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八千码!”
英军参谋官在报出数字的同时,双眼紧盯着自己的舰队指挥官、曾在地中海有过出色表现的皇家海军中将约翰.托维。这个体格健壮的海军将领,此时正以一种默然的眼神眺望远海,乌云笼罩的大海上还看不到敌舰队的踪迹,而由于各国战舰普遍摒弃了传统的燃煤锅炉改用重油或柴油提供动力,战舰在行进中早已不像日德兰时代那样“招摇”了!
在这极其关键的时刻,对种种事物总有不同见解的“高级参谋团”成员们,出人意料的闭上了他们的嘴巴。这些人一个个站在可以眺望到前方海面的位置,或是表现出绅士般的沉稳,或是面带焦虑,抑或是踌躇满志的。不同的表情意味着不同的心态,只没有人在这个时候出来打破沉寂,更没有人走到托维旁边提出任何与战斗有关的意见、建议。
明眼人看得出来,与其说托维用自己的举动镇住了众人,还不如说是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将最沉重的决定权交给了这个“戴罪立功”的将军。这便是军事中的政治,一个永远无法消除的弊端。
二万八千码,甚至已经进入了重巡洋舰8英寸主炮的射程。以往在这样的距离上,德国舰队早就迫不及待的开火了,何况他们现在还掌握着每个指挥官都渴望的制空权。
接下来的1分钟里,局势继续生着变化:先是“伊丽莎白女王”号的了望哨报告现三架敌机,紧接着。了望哨报告在11**位置目测到敌舰地踪迹,随后从雷达室传来的探测数据显示:敌舰距离拉近到大约万码,估计航24节!
此时的雷达测距并不精准,但更让英国人感到意外的是。德国舰队仍然没有开炮。
又过了一分钟,雷达室和了望哨几乎同时来报告:敌舰距离万码。估计航25节!
对面地骑兵看来开始加了。
在这样的距离上,只要随行地英国驱逐舰将它们的双联装120毫米舰炮调整到最佳状态,它们的炮弹就差不多就能够得着德国舰队了。当然,强弩之末难穿稿鲁。何况这种口径的火炮原本就不能对战列舰级别地舰艇构成致命的威胁――用驱逐舰对付敌方主力舰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鱼雷攻击了,但敌方战舰上的副炮不会轻易让它们靠近。
在令人窒息的气氛中,时间继续流逝着,双方的距离何况拉近到了万码,这看来已经越来越接近日德兰海战中双方主力舰队地交火距离了――在那场经典的海战中。德国舰队在万码的距离上抢先开炮,并很快击沉了两艘英国战列巡洋舰。
历史地经验终究是存在有效期地。要知道经过了整整25年地展。双方地观瞄技术和火炮性能都有了不小地提升。
这时候虽然天气依然不佳。但在万码地距离上。只要借助高倍望远镜。英官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德国舰队地真容。5艘战舰从前到后依次为希佩尔海军上将级、一艘俾斯麦级、一艘沙恩霍斯特级和两艘德意志级。除去真正受伤地“格奈森瑙”号。这已经是德国海军所能拼凑出地最强阵容。
眼神好地英官们。甚至还能看到德国战舰上一个个黑洞洞地炮口。那些从15英寸到8英寸不等地舰炮。现在无一例外地指向英国舰队这边。仰角看起来并不特别高。却早已是蓄势待。
对于这场战争中德国水面舰队地攻击战术。这里地许多英官都颇为熟悉。从“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单骑闯入远海。到德国舰队夜战“声望”号、屠戮qb-32船队和硬撼“纳尔逊”号。以及后来击沉“拉米利斯”号。再到最近地凯尔特海之役。这其中德国舰队几乎每一次都充分利用了舰炮射程上地优势。
正因如此。眼前这些德国战舰地沉默让人迷惑。这一**从托维中将深皱地眉头和凝结地目光就可以看出。眼前地场景。不由得让人想起了燧枪时代地决斗。两个持枪地男人背对背走出约定地步数。转身。瞄准。却不约而同地想要选择后制人。
“德国舰队改变航向。距离两万四千五百码!”
这一次,了望哨先来报告,紧接着,雷达室也传来内容基本一致的报告:德国舰队右转大约10度,航基本保持不变。
其实,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们仅凭目测就能现敌舰队的变化,说时迟、那时快,托维突然大喊道:“瞄准俾斯麦号,准备开火!”
负责传令的参谋官先是一怔,过了足足一秒方才对着话筒喊道:“瞄准朝俾斯麦号!”
如此距离上,拥有大型光学测距设备的军官们绝不会把俾斯麦与沙恩霍斯特混为一谈,一些人开始屏住呼吸,因为他们知道,最残酷的决斗马上就要开始了。
“各舰集中火力,三连射!”
最能展现一名舰队指挥官魄力和气质的时刻,托维没有让人失望。
大约过了10秒,巨大的轰鸣中,人们明显感觉到脚下一震,弥漫的硝烟一时间阻隔了人们的视线,但这已经不重要了。现在,除了主炮塔里的炮手和那些负责组织主炮射击的军官们,其他人都在密切关注着远处的海面,期待着敌舰被击中的情景出现。日德兰海战留给人们的记忆,除了德国战舰出色的防御,还有德国水兵们精准的射术,相比之下,英军官兵们的炮术似乎就很难配得上皇家海军的声威了。这一**,经过25载岁月洗礼,看样子并没有生本质的改变。因为四艘战列舰射的3380毫米穿甲弹,连同重巡洋舰的8203毫米炮弹无一命中,就连跨射也没有形成!
好在英国人的想法是乐观的,他们觉得那些在德国旗舰附近落下的炮弹至少造成了极大的声势,它们至少会在心理上震慑德官和他们的舰员,让他们因为恐惧而出现失误。
压力有时候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有时候却会变成强大的动力。英国人压根看不透德国舰员们的心理,这些人在英国舰队的炮击面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卯足了劲要和对方狠狠干上一仗。
德国舰队迟不还击,英国舰队的炮手们却更加迫切的往炮膛里装填炮弹,军官们忙着进行观测――尽管他们仍旧得不到来自空中的校射引导,但如此距离上的炮击凭借雷达和光学仪器似乎就已经足够了。
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英国舰队的第二轮齐射,与第一轮齐射仅仅相隔了32秒,达到了k型15英寸主炮理论上的最高射!
情理之中,这一次仍没有一炮弹命中目标,也没有近失弹。
在日德兰海战中,德国舰队虽然也是在第三轮炮击中才有第一炮弹命中目标,但他们早早完成了对敌舰的跨射;在凯尔特海之战中,德国舰队远程的炮击给英国舰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后来又在近距离以极其精准的齐射打沉了骄傲的“胡德”号!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英军官兵们迫不及待的重新进入装填程序,他们依然坚信本方舰队的下一次炮击能够有更好的运气――德国人不会笨笨的挨打,所以,越早干掉它们越好!
可就在这个时候,就在光学测距仪和雷达测距仪均测定双方距离为24300码,亦即是20650米的时候,德国舰队开火了。
最先出怒吼的,是德国舰队中火力最强的“俾斯麦”号,其k-/34型47倍口径15英寸双联装主炮早已在凯尔特海之战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按照测试数据,它的穿甲弹能够在15000米击穿440毫米厚的装甲――当时击沉“胡德”号的距离甚至低于这一数字,以那艘英国战列巡洋舰相对孱弱的防御自然难以抵挡!
德国舰队中其余四艘开火的时间也相差无几,沙恩霍斯特级和德意志级的三联装11英寸舰炮虽然在口径上比对手小了好几个档次,但凭借相当高的出膛度和出色的穿甲弹技术,这种舰炮也能够在15000米的距离上击穿大约340毫米厚的装甲,而伊丽莎白女王级的主装甲带和炮塔正面装甲厚度均为330毫米!
至于“欧根亲王”号装备的8英寸舰炮,用来对付英国战列舰的主装甲力不从心,但破坏对方的上层建筑和外置设备还是能够起到不小的作用,对付主装甲带仅有111毫米的多塞特郡级巡洋舰更是不在话下。
德国战舰上的军官和炮手们并不是神,他们的第一轮齐射声势浩大,可也没有一命中目标,但从炮弹落**来看,他们的全舰统一射击指挥系统技术含量显然高出一筹,而且和英国舰队的攻击选择所不同的是,他们的齐射明显是围绕领头的“诺福克”号展开的,尽管那看起来只是一艘排水量10000吨、装备8门8英寸舰炮的“小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