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怎讲?”陈师傅看向说话的迅哥,心说单凭这么一个伤口就能断定是有人想要杀人灭口未免有些武断。
原本陈师傅以为迅哥是看到了这个伤口才这样说,可是却不想迅哥伸手抓住了郑三宝尸体的手臂,将郑三宝的左手抬了起来,对陈师傅他们说道:“看到这是什么了吗?”
让迅哥这么一说,陈师傅和严半仙这才注意到,在郑三宝泡的发胀的左手上,一枚金戒指死死地嵌入了手指的肉里,如果不是迅哥提醒,他们绝对不会注意到这还有枚戒指。
“这是……”陈师傅不知道迅哥是什么意思,但是单看这枚已经勒紧肉里的戒指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因为手指被河水泡的发胀才导致戒指勒进肉里,但是因为戒指十分细小,导致单从戒指上并不能看出什么端倪,陈师傅旋即向迅哥投去狐疑的目光,指望着迅哥解释一二。
迅哥也没打算卖关子,只是想要尝试着将那戒指从郑三宝的手上取下来,可是试了几回都没有成功,只好作罢,跟陈师傅他们说道:“这枚戒指,就是当年郑三宝家人案子的重要证物,一直以来都存放在巡捕房的证物间,可是现在却出现在了郑三宝的手上,这不很能说明问题吗?”
据迅哥所说,那枚戒指是当年郑三宝送给他妻子的定情信物,在案发之后巡捕房从他妻子被烧焦的尸体上取下这枚戒指,一直存放在巡捕房里,若不是迅哥刚翻过郑三宝家人案子的案卷,或许还不会注意到这枚戒指。
让迅哥这么一说,陈师傅和严半仙顿时恍然大悟,证物间的证物出现在郑三宝的手上,这可比证物间门口的那一坨指不定从哪儿掉下来的瓷土靠谱多了。
不知怎的,当陈师傅听迅哥说完,脑海中那一环缺失的线索终于填补上了!
陈师傅是这么想的,早在几个月前,郑三宝回到了租界,因为其高超的烧瓷手艺而被落月斋的掌柜黄落月收留。
而黄落月没想到,郑三宝竟然用自己的瓷窑来烧制人骨白瓷,在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黄落月跟郑三宝反目,结果就在郑三宝起了杀心准备杀掉黄落月的时候,陈师傅他们三个碰巧去到落月斋调查人骨白瓷案,险些撞破。
黄落月的暗示并没有让自己免于一死,陈师傅他们意识到事情不对的时候,郑三宝也早已经杀掉黄落月而逃之夭夭,而后来到落月斋的并不是烧瓷人郑三宝,却是落指智多星的逃犯兄弟伥小楼。
伥小楼拿走了烧制人骨白瓷的关键一环——水银灯,郑三宝不知道伥小楼的事儿,也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出来的巡捕房会将他们在案发现场发现的东西存放到证物间,于是乎铤而走险潜入巡捕房,砸毁证物间的铁门,强行进入证物间搜寻水银灯。
这事儿赶巧就赶巧在这儿了,郑三宝若是案发之后立刻来拿水银灯必然是不可能拿得到,可是郑三宝却偏偏赶在伥小楼归还水银灯之后才潜入巡捕房取走水银灯,你说这不巧了吗!
虽然郑三宝疯了,但是在他的意识里面,还是记得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的,于是乎他在潜入证物间寻找水银灯的时候,顺便拿走了这枚原本属于他和妻子的定情信物。
不过,想到这里陈师傅突然顿了一下,转过头对迅哥问道:“不对,那杀郑三宝的人是谁?”
“问题就在这里。”迅哥也似乎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不是因为郑三宝的尸体就在这里,那陈师傅所想的也就没错,但是此时郑三宝却被其他人杀害抛尸在这里,案情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正在这时,严半仙一摆手,说道:“凶手杀人使的凶器已经将凶手出卖了。”
嗯?
一听这话,陈师傅和迅哥不由得再次看向郑三宝脖颈后面的那个伤口,单从这个伤口来看的话,以陈师傅的水平并不能看出凶器是什么。
严半仙抬手轻轻比量了一下郑三宝身上伤口的大小,然后跟陈师傅和迅哥说道:“凶手用的东西,名叫金刚钻。”
“金刚钻?”
陈师傅怔了怔,本能的反问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这个金刚钻?”
“不错。”
陈师傅记得,这句话说的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手艺人,名叫“焗瓷匠”。
这“金刚”一词,乃是从印度随佛教传入国内,到了明朝,有人发现金刚石不但能切割玉石,而且还能在玉石和瓷器上钻眼,于是就给了这种东西一个名字,叫做“金刚钻”。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句话说的就是古人用来锔盘碗等瓷器的一种修复老瓷器的工艺,瓷器烧制后质地脆硬,想在上面打眼钻孔唯有金刚石钻头才可以,玉器也是。
您可以这么想,若是家里的瓷器磕了碰了,不小心边沿上缺了个角,看着糟不糟心?
若是不重要的瓷器,磕了碰了扔掉便是,眼不见心不烦,但若是对您有相当重要意义的瓷器呢,就这么放着总不是个事儿吧?
于是乎,就有了这么一种手艺人,焗瓷匠。
过去京城的胡同里啊,经常能看到一些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手艺人,这些人靠着或师承或家传的手艺,替胡同里的老百姓修修补补,靠着这点儿手艺糊口。早先的时候,百姓家里哪有现在这么富裕,家里锅碗瓢盆磕了碰了,只要还能凑上茬口,就不舍得扔,就交给这些手艺人修补,老话儿管他们叫做“焗碗儿的”。
焗瓷匠靠着一个金刚钻和一堆焗子就能将破了的瓷罐瓷碗什么的给修补起来,有的焗瓷匠手艺高超,修补出来的瓷罐瓷碗不但可以继续用,甚至瓷器上用来修补的焗子看上去还比原来更加美观。
当然了,不一样的焗瓷匠手艺也是有高有低,手艺高超的焗瓷匠甚至会被招进宫中去给宫里的瓷器打焗子,待遇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所以说手艺人就有这好处。
做这种活计的手艺人,多半是四十岁往上的老师傅,他们走街串巷也不吆喝,就靠着手里的一副铁板儿,不管走到哪儿,只要听着“铛儿,铛儿,铛儿”的动静,那就知道是焗瓷匠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