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燕京城内开始流传一则消息:元老的孙子被抓了。
最近这一两年,gd横行,燕京和深圳是重灾区,贪官污吏和二代们的嚣张气焰已经初具雏形。
这个消息传出来后,燕京市面上靠着政治资源谋取利益的gd们顿时偃旗息鼓,趴的比地上的臭虫都老实。
杜峰跟一般的gd不一样,他就是自己本本分分做点小生意,可架不住外面风大,他怕自己这小身子骨哪天不注意再被刮散了。
铁拳归铁拳,日子照旧过。
9月21日,《火烧圆明园》在香江和内地同一天上映。
作为大导演李翰祥的呕心沥血之作,《火烧圆明园》在内地上映可以说是排面十足。
电影由中影公司发行,享受着与国产电影同等的待遇,各级省级发行公司更是鼎力支持,拷贝跟不要钱一样发往各地电影院。
仅仅几天时间便做到了全国大范围城市上映,吸引了无数观众走进电影院。
除此之外,电影在香江开画当天,电影局方面还专门派出了代表团赴香江参加电影的首映仪式,可以说是给足了李翰祥面子。
《火烧圆明园》上映前,香江一些y派媒体曾多次发表过唱衰的文章,这些人的出发点当然不是讨论电影本身,而是为了抹黑和威慑那些倾向内地的香江z派电影人。
但好在《火烧圆明园》在香江上映后很争气,首日票房便突破了80万港元,香江新闻界的多家z派媒体立刻为这部电影大吹法螺。
香江《文汇报》称:《火烧圆明园》场面豪华,排场罕见,完美的还原了圆明园这座民族瑰宝的毁灭过程。这一场景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再现,更是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深刻反思。
《大公报》报道认为:刘晓庆、梁家辉等主要演员的表演技巧和对角色的诠释成功的向观众传达角色的情感深度。导演李翰祥的镜头语言精妙,视觉效果震撼,使观众有置身于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真实感。
电影上映两三天后,除了z派媒体,陆陆续续也开始有中立媒体对这部电影发表评论,几乎是一边倒的赞扬。
媒体的热炒让《火烧圆明园》成了九月份香江影坛的当红炸子鸡,上映后票房一路长虹,引发了香江市民阶层的观影热潮。
十一前李翰祥专门打长途电话联系林朝阳,向他分享了《火烧圆明园》的盛况。
数年心血,一朝功成。
电话中李翰祥得意非凡,光听声音便能感受到他的意气风发。
八十年代是香江电影的黄金时代,这座只有几百万人口的港口城市诞生了一批杰出的电影人,影响力辐射两岸三地以及东亚、东南亚地区。
在1983年这个当口,香江电影还处于起势阶段,本地票房正在经历一轮爆发。
1980年香江电影全年票房还只有1.82亿港元,到了1982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4.04亿港元。
一部电影公映周期普遍在25~30天,能卖到600万港元就已经能挤进年度票房前二十,称为大卖之作了。
而这个数字,《火烧圆明园》上映仅仅一周就达成了,不出意料的话,它将会成为83年香江电影票房排行前三甲的有力争夺者。
票房大卖,代表的不仅是电影的成功,也代表了李翰祥给投资人赚了钱。
《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投资不菲,数百万港元撒出去,李翰祥的压力也很大。
如今以《火烧圆明园》表现出来的票房趋势,这一部电影已经回本还有得赚,更别提《垂帘听政》还没上映呢。
所以,李翰祥的意气风发也是可以理解的。
李翰祥在电话里聊了几分钟的电影,又问起林朝阳,他怎么没参加电影局的代表团来香江一趟。
“人家是官方代表团,我属于编外人员。”林朝阳笑哈哈的说道。
李翰祥遗憾道:“可惜你没来,我还想给你介绍几位香江电影界的朋友。大家对你写的剧本赞不绝口,我说你们还没看到他写的话剧,那才叫绝!”
林朝阳平时跟李翰祥时不时的就互相调侃、挖苦,冷不丁听他夸奖自己,还有些不太适应。
心里想着这老李背不住是有什么事要让他出力吧?
果不其然,李翰祥夸完他之后,就又说道:“朝阳,《火烧圆明园》大获成功,下个月《垂帘听政》也要上映,借着这股东风,票房肯定不会差的。我们继续合作慈禧这个一代妖后的故事怎么样?”
“你还要拍慈禧?”
“是啊,电影这么赚钱,大家都在劝我继续拍下去。”
林朝阳沉吟起来,问:“那我们先谈谈稿费。”
李翰祥嫌弃道:“你这个人就是把钱看的太重,满身铜臭味。”
“别人说我满身铜臭味可以,你有什么资格说?”
互相挖苦了两句,李翰祥才说回正题,“两万块,怎么样?”
林朝阳闻言嗤之以鼻,“老李,你赚的盆满钵满好歹也让我喝口汤啊,我给我们内地的电影制片厂写剧本都不止这个价。”
“你写《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才三万块的稿费。”
“你还提这事!我一部剧本让你拍了两部,没找你要稿费就不错了!
两万拍不了,少十万免谈。”
李翰祥出离愤怒,“你狮子大开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