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线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清 > 第二二六章 我代表人民警告你

第二二六章 我代表人民警告你(1 / 1)

“对于明世宗之所作所为,”吴可读说道,“‘上头’愤激击案,可知成见至深,一切为其辩解之辞,都会火上浇油,颂宇,我实话实说,为大礼议‘涂脂抹粉’之举,未免有些……呃,不合时宜。”

“什么‘不合时宜’?”刘宝第说道,“根本是……殊为不智!柳堂,你不必跟我客气,确实是我想的差了!快说,你的……‘这条路子’,到底是什么?”

“你说,‘上头’目下,于嗣皇帝之立,最担心的是什么?”

刘宝第沉吟说道:“你是说……‘张太后第二’?”

“着啊!”吴可读双掌轻轻一击,“鲍雨亭的折子,借‘大礼议’,极力铺陈‘小宗入继大宗’之弊,这个账,咱们先得认下来,然后告诉上头,如何去除‘小宗入继大宗’之弊?”

微微一顿,“若‘小宗入继大宗’之弊可除,自然就不必去立什么女帝了!”

“啊?”刘宝第并不掩饰自己怀疑的表情,“柳堂,我可是想不出什么好法子,你……真是能者无所不能啊。”

吴可读一笑,说道:“没那么玄乎!我的法子,说起来也没什么稀奇,咱们还是拿‘大礼议’说事儿——”

顿了一顿,“武宗宾天的时候,世宗……虚岁已经十五了,已经可以算是成年了。进京之后,他和张太后,才算第一次见面,彼此之间,虽为近亲,其实素无感情,说的俗点儿,这一声‘娘’,自然叫的不情不愿——”

“我明白了!”刘宝第兴奋的打断了吴可读的话。“柳堂,好算计!”

吴可读微微皱了皱眉,“算计”二字,不是他爱听的。

刘宝第没管他那么多,继续说道:“只要‘上头’从‘载’字辈中,择一年纪极少、尚在襁褓之中者,立为嗣皇帝。则嗣皇帝打小就在深宫之中,由‘上头’亲自将养,孺慕依依,膝下承欢,母子情深,将来。嗣皇帝视‘上头’,自然就比自己的‘本生母’还要亲,怎么也不会闹出‘大礼议’的事情来的!”

刘宝第的反应,如此之敏捷,吴可读也不由得佩服,点了点头,说道:“颂宇。真有你的——我就是这个意思。”

刘宝第兴奋的连连搓手:“好,好,我看这一回,‘上头’还拿什么理由来搪塞!”

“不过……”

“不过什么?”

“不晓得‘载’字辈中。”吴可读微微犹疑,“有没有合适的人选?第一,不晓得有没有‘尚在襁褓之中’者?第二,似乎也不能……只要是‘尚在襁褓之中’的,就不由分说,一把抱了过来?”

刘宝第微微一怔,“有没有‘尚在襁褓之中’者”。他也是不晓得的。

“不管那么多!”刘宝第随即说道,“先把折子递上去,先……把路封起来再说!”

“封路”之说。譬喻甚精,吴可读看了刘宝第一眼。点了点头。

“还有,”吴可读接着说道,“上一次亲贵重臣公议,嗣皇帝人选,必出自于仁、宣一系……”

“嗐!”刘宝第不以为然,“还说什么仁、宣一系——仁、宣一系,不是已经挑不出来了嘛!”

吴可读微微苦笑:“这个折子递了上去,仁、宣一系,就的的确确挑不出来了——澄贝勒、滢贝勒两个,就再也没有做嗣皇帝的可能了。”

刘宝第怔了一怔,心想:这倒真是个事儿。

思索片刻,摇了摇头,说道:“载澄、载滢两个,本来就已经没有了被立为嗣皇帝的可能——先不说恭邸夫妻的作为,单说‘大礼议’——”

顿了顿,“柳堂,你想一想,文宗和恭邸,明孝宗和兴献王,这两对儿,包括他们的子嗣,像不像?”

吴可读略一思衬,轻轻的“啊”了一声,说道:“还真是有些像!”

沉吟了一下,“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两宫、轩邸,同恭邸之间,本就恩怨纠葛,彼此之间,都颇有不释之憾,现在,又多出了鲍雨亭这个折子,拿‘大礼议’比着,‘上头’更加不可能立澄贝勒或滢贝勒为嗣皇帝了!”

“正是!”刘宝第说道,“所以,你也别觉得是挡了恭邸的路——人家本来既不在这条路上、也不想往这条路上走!”

“也是,也是。”

顿了一顿,还是微微踌躇,“就怕这个‘载’字辈,距离帝系太远,仁、宣一系,会……不乐意。”

刘宝第“呵呵”一笑,说道:“柳堂,你为人谋,巨细靡遗,何其深也!不过,照我说,现在不必想那么多,还是那句话——‘先把路封起来’,再说!”

说到这儿,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再者说了,我那位东家,可不是……‘仁宣一系’的?”

“啊……也是,也是。”

“柳堂,你这个折子,”刘宝第慢吞吞的说道,“我以为,荣安公主本人,也要有所着墨。”

“荣安公主本人?”

“是!”刘宝第说道,“荣安公主已及‘及笄之年’,若立女帝,荣安公主登基之后,就该亲政的,可是,荣安公主是皇女,不是皇子,没有上过书房,根本未曾……‘讲求典学’,这,九鼎之重,四海之望,骤然加于其身,叫她如何承受?”

“你的意思是,论能力,论学问,荣安公主……不够做皇帝的资格?”

“难道不是吗?”

顿了一顿,刘宝第激了吴可读一句:“怎么,你不敢照实陈说?”

“照实陈说”四字,故意加重了语气。

吴可读“哼”了一声:“有何不敢?不过……”

他露出怀疑的神色:“颂宇,只怕你的醉翁之意?……”

刘宝第笑了一笑,不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说道:“圣学未成,却要亲政,这不是难为人吗?一定要‘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上去了,大柄必然下替……”

“颂宇,”吴可读面色凝重,“你这是……语及轩邸了啊。”

“不错!”刘宝第坦然说道,“正是要扎他一针!”

吴可读默然不语。

过了片刻,他微微摇了摇头:“轩邸之本意,未必如你所说……”

刘宝第心中冷笑:自欺欺人!

“再者说了。”吴可读继续说道,“若立幼帝,大柄不是一般的‘下替’吗……”

刘宝第“哈”了一声,说道:“柳堂,你还真能装迷糊!这两样,能是一回事儿吗?幼帝在位。大臣辅政,周公故事,礼之所在!怎么,荣安公主还在襁褓之中吗?如是,我倒是不反对女帝继统承嗣了!”

最后一句话,充满了讥嘲的意味。

“再者说了——”

刘宝第刻意拉长了调子,呼应吴可读方才的“再者说了”。语气之中,依旧充满了讥嘲之意。

“幼帝在位,‘上头’还有皇太后‘垂帘听政’,就算下有权臣。也不能叫‘大柄下替’!可荣安公主既已经到了亲政的年纪,她登基之后,你说,皇太后还能不能继续‘垂帘听政’呢?”

吴可读悚然而惊:“这倒是……”

刘宝第放缓了语气,说道:“柳堂,我对轩邸,并无成见。或许,真如你所言,在立女帝一事上。轩邸本意,未必如是。可是,人言可畏!”

顿了一顿,“春秋曲笔,闻者足戒,打消掉为人臣者一些……不必要的念头,这既是老成谋国,也是与人为善啊!”

吴可读默谋片刻,下定了决心:“好,我写!”

*

*

折子递上去之后,吴可读谨守“焚谏草”之义,折子的具体内容,没有对刘宝第之外的任何一人提起过。可是,刘宝第却不肯替他“焚谏草”,拿了折底,到处大肆宣扬,于是,这份折子,母后皇太后还没来得及御览,外头便已经流传开来了。

第二天,有人找上门来了。

来人姓张,单名一个椿字,字华滋,号茂谷,官居兵部车驾清吏司郎中,也是甘肃人,也是吴可读的好朋友。

一见面,张椿就似笑非笑的说道:“柳堂,‘谏草未焚,遍传都门’啊!”

吴可读有点蒙圈,自己的折子,还没有发下来啊,何以“遍传都门”?

“茂谷,你是说……”

张椿取出一张折起来的纸:“大作经已拜读。”

吴可读接了过来,展开一看,正是自己那份奏折,虽有几个字的出入,但大致不差,显然是折底的抄件。

他不由愕然:“茂谷,这……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还有哪里?刘颂宇那儿呗!”

吴可读明白怎么回事儿了:“唉,这个人!”

张椿说道:“柳堂,这一回,我可是有些不以为然了!”

吴可读微微一怔,“不以为然”?是不以这份折子为然呢?还是不以刘宝第拿这份折子四处张扬为然呢?

“刘颂宇此举,不是我的意思……”

“且不去说刘颂宇了,我是说,你这份折子——”

说到这儿,张椿摇了摇头,“不甚妥当。”

吴可读皱了皱眉,随即平静的说道:“原是要请斧正的。”

“抱养幼帝,立意甚好,反对女帝嗣位,亦算题中应有之义,可是,你为什么要含沙射影,攻讦轩邸?”

吴可读的折子,通篇并没有“轩亲王”三字,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荣安公主若自理藩院胡同搬回紫禁城,搬进养心殿、乾清宫,那么,“大柄下替”,除了朝内北小街,还能“下替”到哪里去?

因此,“含沙射影”固然不假,“大柄下替”一词,又几乎专指权臣专擅,对于关卓凡来说,确实是很严重的“攻讦”。

这一段,原非吴可读本意,只是在刘宝第坚持要求之下,实在却不过,不得已才加了进去。事实上,折子递上去之后,吴可读的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他倒不是顾忌自己的名位俸禄,而是原意只是“扎他一针”,起到“闻者足戒”的作用就好,可万一情形失控,不能“点到即止”,“扎他一针”变成了“扎他一刀”,那可就……

那可就清夜扪心,难以自安了!

不过,张椿直捅捅的指斥其事,吴可读的脸上也有些挂不住,说道:“女帝登基,无力亲自处理政务,亲政而不亲政,必致大柄下替,这一层,我难道说错了么?我只是就事论事,至于扫着了什么人,那也是顾不得的了。”

“‘顾不得的了’?”张椿提高了声音,“吴柳堂,你这话,是国家大臣该说的么?”

话一出口,吴可读便知道不妥,忍着气说道:“这句话,确有不妥,我收了回来——不过,茂谷,你今天是怎么回事儿?何以咄咄逼人至此?”

“柳堂,”张椿说道,“我今天来,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儿,是在京甘籍同人公推,警你以正言,所以,不能不咄咄逼人!”

*(未 完待续 ~^~)

最新小说: 大唐天子传 世子很凶太后宝宝 王者归来都市异能王浩 皇墓 非典型女主[快穿] 大姑爷小书生 五代第一太祖爷 神秘王爷的宠妃 大唐:开局掳了皇后和贵妃 深宫造作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