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月19日至1月23日,小平同志视察深圳。
《东方风来满眼春》就是记录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期间的活动,以及小平同志和省市领导在一起时的讲话。
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证劵、股市,允许看,但要坚决的试。
在改革中不搞争论,大胆的试,大胆的闯。
按照历来的新闻管理的规定,中央高层领导的活动应该先由中央级媒体报道。地方媒体的报道,只能根据新华社通稿。如有违反,就是犯了政治错误。
可是小平同志南巡的事情,无论是消息,还是他讲话的内容,中央媒体都没有一点报道,而此时距离小平同志的南巡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深圳市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在《深圳特区报》上发表了《东方风来满眼春》的长篇通讯。
地方媒体先于中央媒体发表中央主要领导的消息,这显然是违反了新闻工作的政治纪律。
而这正体现了深圳市敢闯的精神。
所以,郑斌说,“捅破天了”。
小平同志来深圳视察并不是什么秘密,因为他在参观一些地方时,有很多群众都见到了小平同志。
秘密在于小平同志在深圳说了什么话?也就是小平同志对改革开放的态度。
那个时候,关于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在民间有很多手抄本,仅郑斌就看到过三四个版本,而且还有分地区的,在武昌的讲话,在上海的讲话等。
香港媒体也刊发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的照片,估计是深圳市委宣传部有意透露给他们,以出口转内销的方式,促进促进国内的媒体。因为当时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时不可能有香港记者随行。
香港报纸上关于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内容,其实也都是深圳民间手抄本的内容。所以当时深圳不论是民间还是官场,都对这个事情很有疑问,不知为什么这么大的事情迟迟没见正式的报道。
现在深圳率先捅破了天,而小平同志视察的其他地方,比如武汉、上海等,当地的媒体并没有任何反应,仍然是在等待中央的指示。
后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其他地方就是比不上深圳。他们缺的,就是小平同志说的“闯的精神”,“冒的精神”,缺那么“一股气呀,劲呀”。
“这篇通讯上讲的小平同志的讲话。跟手抄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异。”
黄启明笑道:“说不定手抄本就是市里有关部门有意传出去的。
小平同志来深圳已经一个多月了,为什么中央没有任何态度,到底是想隐瞒什么,还是在顾忌什么?
看来,中央对深圳的评价并不一致。“
对深圳的评价不一致,扩大点说,就是对改革开放的评价不一致。
深圳市显然看到了斗争的复杂性,但他们显然从小平同志那里获得了足够的勇气。他们敢为天下先,一石激起千层浪,就是想要打破目前死气沉沉的局面。
黄启明继续说:“鲁迅先生说过,在我国,搬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为什么改革这么难?人民群众拍手叫好的事情,有人却偏偏不满意,难道搞斗争就满意吗?
郑斌,现在天捅破了,你对后面怎么看?”
“我想,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将军,是促进,起一个小卒子过河的作用。
小平同志也一定会看到问题。他不会让他的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停留在口号上,毁在一些人的手里。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决心没有变。
如此,小平同志的讲话,很可能会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我们的生意就会更好。“
“一定是。”
郑斌离开黄启明的办公室到公司财务科,领取了差旅费,然后就写了一张五万元的借条,从出纳那里领取了一张5万元的现金支票。
离开财务科时,公司财务科长,黄启明的妻子曲艳也一起出来,她塞给郑斌一个信封:“这些钱你先拿着,缓一段时间,我还能再凑点钱。如果你有困难就跟我们说,我们一定会帮你。”
郑斌捏了捏信封的厚度。估计钱不少:“嫂子,谢谢你!这是多少钱,我给你写个借条。”
曲艳微笑,摆摆手,转身回办公室了。
郑斌到银行,把曲艳给的信封打开,数了数里面的钱,整整1万元!
郑斌猜,这些钱可能是曲艳的私房钱。
郑斌的眼睛有点潮湿。
郑斌把公司借的5万元的现金支票兑取了现金,然后连同这1万元一起存进自己的储蓄账户。自己存折上还有1万多元钱,现在加起来就有7万多元钱了。
郑斌又到华达钢材贸易公司找杜峰。郑斌跟杜峰说明情况以后,杜峰也没有多话,叫公司财务给郑斌开了一张5万元的现金支票。
这样郑斌就有12万多了,剩下的钱再找同事借一点差不多就可以凑齐了。
杜峰是钢铁学院毕业的,几年前到深圳办公司做钢材生意,内贸外贸都做,生意也还可以。
郑斌所在的大里山铁矿,给国内好几家大型钢铁厂供应铁矿石,因此,他们跟钢铁厂有很多的来往。
郑斌为了多赚钱,通过矿上的领导认识了一些钢铁厂的关系,可以从钢铁厂搞到一些计划外的钢材给杜峰。
杜峰每次都会给他很优惠的提成,再加上他自己的工资以及在本公司做业务的提成,这样就能保证母亲的医药费和妹妹娟娟在学校的学习费用。
郑斌非常感谢黄启明和杜峰。他们都是生意人,钱对他们很重要,是他们的生产资料。他们知道郑斌的情况,借给他钱,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还。
但他们没有一点犹豫;还有曲艳,把自己的私房钱借给他,连借条也不要。
这是兄弟般的感情,没齿难忘!
郑斌回到公司,给阿彩打电话订火车票。阿彩说,今晚的票可能只有站票了。
郑斌经常出差,要赶时间,站票坐票都无所谓。他会随身带一张大塑料布,上车后,往三人座的座位下面一铺,人钻进去,一觉睡到目的地。
阿彩在一家宾馆开了一个票务服务部。这个貌不惊人的少妇,神通广大,无论多么难的票她都能搞到。
他们公司的人出差都是找阿彩订票,当然,订票费也不便宜。
刘民水又借给郑斌15000元。张冬借给郑斌8000元。这样,郑斌母亲的手术费就凑齐了。
张冬也是矿冶学院毕业的,比郑斌要低两届,毕业后也是分到大里山铁矿。他跟刘民水前后脚的办理了留职停薪手续,来到深圳,并进入盛源国贸工作。
郑斌想起一件事,就离开办公室,来到一家报摊前,想买《深圳特区报》。
“还有没有特区报卖?”特区报就是《深圳特区报》。在深圳,没有人会误会这个简称。
“卖完了。”报摊上确实没有特区报。但郑斌注意到,摊主手上正拿着一份特区报。
“你拿的不是一份特区报嘛?”
“我正在看。”
郑斌奇了:“你也看报纸?”
“我怎么不看报纸,我也有文化的。”摊主明显的不高兴。
郑斌笑起来:“是是,你有文化,你看报纸。那你这份报纸看完了没有?看完了就卖给我。看过的,半价。干脆,老板,你直接送给我好了。”
“小兄弟,照说送你一份报纸也不是不可以,但你刚才说的话我很不爽。这份报纸,我卖,你要,全价,一分不少。不然拉倒。”
“你牛,你是我见过最牛的报摊老板。好,就依你,全价就全价。
多说一句话。刚才我说话确实有点不讲究,我不是故意的,你别往心里去。你就当我是阴天,你只看阳光灿烂就好了。”
听着这话,报摊老板的脸色阴霾转晴天了。他一边折叠报纸,一边问:“看你像是在公司工作的人,你们公司没有订报纸吗?”
郑斌实话实说:“我今晚出差到雪松省去。我想买这些报纸带给那边的人看一看。他们可能还不知道这个情况。”
报摊老板一听态度就变了:“小兄弟,这份报纸送你了。我说送就是送,你把钱收起来,我肯定是不会收你的钱的。我一言九鼎。”
郑斌看着摊主那满是风霜的脸不知说什么好。他就是摆个报摊赚点养家糊口的小钱,但却这样关心国家大事。
为什么呢?
因为国家的命运联系着深圳的命运,而深圳的命运又联系着他的命运。
国和家怎么分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