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逍遥知道张柬之被任命为宰相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许多政变集团的中坚分子塞进禁卫军中。当场掌握禁军的将领有敬晖、桓彦范、杨元琰、李湛、武攸宜等,还有相王李旦,李隆基也手握军权,赵逍遥自己也能调动禁军。
其中,建安王武攸宜为左羽林卫大将军,此时很明显是倒向武则天的。杨元琰是由外吏内调的。敬晖是由右台中丞调职。桓彦范则由司刑少卿调任。只有这三人是朝臣,听张柬之的。
相王李旦很早就开始掌握军权。李旦担任左卫大将军,这是南衙的最高将领,南衙卫兵的头。这时候他带领南衙卫兵控制了来上朝的朝臣,稳定京城的局面。
还有,李隆基掌管禁军的虎豹营,这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些禁军将领的背景各不相同,有些人是支持太子李显的,有的是支持相王李旦的,还有一些跟太平公主有瓜葛。
而武三思一死,李显不敢站出来了,李旦和太平公主也不敢造次,赵逍遥还要承担武三思的角色,他不太可能任由张柬之等人胡来了。赵逍遥觉得武则天退位的时候还未到,便站在了武则天的身后,支持武则天。
张柬之“天人之望”的话音刚落,赵逍遥就站出来说:“张大人,你知道你自己在说什么吗?什么天人之望,天人之望除掉奸诈的张易之兄弟,保证皇上的安危!现在我们已经办到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劳苦功高!”
赵逍遥说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劳苦功高,武则天点点头,在场的禁军们这才松了一口气,收起来武器,等待风向的变化,局势没有失控。
“这……”张柬之没料到赵逍遥这时跳出来阻止,道:“归政李唐乃是狄公遗愿……”
“够了,张柬之!”赵逍遥厉声喝道,“本将军自然知道这是家父遗愿,这也是皇上的愿望,所以皇上才会立李氏为太子。太子也会自然继位。他自己都不急,你何必如此着急?”
这时李显明显感觉到宫里的风向变了,一下子崩溃了,痛哭流涕,泪流满面,说:“本宫不急,也不愿急,今日来宫中也是被群臣所逼,母后恕罪!”
“好啦!你好歹也是太子,哭哭啼啼成何体统,你进宫来既然是诛杀奸佞张氏兄弟,担心朕的安危,何罪之有?”武则天大声说。
赵逍遥一听武则天这话,顿时觉得她不愧是政治老手,这么快就接受了张氏兄弟被杀的事实,而武则天这几句话,彻底让张柬之等大臣的顺势逼宫的计划失败了,在场的李显、太平公主、李旦、武家子弟还有赵逍遥,以及门外的禁军都不支持朝臣,如果张柬之等人再坚持武皇退位,那么就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张柬之虽然也已经八十多岁了,但他也没糊涂,知道大势已去,反正诛杀张氏兄弟任务完成,女皇看样子也熬不过一两年,不必急于一时,便也识趣地闭嘴了。
赵逍遥趁机请求武则天裁撤控鹤府,说:“现在收拾世道人心,也还不晚!”
武则天准奏,还夸赞赵逍遥:“狄国老虎父无犬子,朕确实没看走眼。”
这时,武则天发话李显等人诛杀二张有功,武家人不干了,纷纷控诉武三思被李重俊所杀,女皇便随即话锋一转,问李显:“太子,那梁王武三思为何被杀?”
李显一下子又跪倒在地上,道:“这个孩儿确实不知情。”
武则天本来就在病重,经过此番折腾,已经筋疲力尽了,但她脑子还不糊涂,武三思和张氏兄弟死后,她必须要扶持一大势力来制约太子李显和朝臣,否则她最后的日子会很凄凉,放眼整个寝宫,只有赵逍遥是最可靠的,要想跟张柬之等人斗,也只有赵逍遥有这样的才能了,其他武家子弟都不堪重用,武则天想了一会,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决定打破惯例重用赵逍遥。
于是武则天强撑着最后的力气,对赵逍遥说:“梁王父子既然都已经被杀,无人继承爵位,朕就赐你姓武,封梁王,你就住进梁王府吧。朕命你的断案使已然兼着,务必查清楚是谁害了梁王,杀人偿命,一定要严惩凶手!”
“封梁王?住进梁王府?这下子自己真成了武三思了。”赵逍遥心想,他赶紧谢恩。
张柬之等朝臣听到这个消息,如闻惊天霹雳,封异性当亲王,这样的赏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想不到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此次政变最大的获益者竟然是赵逍遥!
不过,狄光嗣毕竟是狄仁杰的儿子,狄仁杰也是支持李唐的,武则天如此重用赵逍遥,也合情合理,对朝臣们也是有好处的,更何况,此时的赵逍遥是一身正气,文武双全,于是,没有人反对武则天封赵逍遥为梁王,反而有不少人心中窃喜!
张柬之除了刚才被赵逍遥顶撞不爽以外,倒也觉得赵逍遥跟他们是一条船上的。
而太平公主也乐于看到赵逍遥被封为梁王,反正她睡的是梁王,至于谁当梁王,那倒是无所谓的,再说了,赵逍遥年轻力壮,在床上的表现比武三思那吃药的老油条舒服多了。于是太平公主也跟着太子李显还有朝臣三呼:“皇上英明!”
李隆基对赵逍遥的印象也不错,毕竟赵逍遥是不会害他的,于是他也跟着喊:“皇上英明!”
“好了,朕累了,就这样,你们都退下吧!以后武家之弟,有事还是去找梁王商议。”武则天实在是太累了,有点发烧了,说完这句话,就沉沉睡去了,鼾声四起。
就这样,这场神龙政变,让赵逍遥在唐朝开始了新生活,要开始当梁王了,还成了武家子弟的主心骨。不过,赵逍遥知道,他的首要任务是要抓到李重俊,找出穿越者,这样的任务,一点也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