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话间,李儒也来求见,说道:“主公,小婿有一计。”
他所献计策和卫旋大同小异,董卓不觉笑道:“贤婿晚矣,仲道已为本官言之。”
“原本李大人也有此意,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卫旋一边说,一边偷乐。这本来就是历史上董卓用来吓唬京中诸军的计策,卫旋只不过提前说了出来,却又一次抢了李儒的功劳。
这条计策施行之后,袁绍、袁术、曹操、王允等人果然不知道董卓有多少人马,一时间不敢轻举妄动。招揽何进旧部的进展也非常顺利,只有吴匡提出一个要求。吴匡认为,何苗跟何进兄弟不同心,这才导致何进被张让杀害。吴匡要董卓杀了何苗,帮何进报仇,他才肯率部归顺。
董卓当然满口答应,立刻派董旻协助吴匡包围了何苗府邸,将何苗砍成肉酱,最后连何进的母亲舞阳君也一并杀了,顺便将舞阳君、何苗的家财抄掠一空。至此,董卓尽收何进兄弟之兵,再也不用担心六校尉掌管的禁军了。
……
不过这些对卫旋来说,还远远不够。毕竟北宫仍在禁军的控制之下,他还不能在北宫内自由行走。就在这时,杨奉忽然派人来报:“大人,不好了!张济和禁军打起来了!”
卫旋皱眉道:“怎么回事?”
来人道:“张大人解了一批军粮进城,被右校尉夏牟所部劫了。”
卫旋正要寻禁军的晦气,不想夏牟竟自己送上门来,顿时怒道:“叫上儿郎们,去把军粮给本官抢回来!”
北宫和南宫各有四座同名的城门,即朱雀门、苍龙门、玄武门和白虎门。当时,夏牟的军队就驻扎在北宫朱雀门内,和南宫的玄武门通过复道相连。卫旋领兵赶到时,宫门紧闭。
夏牟在城楼上大声道:“何方贼寇,竟敢擅闯宫阙!”
卫旋越众而出,厉声道:“夏牟,乖乖把军粮送出来,本官饶你一命!”
夏牟哈哈大笑道:“你是哪里来的宵小,真是大言不惭!来人,放箭!”
城楼上一阵梆子响,乱箭齐发。典韦大怒,挥舞着双铁戟,拨开如蝗般的箭矢,直冲到宫门外,奋起一戟,将宫门砸得轰轰作响。夏牟吃了一惊,害怕他砸破宫门,慌忙探出半个身子朝下张望。不想被徐晃看见,摘下弓,一箭射去,正中咽喉。
夏牟啊的一声惨叫,栽下城楼。一队铁骑冲过,将夏牟踏成肉泥。
卫旋放声喊道:“城上听着,本官只诛首恶,不罪其余!汝等速速开了宫门,饶汝等不死!”
夏牟己死,余部不敢抵抗,只得开门投降。
卫旋占了北宫朱雀门,站在城楼上看着金壁辉煌、层层叠叠的宫室殿宇,恨不得立刻冲进去探寻界门的下落,但最终还是忍住了,让人飞报董卓。毕竟这里是皇宫,即使禁军也不能随意出入。
董卓听说卫旋杀了夏牟,占了北宫朱雀门,顿时大喜道:“八校尉又去其一,仲道当记首功!”
此消彼长,董卓的胆子也壮了起来,立刻排开筵席,宴请百官,说道:“皇帝懦弱,不如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统。某欲废帝,另立陈留王,诸位以为如何?”
其中一人拍案而起,大声道:“不可!不可!帝初立未久,又无过错,何敢言废!汝欲篡逆乎!”
众人一看,原来是执金吾丁原。董卓大怒,拔剑道:“顺者生,逆者死!”
丁原背后一人器宇轩昂,手持方天画戟,突然上前,朝着董卓怒目而视。卫旋一愣,这不就是吕布吗?他慌忙开启神识,果然感到吕布气息确实很强,与典韦不相上下。
其实,典韦的气息本来不如吕布,因为他的内力不如吕布浑厚。但是随着典韦修习了太极拳,功力突飞猛进,已经追上了吕布。当然,卫旋自己的修为进展更加迅速,现在已经是初到东汉时的四倍,即使把源力当作内力来使用,也远远超过了吕布。因为神识是不会做假的,从气息的强弱就可以区分出来。
比吕布还厉害,那他岂不成了三国第一猛将?卫旋还沉浸在这个意外的惊喜中,却听李儒急急忙忙劝道:“今日诸位只饮酒,不谈国事。若有所议,来日朝堂上自有公论。”
众人也来相劝,丁原愤然离席而去。
董卓还想再议,河南尹王允道:“废立大事,不可酒后相商。”
于是众人皆散。
董卓问道:“丁原身后所立何人?”
李儒说道:“此人乃丁原义子,姓吕名布字奉先,有万无不当之勇,主公不可轻攫其锋。”
卫旋哈哈笑道:“别人怕他吕布,卫某可不怕他。若非他走得急,卫某必要与其一较高下!”
李儒慌忙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李某愚见,还当招抚为上。主公帐下李肃乃吕布同乡,可使说之。”
这李儒见卫旋屡次抢在他前面献计,又武艺高强,能够一拳打死华雄,便对卫旋起了防备之心,想要收服吕布,好制衡卫旋。
卫旋不知道李儒的心思,但他却知道,历史正按照它的本来面目一步一步朝前推进。卫旋原本还想试试自己和吕布谁更厉害,现在也只能作罢。只是他不清楚,没有了赤兔马,董卓又有什么条件能够让吕布动心。
然而,事情的进展却让卫旋大跌眼镜。虽然没有赤兔马,但是董卓拿出了一千两黄金,一百颗明珠,并许以封侯,吕布竟然就应允了,当晚便提着丁原的人头来见董卓。董卓大喜,认下吕布为义子。
丁原一死,其所部兵马大多投降了董卓。次日一早,董卓在朝堂上再提废立之事。此时,吕布已经站在了董卓身后。文武百官见此情景,皆战栗不敢言,唯有袁绍跳出来和董卓力争。董卓欲杀袁绍,被李儒劝住。袁绍也辞别百官,离开了洛阳。
董卓转头对太傅袁隗说道:“汝侄无礼,今看汝面,姑且恕之。废立之事,汝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