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线小说网 > > 隆万盛世 > 第1112章 1203复杂的体制

第1112章 1203复杂的体制(1 / 1)

魏广德今天想要做的事儿,第一件张居正没有反对,虽然还未旗帜鲜明的表态,但意思其实就是那样。

如果阿台和阿海那边的情况属实,辽东明军再次出兵红力寨和沙济城就不可避免。

而改善京城环境卫生,其实对大家都有好处。

不是大家想不到,实际上四九城的脏乱差主要是贫民区和街市,特别是比如牛马市、猪市街等商业繁华之地。

是的,越是商业繁华之地,需要使用畜力就越多,毕竟靠人搬运大量货物是不现实的。

然后就是街上牛马成群,自然街道上早就铺上一层厚厚的粪便。

平时还好,踩上去也没什么,甚至还有点软软的。

可一旦下雨,那简直不可描述。

之前,大家也只是因为习惯使然,都已经看习惯了,全大明,甚至天下的城市,都是如此,无关东西方。

西方城市面貌的改善,其实还是从十八世纪末期才开始的,那个时候的西方人才有了卫生意识,开始在城市里修建专门的厕所和垃圾场,并安排专人负责垃圾和粪便的清理。

魏广德既然穿过来了,又意识到问题,自然就要解决。

嗯,以后历史会记载,文明的中国在十六世纪末期就已经开始了城市卫生工作,领先西方二百年。

魏广德从张居正值房告辞出来,回到自己值房,当即就要给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下了条子,让他们下午到内阁来谈事情。

不过真正落笔的时候,魏广德却犯难了,只能说之前他似乎想的有点简单。

这件事儿,魏广德一开始就圈出了主要负责的衙门,也就是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可他却忘记这两个衙门之间相互不对付的关系。

顺天府,负责管理北京地区的行政事务,下辖5个府管州,7个直辖县,以及15个州领县。

这个职位在明朝的官僚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职责广泛,涵盖了治安、政务、司法等多个方面。

顺天府尹作为北京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品级为正三品,属于文职外官,这一设置体现了明朝对于首都地区治理的重视。

在明朝,顺天府尹的职责不仅限于行政管理,还包括司法和财政等方面。

例如,顺天府需要处理京畿地区的刑事和民事案件,管理财政事务,以及负责一些特定的仪式和活动,如迎春、祭先农等。

这些职责要求顺天府尹不仅要有良好的行政管理能力,还要对法律和财政有一定的了解和处理能力。

而五城兵马司在明代隶属于兵部,永乐二年设北京兵马指挥司,定都北京后分设五城兵马司,即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正6品衙门。

五个衙门各设指挥1人,副指挥4人,吏目1人,负责治安、火禁及疏理泃渠街道等事。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卫戍区及公安局。

在帝制时代,京师乃天子居住之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政治内涵及战略地位,合理的机构设置对确保京师安全及平稳运转意义重大,因而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

明代仿袭元制,设置五城兵马司作为京师专职治理机构,计有抓捕盗贼、巡视风火、管理市场、清理街渠、检验尸伤、编审铺户、赈恤灾贫等项。

实际上,不管是顺天府的衙役还是下辖大兴、宛平二县的差役,在许多差事上和五城兵马司是有重合的。

还不止如此,北京城里除了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外,其实还有锦衣卫、已经时不时出现的东西两厂,大家其实都担着京城治安的职责。

魏广德提着笔,想了半天,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现在五城兵马司隶属兵部,可平时的实际管理权确实在巡城御史手里。

别看御史只有七品,可还就能管辖六品的指挥使。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厂卫的问题,貌似他们平时也在街上收份子钱。

这种钱,魏广德刚到京城的时候就知道,在大明朝虽然商税少,但是商家费用并不轻。

但就四九城里的商人,就得按规矩给锦衣卫、县衙和兵马司孝敬,不然生意不好做。

当然,如果背景强大,比如兵马司和县衙的份子钱就可以赖着不交,他们慑于商人背后之人,也不敢做出什么来。

此外,挖沟修渠似乎还涉及到工部,魏广德就知道工部下面还有个街道厅,好像也是在做这个事儿。

以上种种,只能说这个时代别看中国已经有千年历史底蕴,但是对于愈发壮大的城市来说,依旧没有形成简单有效的管理方式。

明代北京城因人口众多,面积广大,治安问题让朝廷十分头疼。

这一百年来,参与治安和民政管理的衙门、人数逐渐增多,涉及有顺天府、宛平、大兴二县衙门、五城兵马司、巡城御史以及锦衣卫、巡捕营、工部街道厅等,部门间关系复杂。

好吧,现在魏广德终于想起来,似乎还有工部的事儿。

想想光是一个北京城环卫工作,就牵扯到了兵部、工部、都察院和锦衣卫,也难怪一百多年时间里,大明的京城还是沿用当年成祖朱棣时建城的基础,牵扯衙门太多,涉及范围太广了。

就算下面有人意识到这里面有文章可做,但只要仔细想想就会退缩,实在是涉及到的人不好协调。

不说别的,就他一个内阁次辅在真正着手此事的时候,都感觉千头万绪,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就更别遑论他人了。

特么的,这叫什么事儿?

也难怪当年侵略者进了北京城,一个命令就能驱使百姓出力搞卫生,人家那个占领军机构简单,就是司令一句话的事儿。

他们可没工夫见什么对接的部门,实行的是军管。

不过这种事儿放到朝廷来做,可就真是麻烦的很,要协调若干部门。

魏广德想了半天,最终还是只能选择此事应该交给顺天府主抓才行,由顺天府下辖大兴、宛平二县差役负责具体执行。

不能用五城兵马司,一是兵马司看上去是一个衙门,但是却分东南西北中五个,其实并不好协调,虽然有个勋贵在指挥这五个指挥使,但终究隔着一层。

而且,兵马司指挥使终究品级太低,又是武职,六品武职能顶什么用?

顺天府尹就不同了,正三品,算得上京城的实权派,虽然因为权贵云集,顺天府尹这个位置一直都是出了名的不好做。

有了顺天府尹负责京城环卫,以后推行到其他地方也就容易了。

地方上,负责此事的自然就是知府知县,那里可没京城这么多衙门。

府衙县衙里就有对接六部的六司,堂官一句话的事儿,环卫工作就可以展开。

哪像京城,婆婆太多了。

魏广德坐在位置上细细思索一番,越想越觉得应该如此。

工部的街道厅同时受命于工部和顺天府,这样顺天府尹就可以统筹京城街道沟渠的工作,而两县则招收民工负责京城环卫工作,也直接向商家征收卫生费,用来支付这笔开销。

这也是古代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最大的差别,小政府时代,是按照花销收取赋税,没有开支就没有税收。

一次开销就一次征税,长期支出才长期征税。

对后世人来说,感觉古代时不时一些地方会冒出一个新税,就感觉是官府征收的苛捐杂税,但其实不尽然。

相对来说,古代的征税模式可以把百姓承担的负担降到最低。

不开销,就不收税。

当然,完全不缴是不可能的,朱元璋老早就把地方府县上缴中央朝廷的赋税定死,做为永例,这个税钱是无论如何都逃不过的。

而近代大政府时代,则把税安排的明明白白,不管政府开支多寡,最后体现出来的就是财政赤字和盈余。

一般来说,政府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加税或者减税的。

魏广德可不准备把平时扫大街的工作也丢给五城兵马司的官兵去做,他们的差事儿已经够多了,能够官府解决,就没必要动用军卒,也可以给城里百姓多一条赚钱的营生。

想到这里,魏广德快速书写起来,先把刚刚想到的都写下来,这是要交给顺天府尹的,让他按照这个办理。

这样有了章程,至少顺天府尹就知道他要做的是什么,需要做那些事儿。

至于工部那边,自然也是得参加这次会议的,街道厅由工部管理变成和顺天府协管,不和工部打个招呼是不行的,不然到时候顺天府肯定指挥不动街道厅。

不管怎么说,街道厅上级是工部,那是二品衙门,那里可能会给三品的顺天府面子。

至于以后检查卫生的工作,巡城御史和五城兵马司倒是可以参与进来。

在北京城搞一次卫生简单,只要凑出人手就行,可要维持干净整洁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顺天府,加上五城兵马司那些人,估计就不会有人敢再在四九城里随便大小便了。

至于畜牲的粪便,记得后世好像就是在这些动物身上套袋子接住那些排泄物,带回去自己处理,所以并不是难事儿。

很快,一份章程写完,魏广德就快速给顺天府尹王之垣下条子,有给工部和兵部下条子,让他们安排个侍郎过来,主要就是管着街道厅和兵马司的人来内阁议事。

大明的政府,虽然应该说是个很成熟的体系,但遇到来自后世的问题,魏广德总感觉还是不如后世的政府体系好,容易解决这些问题。

就说环卫,如果是后世的政治体制,直接就是找顺天府去做了,哪里还需要联系兵部和工部协助。

可偏偏就是这样,沟渠街道就不归顺天府管,而是工部管,有事儿不过就是顺天府或者兵马司给工部那边行文,请求解决。

然后工部堂官批了,才转到街道厅处理。

相比后世,普通政务处理起来确实显得很迟钝,效率低下。

“来人。”

魏广德写好条子,对着屋外喊道。

“老爷”。

芦布从门外进来,站在魏广德面前躬身听令。

魏广德把手里的纸条递给他,说道:“按此叫人送过去,下午人到了接进来。”

芦布从魏广德手里接过字条,看了眼,自然就知道该往哪里送。

等人离开后,魏广德才继续今天的办公。

政府体制的事儿,他没办法改,这是千年来形成的祖制,真要改了大家怕都还不习惯,会闹出大乱子。

麻烦就麻烦点,这也能体现出内阁的价值来。

很快,魏广德的纸条就被送到顺天府和工部、兵部。

顺天府尹是王之垣,字尔式,号见峰,山东济南府新城县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

能够如此年龄出任顺天府这样的位置,自然也是得到贵人扶持的。

只不过,他的贵人如今已经下野回山东养老去了。

是的,这个人自然就是殷士谵,离开京城后,在魏广德回京就写信,把他的山东老乡托魏广德照拂。

王之垣能力很强,否则殷士谵也未必会全力支持他。

在嘉靖四十一年中进士后,先授荆州府推官,在隆庆元年入为刑科给事中,算是殷士谵开始着手布置在六科里的棋子。

在刑科给事中位置上,王之垣上疏提出了安民固本的四项建议,得到上下好评,后历任礼科右给事中、兵科左给事中、礼科都给事中、刑科都给事中。

隆庆五年升太仆寺少卿,不久又调任鸿胪寺卿,他以严肃认真的态度管理下属,使得整个鸿胪寺都井然有序。

万历年间,因为殷士谵的关系,魏广德在征得他意愿后,又安排他先后出任大理寺右少卿、大理寺左少卿、南京太仆寺卿、太仆寺卿。

可以说,这三年时间里,王之垣因为能力出重也得到了魏广德的信任,一路升迁,最后支持他升顺天府尹。

这个位置不好做,但品级高啊,自然盯着的人不少。

他的上位让朝堂上山东官员,俨然已经以他为首,这也算魏广德完成了殷士谵的嘱托。

这也算魏广德棋高一著,他没有推江西老乡上位,而是推出王之垣,让张居正也只能无奈接受。

王之垣虽然不知道魏广德召他何事,但既然是内阁议事,知道肯定是大事儿。

只不过,他哪能想到其实就是环卫的差事儿而已。

不过事儿虽小,可真做好了,也可以让他留名青史了。

至于朱衡和谭纶那里,自然也无所谓,安排照做就好了。

最新小说: 我真没想穿越啊 余千樊栗锦 空间:我靠美食养崽盘摄政王 我一棍子下去,你可能会死 被扫地出门后渣攻跪求我回头 我想我不够像她舒清顾盛钦 时光熔炉 一万个我同时穿越 拯救悲情系美惨强男主 骨王:氪金玩家的王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