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黄初七年(226)。
曹丕收到消息,刘禅似乎离开了长安。
不过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
毕竟刘禅为太子,他回成都也是很正常的,长安的守军没有因此减少,也没有露出破绽。
曹丕怎么可能出击。
因此,这件事不了了之。
直到去往江东贸易的商人,带回来一则重要的情报。
曹丕才开始重视这件事!
蜀中竟然在攻打扶南国。
曹丕询问了诸多典故,以及汇总各路情报,才得知扶南国的位置。
这已经是最南的疆土了!
道路之艰辛,恐怕更在交州之上。
蜀军去攻打这样的地方,不是自讨苦吃吗?
很快,曹丕召集群臣,商讨了此事。
群臣都建议出兵,威慑边境。
曹丕深以为然。
战争或许打不起来,但一定能够牵制蜀军。
倘若蜀军南征失败,那就很好美妙了。
就在曹丕调兵遣将、运输粮草,准备亲自前往许昌督战的时间。
“先生,这一次无论如何,您都要帮助朕。”曹丕再次请司马懿出山。
他知道司马懿此人,是有真才实学的。
只要给他机会,一定能够大放异彩。
长安之败,的确影响了司马懿在曹丕心目中的地位。
但此次他并非让司马懿领军,而是借助司马懿的智慧。
因为此战,最重要的是对时机的把握。
只要时机成熟,曹丕可以一鼓作气,攻破南阳、长安。
“陛下有请,臣下怎敢不从。”司马懿长揖一拜,毕恭毕敬。
按照曹丕的规划,潼关只要频繁出击,骚扰蜀军即可。
他将亲自南下许昌,伺机夺取南阳。
这可是香饽饽,曹丕不可能放弃。
浩浩荡荡的帝辇,向南行使,十六匹骏马将曹丕的威严,展现得淋漓尽致。
车轴猎猎,急转向南。
一路上,曹丕与司马懿谈论军计,以及对魏国的美好规划。
其乐融融。
“与先生交谈,朕收获颇丰啊。”曹丕赞叹道。
司马懿的博学,一次次地打动曹丕。
曹丕的眼界,都得到了拓宽。
“陛下聪慧好学,这是大魏之幸啊。”司马懿恭维道。
曹丕战败了一次,但并没有妄自菲薄,反而奋发图强。
当年赤壁一战,曹操的统一之势,戛然而止。
曹操痛定思痛,继续恢复生产,开拓版图,终于将国势逐渐搬回。
现在曹丕的状况,要比赤壁之战要好很多。
他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曹丕目光低沉,却带着无尽的光辉。
他绝对不会屈服小小的失败。
魏国将有更广阔的未来。
抱有这样的思绪,曹丕励精图治,组建骑兵,都有了一定的效果。
魏国正在恢复,并且比以前更强大。
这是曹丕的信仰!
任何人都无法动摇。
等到了许昌城外,曹丕的心情豁然开朗。
这座城池,承载了曹魏太多的回忆。
曹丕也是在此成长,今(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