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天的折腾,我们目前唯一的线索就是这个刀疤中年人并不是村子里的人,同时也没有见过他,也没有人认识他。
就让我们厌倦这件事情的事实时候,大熊突然提议道:“他不是村子里的人,但是未必就代表他不是人吧,而且既然他去上坟的话,我们再回到那块墓地,去看看不就得了,尼玛看看他到底给谁上坟?”
经过大熊提,我们两个又直接走到了墓地,至于其他人留在宾馆。
但我们来到墓地的时候,我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墓碑,我说道:“麻烦了,我记不住那人当时到底在哪个墓碑地方站着,我的目的,基本上长宽两千多平方米,虽然我记得当时在墓地的边缘,可是就算从边缘寻找,也至少有一千多米的距离,不能说是大海捞针,但也是相差无几。”
大熊去拍着胸脯说:“放心吧,我当了这么多年的司机,这道路我记得最深,不管什么样的道路,我只要走过一遍,下次就绝对不会迷路,我们当时进墓地的时候是正门往南边走一点,就在那一片的地方,我们去看就知道了!”
我跟着大熊,这一次是我们两个人单独进入墓地,现在已经是下午5点多,天气昏暗,阴沉沉的空气沿胸口有些压抑,莫名的烦躁,莫名的不舒服。
我们顺着正门走进去之后,按照大熊的路所指,我就看见在一片墓地中央,有一些茉莉花,北方人墓地的上面那些花朵是新鲜的,明显是刚在一起不久。
这花朵,当时中年人和我们说话的时候,我记得,那么花朵放着的墓碑就是他所纪念的死人。
如果能看到这个去世的人的姓名,就可以打听到,这去世的人是否是村里的人,如果是的话,尽管那个,刀疤中年人并不是村子里的人,那么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了,有可能是在这个村子里面,有刀疤男的亲戚,他不过是来单纯的上坟而已。
我走进了墓碑,结果却感觉到有些诧异,因为我眼前这个墓碑从上到下,全部都是用白色的大理石制作,那大理石可属于高级墓碑,可是我眼前的,大理石墓碑却白得有些过分了,因为这个墓碑的碑面上,全部都是洁白无瑕的,一个字迹都没有,就好像商店里刚制作成的半成品,直接摆放在这一样。
我对着死者鞠了三个躬,然后用手去抚摸墓碑,发现墓碑的,平板石头上,光滑无比,看样并不是年久的原因,导致墓碑上的字全部消失,我是压根从一开始上面根本就没有字!
看到这大熊也纳闷的说:“都说人过留名,这人都去世了,怎么墓碑上一个名字都没有?”
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有一个戴着草帽的老年人正拿着打扫工具,去扫除墓碑和墓碑之间的羊肠小道,那老人有70多岁,看样子是一个在这里工作的人员。
在围绕着墓碑走了一圈,发现没有任何机关后,我便对着那老人打招呼道:“王先生,我想问一下,这块墓碑上为什么没有人的名字?”
那老人一开始低头不语,当当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往这边走到我面前时,他抬头看了一眼那个大理石墓碑,然后眼神诧异的说:“你们外地来的吧,胆子真大,离这目标远点!”
找一个这么说,我又不想找我,反而靠近墓碑,对着老人说:“这墓碑有什么说法吗?”
那个老人摇摇头,随后又点头,他的行为让我有些不太理解。
我继续问:“这里有什么故事吗?什么意思啊!”
那老人放下了手上的扫把,然后退后几步,故意不接近墓碑,他这才对我们说:“我在这墓园干了十多年了,干了这行就不怕什么鬼神,但是人言可畏,这墓碑上,村子里经常有人说有鬼!”
说到这里,我用手抚摸着大理石墓碑上,然后把我身体的阴阳之气传输在墓碑里,游走一番,结果发现这墓碑也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大理石制作而成,这里没有任何机关,更别提什么鬼神之说。
那老人并没有察觉我的异样,而是继续讲道:“都是一些传言而已,反正我是不相信,不过既然你们几个好奇问了,我就说一说吧。”
这老人仿佛要故意证明自己不信鬼神一样,原本还退后几步,可这会儿工夫居然主动走了上来!把手扶着墓碑的上面。
随后老人继续讲:“这大雨是墓碑是上等的东西,看上去感觉他刚出生不久,实际上在这里面已经设置了20多年了,那个时候我还不在这工作,也没有人告诉我这墓碑为什么是空白的,反正我只知道从来没有见人为这里的死者上坟,这事儿就我们自己人都感觉奇怪,也从来没有人记得有人在这里设立墓碑,但我们的老板又怕万一是把哪个大户人家墓碑给弄坏了,于是就把这大理石放在这里,也没人敢动
我感觉说到这里,那老人还没有说到重点,我继续问道:“我知道老先生不怕鬼神,其实我们是外地来的一些记者,专门报道一些灵异报道,所以这次想采访采访你,你是不是听说过这村子里的人对着墓碑有什么看法?”
那老人一听我们是记者,立刻又醒了起来,不过这也难怪,像这样一个小村落里面,很多人,土生土长在此,这种地方就连无线信号都没有,落后的好像是几十年前的世界,就连通讯工具都无法基本满求,更别提见过什么记者和报社。
那老人估计以为自己的采访,会被播放出去,她立刻端正了一下自己的身体,仿佛随时都感觉周围有摄像头一样,他一脸笑容的对我们说:“这块大理石墓碑,故事可多了去了,不过至于是真是假,我可不敢保证也是我道途听说。”
既然我说自己是记者的话,对方的话语自然带着夸大其词的成分,不过话说无风不起浪,恭喜暂且一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