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豆汤给王承恩喝下之后,效果很明显,不一会他便悠悠的清醒过来。
“皇上!奴才失态了。”王承恩低着头走到朱络轩面前,不好意思的说道。
“呵呵呵,都看到这个烈酒的厉害了吧,以后想要偷嘴,少喝点!”朱络轩挥挥手,没有责怪的意思,对着那些庄户们说道:“王承恩这一碗酒,就是几十几百两银子,朕都不舍的喝,承恩呐!记得回宫把银子还给朕!”朱络轩语气中充满了调笑。
“奴才遵旨!”
“呵呵呵,郭守人!你来说说皇庄内的情况,原料,库存之类的,还有酒坊置办的如何了,朕要详细的听听,看看你这个皇庄的庄主合不合格,尽不尽心!”朱络轩看现在无事,便询问起皇庄内的其他事情。
“回皇上的话,酒坊一切准备妥当,只等迁置足够的庄户,就可出酒了。”
朱络轩喝口茶,继续问道:“皇庄库房里,储存了多少果酒?”
“回皇上的话,这段时间陆陆续续从京城附近运来果酒,到今天为止库房已经存储果酒八万多斤,果酒的收购还在持续!”郭守人如数家珍的说道。
朱络轩点了点头,“酿的新酒需要用到大量的猪油,这个你安排的怎么样了?”
“回皇上,城里的几家屠户未来一年的猪油膘,都让奴才给订下来了。”
单单消化酒坊现有的八万多斤存酒,就需要八千多斤猪油。
一斤猪油所产出的甘油,能够勾兑十斤的果酒。
郭守人这两天跑遍了城里所有的屠户之家,连离京城较近的几个县都拿着契约文书走到了,本着公平的原则一一与之签订契约,大肆收购猪油。
袁施吟点了点头,脸上不免浮出凝重之色,“皇上,可曾想过,朝廷如此大量收购大油,会不会致使油价猛涨,百姓受累?”
郭守人所说的情况,也是她最担心的。猪油紧俏,必然涨价,供求关系在这。朱络轩发明的新酒利厚,自然不在意,最后受累的却是百姓。这也是历朝历代不喜商人的原因,商人重利而伤民。
“朕认真想过。”朱络轩说道,“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不是坏事?”袁施吟眉头微皱。“对朝廷来说,自然不是坏事!受利的是你,而多付银钱,为高油价埋单的却是百姓。”
朱络轩摇了摇头,“爱妃知道,酒坊消耗大量猪油,自然会让油价腾高,但相比好处,这点弊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哦?”袁施吟一声轻疑,“皇上仔细给臣妾说说,有何好处?”
“爱妃,如果按洒坊现在的规模,年产五万斤左右的新酒,可卖得完?”
袁施吟想都没想,“京城一地就可消化,依新酒的品质,五万斤太容易,十万斤都卖得完!“
朱络轩点了点头,再次问道“那如果产量再涨十倍,年产五十万,可还卖的完?”
”五十万斤?“
“北直隶,至运河一线可售。”袁施吟沉吟一番,才给出这个答案。
“要是年产百万呢?”
袁施吟一惊,”年产百万?“
“大明之境可售!”她想不明白,如果真如皇上所说,年产百万,所需猪油之巨高达十万斤,只会让油价更高,好处何来?
“好!”朱络轩叫道:“如今酒坊年产五万斤,看不出什么来。那朕以后就把规模扩大二十倍,假设年产百万斤。”
袁施吟道:“依皇上之言,那全大明猪油价都要翻上几倍了!而且,朝廷上哪儿弄那么多猪油去?”
朱络轩微微一笑,“现在大油价格五十文,京城一地,就算百姓不用猪油,也绝计不够酒坊百万产能的耗费。但是,如果猪油价格涨到五百文呢?”
那时光猪油一项,就能多收半两银子。这么大的利润,必然驱使畜户多养多售。
朱络轩看着袁施吟道:“爱妃算一算,年产百万的酒坊,用工几何?”
袁施吟一怔,试探问道:“五百人?”
“少了!光酒工就得最少千人,再加上分装c选果等等杂役,估计要两千人。”
“两千人?!”袁施吟一脸的不可置信。就算是朝堂的其他官办工坊,也不过几百人的规模。这个时代,还从没出现过上千人的大工坊。
朱络轩笃定道:“爱妃,百万酒坊要多少果农供应果鲜?”
袁施吟蒙了,她答不上来。
“万亩果园?”
“百万酒坊用多少农户养猪炼油?”
“百万酒坊要想发往大明境内,又要多少人力运输?”
“多少酒店销售?”
朱络轩声音越发高亢,震得周围的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
袁施吟沉思了起来,“皇上的意思是”
“朕的意思是,大家只看到了眼前,却没有注意到它背后带来了潜在利益。”朱络轩凝重地道。
“这是一条产业链,依新酒的品质,做到年产百万不难。巨大的利益会吸引一部分人向他靠拢,从而依托它来生存。运作得当,就能让看似平常的一坛果酒,去养活从果农c酒工c运力c销售c等等一大批的百姓。这个数字之大,是难子计算的。”
“而且,爱妃可以再算一算”朱络轩高深地一笑。
“这些人又能养活多少家人?”
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何止巨万!
“可是,油价猛涨,伤害的百姓数量,比受益的百姓要多得多。”袁施吟还是有所顾虑。
而王承恩却想通了其中关节,“如果奴才猜的没错,油价大涨只是暂时的。”
“呦呵,你的脑袋转的挺快!银子就不用还了!”朱络轩欣然笑道。
“不管是商户,还是百姓,都是逐利而生。当油价高到一定程度,养猪能获得更大的利润,养猪的人自然会更多,猪多则油价也会降下来。”
怕这些古人听不明白,朱络轩又解释道:“从三皇治世,到秦一统六国,再到汉唐我族一扫八荒,看似汉文化一直在不断壮大,不断发展,但是,其实从根本上的变化却不大。”
“哦?”
“我们一直没有从农耕型社会的原始自然经济之中跳出来。”
“什么是原始自然经济?”袁施吟对这个朱络轩偶尔冒出来的后世新词,还是一知半解。
“呃”这个好像还真不太好解释。
想了半天,朱络轩整理一下语言才道:“就是靠天吃饭!百姓的生活水平c物价c国家的强弱,都是由年景来决定的。年景好,则物贱c民安,国有库余;年景不好,则物价腾涨,民饥国穷。”
袁施吟点了点头,朱络轩说的没错,历朝历代都是靠着农民田间地头的那点东西过活,丰年则盛,灾年则贫。
“这样的经济环境,财富取之于农,而农事的好坏,又取之于天,几乎不可控制。倒霉一点,两个大灾年,就能掏空一个国家;连着几个,就可亡国。所以西北大旱,朕不得不谨慎处理啊!”
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