处。”

文种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老兄不再是楚国大臣,吴国就再也不会顾忌了。况且老兄也算是与越国有过交情,不一定还是好事。”

文种:“唉,容我仔细思量再做定夺,老弟意下如何?”

范蠡:“望文种兄早作决断!”

***

两人心事重重各自睡去,不想到子时刚过,范蠡正睡得熟,被文种叫醒了。

文种:“思来想去,老弟所言有理。你我速速准备,天亮就出发,离开吴国,投奔越国,不可耽搁!”

范蠡:“何必如此慌忙?”

文种:“我已托了人向吴国引荐,就怕吴国重视,派人来寻找你我,到时不好脱身。”

范蠡心中一惊,又深感文种处事周到,赶忙起身准备。天一放亮,文种等人乘了车马出城而去。

却说在吴国,文种所托的那位故交深知文种为治国良才,有意推荐给吴国,次日上午便去拜见相国伍子胥,说明来意。伍子胥往日也曾听说过文种此人,又听说还有个叫范蠡的英才俊杰,有意收为己用,便打发人去请文种和范蠡。殊不知一去却扑了个空,只得到文种留下的书信,说是有要事来不及向老友拜别,奔赴越国去了。

伍子胥得到回复,心中怅然:“此等良才不能为我吴国所用,痛哉惜哉!”

最新小说: 大夏国秦云萧淑妃 猎宋 许你一世深情 视频通万朝:开局剪辑千古一帝 朕不想当皇帝了主攻忠犬受 谋定三国 萧煜 重生乌克兰1990崛起 岳麓书院浪漫史 林神医林阳与苏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