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墙还在修,可几间主屋正房,都已经盖好了。看着面前的五间青砖大瓦房,三小只兴奋地在房屋之间跑来跑去。
这个小院虽是农家,却修得极为精致。用料都是买来上好的青砖和灰瓦,木料也没有节省,专门托李掌柜从乡里买来成材的好木头。
陈良几次偷偷夜里上山打猎,卖了不少钱,要盖一个舒服的小院给景恬几个。见他这么有心,大家自然也乐见其成。
景恬等人到的时候,院子里已经有四个人在等着了,见她们来了,就上前打招呼。
“这是长水兄弟,给咱们垒灶搭炕的工头。”陈良笑着给景恬介绍。
景恬这些日子里发现,村里烧火的炉灶燃烧效率并不高。炉口和灶膛都很大,也没有烟囱,每次烧火的时候,都要人拿着吹火筒吹半天。若是个新手,搞不好烧着烧着就灭了。
而且村里也没有人用火炕,大家的炕都是直接用黄土,土砖等垒起来的,说白了就是垒了个高一些的台子睡觉用罢了。
这一点,景恬还专门打听了一下,这圣唐一朝的百姓,条件好些的就会打木床榻,那可不是像她前世那样简单的板床,而是有床有榻,四角有柱还有柜子的,一个复杂的大件儿家具。
女儿出嫁时陪嫁上一台木质床榻,多数人就要在上面睡一辈子,去世了也是一笔可以传儿孙的遗产。
像村子里的人,打不起床榻,便用黄土垒一个高一些的平台,讲究些的也顶多就用土砖封个边儿。
这会儿已经九月上了,圣唐一朝的历法大约和景恬前世所用的农历颇为类似,此时已经马上要秋收,天也有些凉了。不用火炕,仅凭着几个火盆子过冬,这一点景恬可不敢想象。
主屋的结构,中间还是过堂屋,只是比一般的要宽出许多。因为景恬设计的时候,就打算她们姐弟四个,一人一间正房,全部都垒上火炕。
搭灶倒还好说,只要稍微调整一下炉口和灶膛,加上灶箅和烟囱,再把吊火调低就可以了。这样改良过之后的灶,整体结构更加合理,内部是一套完成的空气循环系统,可以让柴火的燃烧更加充分,燃烧效率更高。
而且,景恬直接是设计的四孔连环灶,有两个大锅台和两个小灶口,只要打开灶膛之间的隔热层,这边大锅煮饭,那边小灶煲汤,很是实用。而且小灶口上都加了铁质的炉盖和炉圈儿,不烧水的时候把炉盖盖上,还可以烤东西。
景恬设计的主灶台在东正屋的后面,其中一个小炉灶刚好就可以做东正屋火炕的烧火口。
其实火炕的结构远比想象中复杂,景恬也是在前世一个微信朋友圈的分享中看到大体的方法,又自己琢磨了半天才画出了设计图。
关键在于炕腔内每一块砖的摆放都是有讲究的,因房屋走向、大小、形状不同而异,位置稍有偏差,风道可能就无法顺畅。烧不热炕倒还在其次,可能还会引起烟倒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