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过年之后,就冷清了下来,村里人白天要去县里上班,有的去工业园工作,有的在县里做点小生意,小孩子也基本上都上学去了。
留在村里的只剩下一些老人,如果还能干点活,就摆弄一下庄稼,如果身体不行,也会弄点菜园子,种点蔬菜家里吃。
不管他如何想要让大家在家里就业,都无法抑制农村的没落,人口终究会向工业和服务业聚集,这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他父亲白天也是天天往县城跑,只有吃午饭和晚饭的时候,才开车回家吃饭,由于通用机器人的关系,他家里的饭菜也不用非得母亲做。
所以母亲也算是彻底闲下来了,作为干了半辈子的农活,肯定是坐不住的,于是家里的菜园子,就成了母亲打发时间的重要去处。
人就是这么矛盾,之前拼命干活,觉得活成了牛马,当真的闲下来了,又浑身不得劲,总想要找点事情干,就算是他,也劝不住。
叶子琴虽然是在县里读书,离家也很近,家里也有车子,但是她不太愿意每天回家,周末也是回家待一天。
对此他母亲倒是有些抱怨,不过叶子书认为这很正常,孩子大了就不愿意待在家里,就算没啥事,都喜欢往外跑。
好在村里的安静,并没有影响到他,每天除了工作之外,就是在村里溜达溜达,偶尔也会去私人实验室看看建设情况。
现在这边已经安排了通用机器人来建设,将之前的工人给替换掉了,土方工程基本上结束,开始准备正式建设,使用通用机器人保密性更高。
设计两款超大型客机并不容易,如果是全新的技术体系,反而更加简单,就像是白纸作画,不用那么多顾虑。
只是这么做会造成严重浪费,生产成本也会高企,不管是市场竞争力,还是企业利润都会比较低,并不划算。
他需要在之前的产业链基础上实现两款超大型客机的设计,让之前的技术和零部件等等,尽量做到通用,这样不管是生产还是维护,都要好得多。
之前他提供的客机发动机有两款,一款用于支线客机,推力比较小,但是经济省油,非常适合小地方低成本经营。
另一款是推力比较大的发动机,普通干线客机使用两台发动机就足够了,大型干线客机使用四台这样的发动机就足够了。
但是这款推力比较大的发动机用来带动超大型客机,就有点力不从心,当初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经济性,进行了专门设计。
所以两款超大型客机,需要他提供推力更大的发动机,考虑到发动机太多,不利于维护,还不能装得太多。
于是他在现有的技术体系内,重新设计了两款推力更大的发动机,这样800座和1500座超大型客机,都只需要4台发动机就足够了。
在内部结构设计上,其实并没有多少改进的余地,就像他之前设计的500座客机,整体上和b747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细节上存在区别。
这次设计800座客机,只是将前面的一层半布局,改成了完整的两层布局,机体更加宽一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800多名乘客有较舒适的乘坐体验。
在1500座客机的设计上,其实可选择的余地也不多,只能从来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个将飞机变成三层结构,从高度上增加空间。
第二个就是飞机变得更加宽,如果单纯地提高高度,而不增加宽度,整体上就不协调,空气动力布局也不合理。
第三个就是飞机长度也增加了,只有通过三维空间增加的方式,才能容纳1500多名乘客以较舒适的方式乘坐。
其他方面的设计倒是可以沿用以前的做法,像机翼还是采用可变机翼,好处非常多。
一是可以适应多种飞行姿态,虽然这个作用在军用战斗机上比较合适,但是在客机上使用,也是有很大的作用。
二是更加经济,可变机翼可以根据当前高空气流状况,智能改变机翼姿态,以充分利用高空气流,达到节约燃料的作用。
三是更加平稳,可变机翼能够在稳定飞行姿态的时候,尽量借助高空气流来达到目的,强调的是顺势和利用,而不是一味对抗,乘坐体验更好。
四是更长的使用寿命,由于可变机翼可以做到智能调整,无论在什么天气环境下,都能借势,减少对抗自然就能减少机身疲劳,使用寿命自然更长。
五是可以在较恶劣的天气环境下实现安全起飞和降落,特别是降落,是飞机发生事故最频繁的阶段,只要这个问题能解决,飞机事故率就会大幅降低。
可变机翼在低空突发气流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调整,避免出现重大事故,最起码也能实现再次升空。
而且可变机翼也是实现智能化降落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无法根据当时气流作出及时调整,智能化降落方式会让人很不放心。
当然,可变机翼优点很多,但是难度也非常高,这种技术只在战斗机上优先使用,而且在他看来也不算很成熟。
更何况是超大型客机,更是史无前例,制造难度高,控制难度高,成本也要高得多,不是航空制造企业的最优解。
寰宇集团提供两种档次的选择,如果是普通款,就不用可变机翼,因为智能化程度不高,可变机翼能发挥的作用并不大,还不如使用固定机翼,至少成本比较低。
如果是智能款,就必须要配备可变机翼,不然所谓的高度智能化就少了重要的卖点,相信航空公司也不会答应。
根据他的测算,寰宇集团普通款客机节能方面比另外两家航空制造企业的同类型客机,要节约20%左右的燃油。
原因就是他给寰宇集团的航空发动机更加先进,不仅提高了燃油效率,同时还实现了发动机智能动态输出机制,动力输出总是恰到好处。
如果是智能款科技,在节能方面更加的优秀,比现有同类型客机节能30%以上,如果高空气流非常适合的话,节能高达40%也是有可能的。
不说其他先进技术的运用,光是节能这一项,就让航空公司趋之若鹜,航空燃油的消耗,是航空运输过程中最大的成本。
如此先进的技术,自然要继续沿用,可以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先进的可变机翼,都将是寰宇集团客机的独门秘籍。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先进的技术来保证乘客的舒适体验,例如智能客舱变压技术,可以避免客机起飞和降落的时候,给部分乘客造成短暂性听力下降问题和耳膜疼痛问题。
还有客舱平衡陀螺系统,可以保证客机在小幅侧倾的时候,客舱乘客无法感知,进一步提升乘坐舒适性。
当然,这是建立在寰宇集团的客机整体上采取的是双层结构设计,客舱和机体外层不是一体化,而是分成了内外层。
当初这么设计的目的,是预防高空出现问题,无法实现安全降落,就可以让内层直接脱离,然后使用超大型降落伞,让内层客舱安全降落。
降落伞也是使用了特殊的材质制造,不仅使用寿命长,而且薄如蝉翼、韧性十足,能够承受巨大的拉力,同时需要的空间也不大。
当然,这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情况是不需要如此做的,外壳出现问题,只要不大,不会蔓延到客舱,还是能够拖到附近机场迫降的时候。
只要客机不是瞬间爆炸,客机上的乘客的生命都能得到保障,可以说是最安全的客机了,当然,成本也更高。
所以为了增加市场竞争力,避免价格因素成为市场推广的阻碍,寰宇集团不会硬要客户接受智能款客机,这是和自己过不去。
这就是普通款和智能款的最大区别,普通款使用的是世界通行的做法,寰宇集团可以做到成本比另外两家企业同类型客机低得多,市场竞争力非常高。
而智能款用来开拓高端市场,其他的航空公司买不买不知道,反正万城基业的航空公司肯定都会选择这一款。
智能款的价格要比普通款高出50%左右,但是在省油方面和保险费方面,可以为航空公司节约更大的成本,同时还能吸引对坐飞机比较恐惧的乘客。
航空公司可以根据自己业务定位来选择,如果是廉价航空,购买普通款还是很划算的,至少在省油上就能节约一大笔钱。
智能款客机,最大的优点其实就是人机合一,可以通过智能系统,对整个客机各种状况了如指掌,而且操控自如,对驾驶员的要求也就没有那么高了。
以前他给的可变机翼材料,用在之前的机型上问题不大,但是像这种超大型客机,使用之前的材料就显得不足。
其实不仅是机翼材料,需要更换更好的材料还有很多,好在只是材料变化比较大,内部很多结构和零部件,还是能够沿用之前方案。
叶子书花费一周的时间,将两款超大型客机设计完,然后通过模拟系统进行了长达10万个小时的测试,面对各种环境,都运行良好,他才放心交给寰宇集团。
这里说的10万个小时,是系统模拟出来的,不是真的测试10万个小时,那样的话,需要十几年才能测试完。
寰宇集团也很有意思,从叶子书这里拿到了设计图后,根据设计图制作了效果图,直接在他们的社交账号里面公布了。
如果换作以前,他们绝对不会这么做,前三款客机,他们连一点有效信息都没有透露,到现在大家还不知道长什么样。
之所以这么做,主要还是彰显实力,只有能造出别人造不出的客机,才能说明他们的技术处于行业顶尖,独一档。
为了体现两款超大型客机的大,他们还配上了参照物,人站在这两款客机面前,显得非常渺小,空中巨无霸妥妥地体现了出来。
效果图的出现,让之前吃瓜的网民从之前的调侃,变成期待了,大家都盼着这两款客机尽快生产适航,他们好去体验一番。
航空公司看了,则是想着要不要等一等,看来寰宇集团确实有实力,并不是纯粹吹牛,在非紧急需求下,完全可以等一等,大不了先租赁飞机用于运营。
也有航空公司仿佛看热闹不嫌事大,公开站出来喊话,如果寰宇集团真的将这两款客机造出来,他们至少会下100架订单。
而这家航空公司就是阿联酋航空公司,前世a380最大的买家,对于他们的公开喊话,大家虽然有些意外,但也不会特别惊讶。
这两年,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升,作为石油产油国,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他们有钱来购买这样的豪华客机。
而且这也和他们的产业发展定位有关,他们要的就是土豪味十足,让所有人去了他们那里,都能感受到满满金钱的味道。
既然人家这么配合,寰宇集团自然也是积极回应,直接在自己的社交账户上面喊话道:“那就尽快准备好钱吧,要不了多久就能和大家见面!”
像这样的超大型客机,研发周期非常长,虽然效果图极具震撼,但是两大航空公司并不是很担忧,反而是担忧寰宇集团现在的机型。
寰宇集团这句公开回应,透露了重大消息,那就是他们似乎已经秘密研发很久了,要不了多久就会首飞。
这和他们想的不一样,如果真的让这两款客机在这两年就出现在市场上,就等于是给全球航空领域扔下了两颗超级炸弹。
倒不是说这两款客机能占据多少市场份额,而是这背后代表更先进客机制造技术,让很多航空公司会选择和寰宇集团合作。
这样会促使其他机型的销量,不管将来如何,和最先进的航空制造企业建立联系,对航空公司而言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航空公司是买家,但是也要看实际情况,当卖方只有一个的时候,依赖关系有时候会发生逆转。
两大航空巨头面对这个突然变故,留给他们的就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沉默以对,对这些消息置之不理,真要被问到,搪塞过去就行。
第二个选择就是对外宣布也开发同样差不多的机型,这样可以稳住自己的老客户,避免他们提前叛变,或者是减少客机的采购量。
只是这两种方法都不完美,第一种最糟糕,有人会觉得他们不屑一顾,有人觉得他们毫无办法,只能默认。
第二种稍微好一些,只是他们能不能造得出来,造出来能不能达到同样的性能,谁也不知道,如果达不到预期,别说是赚钱了,巨亏很有可能牵连企业正常经营。
这两款客机的研发成本注定非常高昂,加在一起估计高达上千亿美元,他们跟还是不跟,是个很纠结的问题。
最后他们决定还是拖一拖,他们其实也不太相信寰宇集团真的能够做到,万一是忽悠他们的话,他们就可以避免上当。
于是两家企业很默契的对外发表信息,认为有必要评估更大客机的研发项目,使用的是评估,而不是笃定会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