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完会之后,叶子书又去了一趟超级量子计算机研发部,查看他们的研发进度,现在已经是2月初,马上就要过年。
他希望年前将超级量子计算机的所有技术问题给解决了,年后就能开始组装工作,三月之前完成超级量子计算机的所有工作。
超级量子计算机也是由众多小的量子芯片组合而成,倒不是说不能集成到一个量子芯片里面,而是那么做需要的时间更长。
为了能够大规模生产虚拟头盔,他们自己架设了一套小规模量子芯片生产线,生产的量子芯片最高量子比特为1000个。
采用组合式生产的超级量子计算机,就不用专门建设更高规格的量子芯片生产线,使用现成的技术和产业链,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因为超级量子计算机总生产量不会超过10台,初期只需要两台就能满足要求,一台用于虚拟世界的模拟工作。
另一台会用于白虎科技公司的科研辅助工作,配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白虎科技公司的科研效率。
将来等到他自己的私人实验室建起来后,也会安装一台超级量子计算机,加在一起也才三台。
至于他旗下其他企业,暂时还没想过使用超级量子计算机,目前的计算机体系,足够他们使用,还没有到需要如此高算力的地步。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量子计算机方面,他还需要摸清楚一些东西,在没有摸清楚之前,他觉得谨慎为好。
而这个就是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的结合,会不会产生不可预知的问题,按照他的想法,只要有足够的算力,是有可能会让人工智能诞生灵智。
实际上他在虚拟实验室里面进行过测试,结果并没有让人工智能出现类似人类灵智的东西,只是表现得更具创造性。
总体表现还处于工具角色上,这也是他敢让人工智能和超级量子计算机结合使用的原因,但是他并不是绝对放心。
虽然虚拟实验室环境和现实环境具有高度相似性,甚至可以模仿任何现实环境,但是他认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根本性不同。
要不然为什么虚拟空间里面,除了他一个人的意识可以进去,其他任何意识都不会存在,就连管理虚拟图书馆的智能程序都没有。
这从侧面证明了一个可能性,那就是虚拟空间里面是不会产生灵智这类东西,除非本就具备灵智,这是他的一个猜测。
实际上他也不是很明白灵智到底是什么,但是他能感受得到,他所编写的人工智能,就算表现得再智能,依然感觉和工具人差不多。
只是这个工具人从以前被动运用,在超级算力的支持下,竟然具备了很强的创造性,不再只是停留在对现有知识体系的运用。
实际上他用于管理虚拟世界的人工智能不是第二代人工智能,是第一代人工智能,理由很简单,他不需要具有多大的创造性,只需要管理好虚拟世界就可以。
按照他所规定的规则管理好虚拟世界,就像是玄幻小说当中的天道角色一样,没有生命灵智,存在的使命就是维护好宇宙世界的运转。
如果表现出很高的智慧,反而不利于管理虚拟世界,就像天道如果有了人性,世界就要彻底乱套是一样的道理。
等到他个人的私人实验室建立起来之后,在考虑基于超级量子计算机编写更合适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和算力配合,是否真的会诞生灵智。
这是要将事情置于自己眼皮底下,如果不在他的眼皮底下,他是不会放心,他虽然技术很强大,但也是相对而言,学的越多,越会感觉自己很无知。
所以白虎科技研究的超级量子计算机,将有10万颗普通量子芯片集合而成,加上存储系统、纠错系统以及其他配套系统,和现有的超级计算机差不多大小。
好在量子芯片所用的是常温超导材料,算力虽然比现有超级计算机要强得多,但是能耗反而没有现有超级计算机那么高。
叶子书了解到,项目组已经完成了量子芯片整合技术,现在只需要将纠错系统做出来,基本上就完成了所有技术准备工作。
本来他是不打算给运行虚拟世界的超级量子计算机配备存储系统,项目组认为这么做可能会有很多问题。
例如在虚拟世界进行演习的话,如果没有回放系统,很多事情可能就没法分析,演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但是完成存储下来,需要的存储空间实在是太大了,哪怕是使用遥感卫星的存储技术,成本也太高了,根本就不划算。
除了成本很高之外,另一个就是根本没法全程进行存储,只能存储一些片段,效果也说不上多好。
他们需要的其实不是存储多少数据,只是需要回放功能,只要具备这个功能,数据是否存储其实是无所谓的。
根据这个特点,叶子书认为不用像录视频一样存储数据,而是提取虚拟世界的时空特征信息,这样存储的数据就会大幅减少。
想要看回放,只需要将这些特征信息放在另一台超级量子计算机上,根据这些特征还原当时的状态,这样就等于是回放功能了。
他所编写的虚拟时空特征算法,实际上参考了玄幻小说当中的因果关系,被他命名为因果算法。
根据这个算法提取的时空特征信息,放在另一台初始条件一样的虚拟世界里面,所有事情都会根据原来的路径走,差异几乎忽略不计。
由于算力不存在瓶颈,而存储存在严重的瓶颈,以上做法就是使用算力替代存储,实现了事件回放功能。
整个进度基本上符合计划,过年前,他们应该能够完成所有系统的研发工作,年后直接开始组装就可以。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叶子书开始整理民航客机制造技术资料,目前寰宇集团已经组建了1000人的科研团队。
并且在下半年,已经和cd市政府达成了土地购买协议,目前各种厂房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
寰宇集团目前不差钱,在基建上面执行的是超前建设,他这边技术资料还没有提供,那边就已经按照年产上千架客机的产能在建设。
按照寰宇集团的意思,就算是海外市场开拓困难,光是国内对航空科技的需求量就能消化他们的产能。
如果将民航客机、货机、私人飞机和公务飞机都算上,我国绝对能容纳上万架,这还是在人均月收入在1万元水平计算的。
前世老美全国才3亿多人,拥有的各类飞机数量却是高达20多万架,几乎达到了千人拥有一架的程度。
我们想要达到这个程度很难,因为我们会建设运载量更大的超高速铁路,但是万人拥有一架的程度,未来还是能够实现的。
这样算的话,未来国内的各类客机数量达到10万是有可能的,所以寰宇集团一上来就建设年产千架的产能,并没有多么大的问题。
在整理航空客机的时候,叶子书没有像往常一样,遵循循序渐进的模式,以前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个人精力不足导致的。
现在没有这个瓶颈,他是将自己能够想到的所有民用客机都整理了一遍,甚至连民用直升机都没有放过。
而在民航客机方面,被他分成了四类,分别为:微型客机、支线客机、干线客机和国际航线客机。
实际上这些平台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寰宇掌握了技术,想要打造什么平台都不算难事,重要的还是里面所隐含的技术。
所以他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各种航空技术资料的整理上,例如为了提高科技的安全性,他使用内外仓技术。
一旦飞机遇到了失灵等问题,大概率会出现坠毁的情况,载客的内仓直接可以从飞机里面脱落,然后打开降落伞,能够让内仓平安落地。
别看这个想法很简单,但是想要实现却很难,需要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支撑,而且这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采取的措施。
所以还不能大幅提高成本,不然很少会有航空公司为了这种小概率事件而花费巨大的成本买单。
实际上飞机出现事故概率最大时候是降落的时候,为了减少降落造成的事故,他使用了先进的自降落技术。
也就是说,飞机会根据各种传感设备,获得降落时的环境数据,然后通过中央决策系统,自动调整飞机最佳降落状态。
这种系统应对恶劣天气环境下的降落,成功率比人工降落要高得多,不仅提高了安全率,同时也减少了飞机延误的概率。
其次就是在舒适性上下功夫,前世他坐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候,会有严重的耳膜不适情况,这种情况一般是气压差导致的。
除此之外,他还专门设计了一套空中稳定性装置,可以自动实现空中姿态的平衡,不会出现大幅度摆动,特别是遇到空中气流急剧变化的时候,具有很重要的稳定作用。
按照他的想法,想要在航空领域杀出一片天,光靠便宜肯定不行,还要拥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才能让各大航空公司愿意掏钱购买。
而航空公司愿意掏钱购买的主要原因,还是要乘客愿意为此买单,更具安全性和舒适性,是获得乘客青睐的法宝。
实际上这些客机都具备全自动巡航能力,如果大家都放心的话,实际上不需要安排机长等工作人员。
不过他知道,就算是自动驾驶足够安全,航空公司也会安排驾驶人员,因为这能提升乘客的安全感。
除了以上特点之外,在省油上他也下了一番苦功夫,航空公司还是非常在意这些,毕竟越省油,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成本就越低。
实际上他还提供了消音技术,能够减少航空发动机的巨大轰鸣声,机场之所以建设距离市区那么远,除了安全方面考虑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扰民。
如果整天头顶上跑飞机的话,那种噪音实在是让人受不了,如果有了消音技术,虽然无法完全没有声音,但是却可以减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这些技术都是选配技术,因为增加这类技术的运用,成本肯定会更高,所以不会在标准机型上使用,但是可以满足航空公司的定制化需求。
------题外话------
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