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间的力量,进入到海商上面去,这一进算是进一步撕开了大明禁海的祖宗之法。
尽管民间的力量,在很早之前,就在偷偷摸摸的做一些航运事业。
就是因为这种航运实在赚钱,所以才被许多人,试做囊中之物,在大明许多的皇帝,想要分一杯羹的时候。
都会被朝堂上的大臣们给扯住衣袖,从各个方面来阐述,打开海禁要不得。
而在这种一代又一代的忽悠下,后来的皇帝,那还会有对这方面的正确认识,于是杭州,福建,广东等地的人,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
皇帝还在为了国库的空虚而夜不能寐。
找不到财源,那就只能加税,可加税到最后,不过是落在了最穷的一群人的身上。
崇祯可不管李长庚说的,什么叫不是时候。
此时在吩咐了下去之后,崇祯回过头看了看,自己六年来的施政方案,神奇的发现只要是原来朝堂之上的大臣们。
不断地劝说不要做的,他都做了一遍。
不断地怂恿着让做的,反而是一件都没做,脑中闪过了一丝疑惑,或许治理国家,并没有多少难度。
只要看准时机,把许多事情,反着来做不就成了?
李长庚见皇上,没有改变自己的主意,也就不再劝说,反正只要他们这些大臣们劝说的事情,大多数都会被皇上否决掉。
然后加大力度的推进。
事实证明,他们所有的体温,似乎都是被皇上反着来运用的。
这么一想的话,他们这一朝的大臣,似乎还是有那么一点作用。
“哦,对了,立刻给军部发文,追回可以向小琉球岛用兵的军令。”
崇祯突然说道,他可不想,已经答应下来了通商的事宜,最后却被军部的命令给打乱了随后的部署。
再次在心里感叹。
大明还是太穷了,要是昨年没有孟津决口的事件。
今年又怎么会对外用兵的时候,都谨慎万分。
钱,大明的国库有的是。
可物资就不成了,现在还没有造成物资供应方面的崩溃,都是物流运转在高效率的进行着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
一点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怕是只有军管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
物资配给,还是那种精确到每一个人的物资配给,崇祯只在一开始的时候,这么干过,效果虽然不错,可到底不是长久之计。
此刻,崇祯心里还有点小窃喜。。
因为按照现在大明的发展状况,等到秋收之后,大明有了足够的粮食,就可以招募更多的士兵,然后向着高句丽用兵了。
只要打下了高句丽,那么在旁边不远处的双城卫(符拉迪沃斯托克,又叫海森威),就可以再建立一所永久的水军基地。
到那时,从海上行走到奴儿干都司,可要比从陆地上不断的推进,更快,更节省资源。
而且,崇祯已经开吃畅想,大明往后的疆域面积有多大了。
或许不可能统一整个世界,可一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
坐在下面,等着崇祯再次给出建议的李长庚,莫名其妙的看着皇上傻笑,心中不由的疑惑。
这是想到了什么好玩的?
难道后宫里的皇后和妃子们,又弄出了新的花样?
心中琢磨着,回去就买一本关于皇上的那种特殊的书籍,好好的研读一二,那上面虽然都是在吹牛,甚至是在胡说八道。
可其中的某些姿势,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就是有点费腰。
人参,燕窝,不多吃一点,根本就撑不住最新的体验效果。
崇祯坐在案桌前,在胡思乱想。
李长庚不知道是上行下效,还是怎么的,也在胡思乱想,只是两人想的东西,都大不相同。
只能说,李长庚人老心不老。
崇祯思绪乱飞。
好一会才收敛心神,现在想的再多,都为时过早,还是想一点现实的问题最好。
“大明的人才储备,还是不够,孩子的教育,最少要九年以后,才会有所改善,还有就是工匠这一块,暂时已经把大明能够搜刮的大匠,全部弄到了道院,往后的传承,也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
崇祯右手敲着桌面,喃喃自语道。
一桩桩一件件的麻烦事,其实在科技起来之后,都会成为过去式。
“接下来就是桥梁和水利工程了,房子的建造,如今的技术已经可以满足当下的需求······”
心里还在想着,还有哪一个地方,没有想到。
“对了,大明的医学院,现在已经拨付给了太医署,不知道这些人现在培养的人才,多不多,能不能够满足大明现在发展的需求。”
之前的百姓们,手中没钱,就是生病了,也是凭借着自己的身体,硬生生的扛过去。
若是最后好了,那就是一家人皆大欢喜。
若是真的抗不过去,也不过是一具棺木,随时下葬。
完全就是听天由命。
崇祯弄出过一段时间的免费官办医馆,可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想着往后的教育水准提升上来之后,继续免费官办医馆的话,是不是就要没有人想着占便宜似得,给官办医馆更大的看病压力?
都是有恒产者有恒心。
也有人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这么做应该没有问题吧?
崇祯一时不确定了起来。
他实在是被这些人给搞怕了,生怕一项好的政令下去,最后都会因为某些原因,给弄出奇葩的结果。
钱财花了不说,最后还落不下好。
“还有,大明的农作物改良,必须提升上去,不过这一点就要看天意了,急不来,不过可以加大投资,要是能够弄出杂交水稻的话,那么大明从此以后,就再也不会为了粮食不够吃而发愁了。”
崇祯在想这些问题的时候,站起身来,在书房内来回的走动。
此时此刻,他是真的觉得,自己上一辈子,没有好好的学习。
要是多学习一点的话,大明此刻的提升,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最起码徐光启的被燃机,肯定是早就做出来了。
用不到现在,还在纠结着,怎么去缩小体积,怎么去提升更大的动力。
“高宇顺,去找妇幼院的人,要一份大明今年婴孩的出生数据。”
崇祯忽然脚步一顿,转头吩咐道。
刚刚出去传达了命令,回来的高宇顺,还没有站稳脚跟,再次领命出去了。
他不管皇上要什么,只管自己弄不弄得到。
崇祯的想法很是跳跃,前一刻还在想着大明的粮食问题,下一刻就开始关心起,大明的人口增长问题。
由于妇幼院有着最精巧的产钳,最熟练的稳婆和最干净的孕生条件,尽管所有人都是穿着一身的白大褂。
不是很吉利,
可随着名声的传扬,还有百分之一百的那种产子成功率,让大部分人都在下意识的选择妇幼院。
而每一个孩子的出声,妇幼院都会有着详细的登记和统计。
想要知道大明的人就增长情况,看这个绝对是最接近真实的一项数据。
没有压制人口增长的年代,更取消了徭役和赋,百姓们也就没有心思继续隐匿人口了。
李长庚心中已经猜测到皇上要这些东西是为什么了。
人口的增长,就预示着,来年大明的粮食也一定要跟着增长,才能够养活更多的人,不然的话,越是盛世,人口越多,最底层的百姓们就也是贫困。
没有了战争和天灾的消耗。
从土里种植出来的哪一点粮食,可养不活更多的人口。
吃饭的压力,会瞬间让一个朝代,走向灭亡。
虽然残忍,却是事实。
对于皇上的担心,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早就上书了奏章,其中所阐述的东西,就是在最近的十年之内。
大明不用担心人口负担。
然而,随着天灾不断,粮食的危机,也就随时来临了。
这件事就不得不重视起来,好在还有海上的鱼获,作为一种食物来源,不然今年的大明,即便是有外面的粮食,不断的运送进来。
一样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很快,高宇顺就拿来了新生儿的增长数据,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大明的百姓们,可是真的能生。
几乎每一家,今年都有一个新生儿出生,现在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不管男女,那都是自己的孩子。
若是都只要男孩的话,那么自己的孩子,又要去哪里娶媳妇?
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就摆在眼前。
重男轻女有所缓和,可到底还是缓和的不够大。
接着一看了一份往年的新生儿出生情况,崇祯有发现了一个很要命的问题,今年生过孩子的,在去年也在生孩子。
似乎这一年几乎都没做什么事。
就是在家里怀孕生子了。
高宇顺办事还是很精明的,崇祯只要了今年上半年的生育情况,他就把连续两年丢拿了一份过来。
对比着看,总是最直观的。
“嘶”。
崇祯都不敢深想下去,生活过的好了,连孩子的出生率也在不断的刷新着高度。
若是一直下去的话。
就算是大明弄出了杂交水稻,似乎也没有办法养活更多的人口。
“你来看看这个。”
崇祯看罢之后,沉默良久,才把手中的数据,递了出去。
李长庚双手接过,也仔细的看了起来,在之前他是有过这方面的考量的,却没有深入的真实了解过。
只是凭着经验,在街上闲逛的时候,看到了一些推着车子,抱着孩子的人多了起来。
当时他的第一想法就是,这些人为了骗取大明的财政,可真是下本钱。
然而,现在看到了这份更加具体的数据,心中就是一阵恐慌。
恐慌来的没有任何的征兆。
仿佛从纸上,他就已经看到了饿殍千里,白骨盈野的场景。
人口的增长实在是太多了一点。
虽然这也算是政绩,可过犹不及啊。
“皇上······咱们是不是······”
李长庚颤抖着嘴唇,说了一半的话,就再也说不下去。
整个大明的人口承受能力,他们是有过精确的计算的,随着各处食物的获取范围加大,一开始是不用顾忌人口的增长幅度的。
毕竟,经过了战争,也经过了天灾和人祸。
人口就是最大的资源了。
崇祯了解李长庚的心思,剩下没有说出来的话,那就是需不需要大明使用特殊的手段,让人口稍微增长的慢一点。
“其实,这是好事。”
崇祯率先定下基调。
看着人口增长势头很猛,可要是分散到全世界的范围,就像是一滴水,融入了大海一样,根本就看不出来多少。
“辽东的移民,得加快速度了。”
崇祯深深的看了李长庚一眼。
等到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口的下降,也会随着百姓们的认知,而悄无声息的降低,这一点不需要官府去用命令去调节。
不过,崇祯认为的事情。
李长庚可不这么认为,只是皇上定下了,那么必定有了解决方案,自己还是不要继续反对的才好。
按照经验来看,反对是无效的。
还会被皇上,加大力度的推行。
他们的内阁,能够做的就是提出问题,至于解决问题,那都是皇上的事情,他们只需要具体的操作就成。
毕竟,从过往的经验中分析,只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最后都会成为无解的问题。
到头来还不是要重新来过。
出力不讨好不说,还影响官府在民间的威信。
一次简单的会谈,李长庚很是奇怪的发现,香山县的奏章,本来是和荷兰人交流的事情,为何最后变成了,如何解决大明人口的问题。
尽管奇怪,却也不能不先放下这个疑惑。
“皇上,孙传庭他们来信说,他们需要一批人,却学习荷兰语······”
依旧是话只说一半。
按照他的想法就是大明这么厉害,只有被人学习大明的语言,那需要大明学习荷兰人的语言?
可他的想法,不是皇上的想法。
未免说出来之后被皇上给否决了,还不如让皇上自己来决定这件事。
“外语啊。”
崇祯眉头一簇,学习外面的语言,是和别人交流的第一步,完后还要翻译外面的一些著作。
可现在大明面临着的就是,人才的缺失。
自己的官吏都不够用,那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这种人才。
“你可以在外面,以官府的名义,召集一些这方面的人才,可以给出一个吏员的薪酬和编制,若是做的好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在大明做官。”
按照当前的状况,崇祯暂时是不打算专门的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了。
就看民间是不是有这样的能人。
就算是不识字,只要能够学会那边的语言,交流没问题也是可以的。
“是皇上,臣记下了。”
民间的口技之类的人,还是很多的,这些人现在也算是一种特殊人才了,李长庚心中想着。
往后看样子,还得对这样的旁门左道,重视一下。
万一到时候,大明有用到的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