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公元1276的新年页章已悄然而至。【高品质更新】伯颜大军一路攻取健康、江阴、平江、镇江、常州、无锡、嘉兴之后,兵锋直指临安,同时荆南、江西等地亦失守于元军,本已是半壁江山的大宋再次丢弃半壁,剩下的半壁也不过是案板上的白羊,想怎么切就怎么切了。
兵临城下,临安城危如累卵,宋帝赵显的勤王召书像最廉价的手纸一迭迭从京师发出,可换回的是石入大海的结果,听不到一声叮咚响,大宋全境都在与元匹敌,各自为战,自家捉襟见肘,哪还有富余之兵力勤王,就算有心勤王,战线犬牙交错,元军骑兵出入无常,基本上半路被人家吃掉了,哪还到了京师,到地府还差不多。
临安城宫庭之内,宋帝赵显与一班臣子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片混乱。丞相陈宜中嘶声力竭主张逃跑(历史上逃跑陈宜中指的就是他),但皇亲国戚加上一班朝廷大员,队伍过千,如此大队人马如何逃脱得了,就算暂时走脱,难道元军会突发仁慈之心,对尾大不掉的残宋不加理会?不管是何朝何代,是神是鬼,斩草除根的道理都是懂的,就算为君者脑残不懂,身边的臣子也会懂的。
文天祥、张世杰几位主战派却提出“京师义士,可二十万,背城借一,以战为守”或有求存之机,并请求三宫入海,由他们组织军民拼死守城。
可这一条又被投降派所拒。理由是,京师虽可征召军民二十万,但多为新丁,怎会是十万精锐元师之敌,朝廷再作顽抗,只会落得个生灵涂炭,最终还会被元所灭,何苦来哉。
议来议去总算有了结果,一面以赵显为首率百官降元,一方面由陆秀夫、杨镇等人护送赵昰、赵昺二王南逃,以留赵宋之根。【高品质更新】
正月十八日,宋恭帝赵显、太皇太后谢氏派遣临安知府贾余庆,同宗室保康军承宣使尹甫、和州防御使吉甫等人奉传国玉玺至皋亭山向元丞相伯颜请降。降表言道:宋国赵显谨百拜奉表言:显眇然幼冲,遭家多难,权奸贾似道,背盟误国,至勤师兴问罪。显非还能趋避以求苟全,今天命有归,显将焉往!谨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号,以两浙、福建、江东、江西、湖南、两广、四川、两淮见存州郡,悉上圣朝,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伏望圣慈垂念,不忍显三百余年宗社遽至殒绝,令赵氏子孙世世有赖,不敢弭忘!
伯颜欣然受降,一面将包括文天祥在内一干君臣掳走北返,顺带着不忘流氓本性将京城宝地洗劫一番,一面授命张弘范继续南下追击残宋,务必要将杂草铲尽,免得春风吹又生。
临安之降,一方面使得京城免受了兵火之灾,另一方面极大打击了残宋抵抗军的士气,试想,连一国之君都投降了,各地守军还为谁辛苦为谁忙?最可悲的事,你若不降,自有你的旧主子降敌之君赵显发诏命你降。你不是自诩忠君吗?不接诏那就是不忠之臣。古代人为了名节那是可以打破脑袋的,不忠不义的帽子扣下来,有几个人能顶得住,当即有不少郡县开门降元。大宋之境再去其一。
当然了,能顶下不忠不义大帽子的还是有几个的,一个是淮东制使李庭芝,当时降敌之君遣人于城下就读劝降诏书,李庭芝登城拒之:“臣奉诏守城,从未闻有诏降也!”一诏不成,再来一诏,李庭芝不再答话,命弩手将使者射杀,真牛人!另一个是四川制置使张珏,同样拒不奉诏。至于南逃至福建的赵昰、赵昺两个小家伙更没有奉诏的觉悟了,自已有了一套小朝廷班子,文有文天祥(文天祥北掳之途上借机逃脱,继续效命小朝廷)、陆秀夫、跑路先锋陈宜中,武有张世杰,杨镇、杨亮节,小日子有模有样了。
就在与宋之战如火如荼之际,远在海押立、乌伦古湖一带的以海都为首的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大联盟与大本营——忽必烈所统治的元帝国的分裂之战也是打得如火如荼。
忽必烈派四子那木罕、大将安童领军二十万西征平叛,不料蒙哥之子昔里吉突然反水投敌,先一步控制那木罕、安童众将,海都借夜色引军偷袭,二十万大军群龙无首,大败亏输。消息传来,忽必烈怒火攻心差点嗝屁,幸亏老当益壮,还算坚强,看征宋的任务也完成得差不多了,剩下那点残敌不过是秋后的蚂蚱崩达不了几天了,当即发下诏令,抽调半数之军北返大都,整编大军再作第二次西征。
征宋元军抽调西征,令还在顽抗中的诸路宋军、民间义军有了一丝残喘的余地。不过也就残喘而已,就算元军退去半数又能如何,宋军还有翻盘的能力吗?
忽必烈皇命所在,西路征川军二十大军抽调十万北返,各地镇戍驻军亦以十抽五之法分军。
皇命远高于王命,忙哥剌八面围剿寨盟军的战法算是流产了一半。征川军原为二十万,抽掉半数后就只剩十万了,十万兵马攻打重庆、沪州、涪州、合州诸城,兵力已有些捉襟见肘了,哪还有富余兵力回剿一伙小小的乱贼。征川是大业,剿贼是小事,孰轻孰重忙哥剌倒不致于头昏脑热之下颠了是非,在他心下,这伙贼军虽然攻必取战必克,为之头痛,但每战都有取巧之处,况且人数不过三千,能抖起风浪?虽说关中驻军每城减至三五千不等,仅京兆达一万之数,然只须各城再抽兵一千,责成剿贼军,命四大关严防死守,以关门打狗之势,贼军必覆无疑。想通此节,忙哥剌心下一宽。
哪知人算不如天算,几乎在一夜之间,在京兆、凤翔、平凉、临潼、户县、富平、眉县、扶凤等地起了十数拨贼军,皆打着寨盟军旗号,甚至远在庆阳一带也有贼军出入。每一拨快马如风,神龙见首不见尾,出入于乡间小城,杀元官,抢军械,毁粮草,烧官邸,凡路遇的一应军用设施,小股的落单的元兵元将,一概毁之灭之。要是元军引大军来剿,便退避山林,或隐于市井,只需片刻便如石入淤泥,不知所踪。寨盟军系绿林山贼,现在干一些行刺、暗袭、打劫、破坏的勾当都是原套故事换个版本而已,绝对轻舟熟路,身下健马都是蒙古草原产,体健身强,来去如风,只需指定目标,一个突击,就可以踏成废墟,用时极短。一时间,地方军政官员锐减不少,军政司衙呈半瘫痪状态,地方要员们无不谈贼军而色变,达到了日不敢独行,夜不敢应门的地步。
不是有个剿贼军吗?剿贼军在何方?为何不速去剿贼?心有余悸受尽委屈的地方要员纷纷上书安西王哭诉剿贼军无能之事实,空拿军饷,徒有虚名。要求撤其领将,扩编其军。
作为一方之主,安西王对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自然要好好经营,这些地方官员虽然品秩不高,但都是地方行运要员,不可得罪。再说剿贼军剿贼不力确有失职之处。既然贼军以大化小,以整化零,那好,就陪你玩,剿贼军同样以大化小,以整化零,兵力不够那再从驻军中添加。贼军既已分而化之,各城也没必要多置兵士。
猛龙过宋59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