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有一经典传统剧目《铡美案》,说的是钧州青年才俊陈世美进京赶考中了状元,被皇帝看中欲招驸马。陈世美贪图荣华富贵,隐瞒家中有妻子儿女,与公主成婚,且三年不给家里写信。钧州遭受大旱颗粒无收,陈世美父母双双饿死,妻子秦香莲无奈,带两个孩子去京城寻找丈夫。陈世美舍不得放弃富贵,竟然派人追杀秦香莲母子三人。秦香莲到南衙开封府状告陈世美,经龙图阁大学士、开封府尹包拯审判,铡了忘恩负义的陈世美。
世间贪图富贵者有之,但不舍糟糠者亦有之。《廷式再见》就讲了一个坚守婚约决不悔婚的人。要知道这个人是谁,就必须先说说廷式是谁,为何廷式会在项城再现?
廷式,本姓刘,字得之,北宋齐州人,出身农家。他家有个邻居老翁,家中贫穷,有一女儿,与刘廷式约为婚姻,却未下聘礼。后来刘廷式读书中了进士做了官,多年后回乡,准备成婚。可是邻居老翁已经去世,他的女儿也因病而双目失明,家中极为困苦饥荒,再不敢提这个婚约。有人劝刘廷式,女方家贫,且又盲目,不如改聘,刘廷式却说:“我的心已许给她了,虽然她瞎了,怎么能辜负我当初的心意呢?”于是托人到女家重申婚约。女子的母亲、兄长说:“俺是靠佣耕为生的人家,不敢与士大夫通婚姻。”遂以女子盲目推辞,不敢答应婚约。但刘廷式坚认不可,说:“我先前已与老人有约定,怎么能因为老人去世、女儿有疾病就违背婚约呢?那样不就成为负心汉了吗?”最终与那女子成了婚。婚后夫妻关系极为和睦,妻子因盲目不能自理,要搀扶着才能行走,却为他生了几个孩子。
刘廷式曾因过错失当,监司本欲罢其官,听说了他的美德后,大加赞赏,宽免了他。后来刘廷式管理江州太平宫,妻子却去世了,他哭得悲痛欲绝,从此不肯再娶。苏轼知密州(今山东诸城)时,刘廷式为密州通判(宋代为州郡官的副职),苏轼私下问刘廷式:“哀伤从爱而生发,爱是从美色生发,你的爱和哀伤是从何处生出的呢?”刘廷式回答说:“我只知道我的妻子去世了!如果我是因为美色而生出爱意,因为爱意而感到悲伤,那么一旦美色衰残,爱意也会消散,我自然不会哀伤,而是轻裘走马,到街市上去挑逗能吸引我的女子,然而那些女子是可以当作妻子的吗?”苏轼为他的话深深感动,欣赏刘廷式重义气、守诚信的品行,并专门写文章《书刘廷式事》赞美他。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与苏轼同时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九·人事一》记载此事。明代钟羽正(明熹宗时工部尚书)在《厚德录》里也记载了此事。
既然本文题目为《项城与廷式再见》,就是说项城也有个刘廷式般的人物,他是谁呢?
韩堳,字半莪,号云门,项城秣陵人,与戚家的女儿约定婚姻关系,没多久,戚家的女儿双目失明了。戚家以为韩云门年纪轻轻就能读书作诗写文章,以后肯定会成大器,而自己的女儿双目失明,无法与他相配成双,想解除婚约,让女儿终身在家中。韩云门的父母准备答应戚家悔婚的要求,但韩云门却毅然决然地拒绝,仍然坚持按照礼数将盲女迎娶回家。戚家无奈,又为他买了个美丽的婢女作陪嫁。韩云门又说:“人们见到漂亮的侍女,感情就要激动,不如不要相见,用来保全我夫妻的和好。”就把婢女遣返回妻子娘家。康熙十一年(1672),韩云门在壬子年乡试时中举,出任教谕(县学教授,相当于今天的教育局长兼县学校长,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一职,带着妻子一起去上任,夫妻两个感情融洽,亲密无间。此事传遍河南,人们都称赞韩云门做人品行纯厚,认为他是宋朝刘廷式重生。
韩云门的故事也是有出处的,曾任项城知县的钮琇写下来,收在《觚剩》一书中。康熙三十年《项城县志·选举志》将他列入“举人”一节中。
钮琇在项城很有名气,他字玉樵,江苏省吴江南麻(今盛泽)人,出身于一个极不得志的读书人家庭,天资聪颖。其父对他寄予厚望,亲注《离骚》、校《通鉴》、辑礼律教授他,并把他送至名士吴南村门下求学,专修《尚书》、《左传》及制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壬子科拔贡。先在本县充当教习,康熙十六年经考试合格,派到河南项城任知县,至二十四年(1716)因父母相继去世回籍丁忧。任职项城八年,对项城的人文地理相当熟知,曾对项人做出“自古项城多旷士”的评语。当时项城百姓为免赋税大都逃逸,钮琇捐俸添置牛、种、耕具等,劝百姓复业。为官清廉,深得上司器重,上司对他连镌二级。
康熙二十七年改任陕西白水县知县,因勤于政事,政声较好,又兼摄蒲城事。后又改调广东高明县知县。时广东战乱方息,民多逃亡,田多抛荒,一片凋敝。钮琇为恢复生产,乃招徕流民耕作,兴修水利,并减轻赋税,对贫苦人计口授食,与民休息。同时招纳强人守御城池以赎罪,高明县遂宁。康熙四十三年(1704)因染病疫而卒于任上。活着两袖清风,去世后旅榇萧然,数年后方得归葬。民感其德,祀于名宦祠。
钮琇生性喜爱文学,做官后仍不辍笔墨,聚腋成裘,多有佳作问世。尤其在十多年为官生涯中,他走南闯北,历江苏、河南、陕西、广东,几乎走遍中原到南疆,喜欢收集各地风物民情、名人轶事。他居官四省,又都是下级官员,有较多时间接触下层人民,所见所闻有一般士大夫所不知者。
钮琇博雅,工诗文,簿书之闲,不废笔墨,其诗亦变风之流。钮琇是当时的学者,也是文学家,同时也是博学多才的易学家。著有《临野堂诗集》十三卷、《白水县志》十卷、《文集》十卷、《诗余》二卷、《尺牍》四卷等。
他还著有笔记小说《觚賸》、《觚賸续编》(賸,剩的异体字)。什么是“觚剩”呢?觚指的是一种容器,口圆,颈细长,腹大,下方,有棱,铜制,用来盛酒,类似于今天的细颈花瓶。因其形说圆不圆说方不方,所以孔子在《论语》说:“觚不觚,觚哉!觚哉!”意思是觚都不像是觚了,还能叫觚吗?还能叫觚吗?以此暗指政事,故后人又称“觚”为史事。“觚剩”就是余史,或官方不记载的历史。因此,钮琇把这部专门记录遗闻轶事并兼及其他的一部笔记小说称《觚剩》,兼有小说、故事、历史、文学、杂记、琐闻等题材;行文不拘一格、记言叙事、长短随宜,颇能补正史疏漏之处。
《觚賸》八卷,其中吴觚三卷,燕觚、豫觚、秦觚各一卷、粤觚二卷。记述明末清初杂事。《觚賸续编》四卷,其中言觚、人觚、事觚、物觚各一卷。《觚賸》和《觚賸续编》皆作于广东高明知县任期。书中的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极广,官场、科场、青楼、市井、战乱、灾荒、文字狱、奇闻异趣、科技文教、风俗民情、方物特产、扶乩勘地、民间传说人物,既有清正廉洁之士,也有贫赃枉法之辈,几乎无所不包,具有“百科全书”性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觚賸》为文“幽艳凄动,有唐人小说之遗。”
书中不乏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比如,有反映阶级矛盾的《共冢》;有反映三藩祸民的《俺答纵暴》;有反映箝民口舌的《弼教坊》诗;有反映世井风貌的《燕京元夜词》;有反映女中豪杰的《云娘》、《河东君》、《睐娘》等;有反映经济科技的《广东月令》、《牡丹述》、《石言》等;也有志怪小说《粟儿》、《雪遭》、《人猬》、《简公雪冤》、《谄虎》、《粤之猫》、《戒淫祠》、《鹤癖》、《鬼误》、《百岁观场》、《鹤癖》等;稗官野史事涉“三藩之乱”、“永历朝史事”、“康熙西征”、“庄氏明史案”等明清交会之机的历史事件;名人轶事《英豪举动》,等等,都是很好的作品。
由于钮琇胆敢记录当朝史事,而且秉笔直书,清廷痛处被揭,当然要大力制裁,好在钮琇早亡,人身迫害无从下手,只好加以“文多违悖”的罪名,将其书销毁了事。为了逃避禁令,此书曾化名为《说铃》刊刻发行,但只是部分内容,清末以后有大量版本发行。
钮琇在项城任职八年,八年就是2800多天,这2800多天里他都干些什么?按规定除了父母丧丁忧需要离开任所,其他时间是不能随便离开的。《清朝通典》规定,知县职责有:“平赋役、听治讼、兴教化、厉风俗,凡养民、祀神、贡士、读法,皆躬亲厥职而勤理之。”也就是说,不管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甚至祭祀神明这样的事,都归知县来管。这些看起来头绪很多,繁杂琐碎,其实很多事情都是由六房来做,知县并不亲自处理,并不一定每天都要升堂问案,闲暇时间还是有的,读书,做诗,写文章,会见宾客,游览名胜,拜访本地名人,就成了打发时光的大好机会。
钮琇在项城任职长达八年,对项城的人文地理、历史掌故、人物事件是比较了解的。韩云门是项城名人,他与韩云门又是同时代、同在官场的人,自然与韩云门有相互拜访、切磋文章的机会,就算没有直接接触过,至少也应听说过韩云门与盲女偕老的的事情,当创作《觚賸》和《觚賸续编》时,就把韩云门的这件事情收入进去。
钮秀把韩云门和刘廷式的事迹相提并论,显然是大加赞扬的。刘廷式是约定了婚姻,并未下聘定礼,完全可以反悔,况且自己又考中功名,马上就要飞黄腾达,所有的道理都站在他这边,再择良妻是最好的选择,无人能指责他,但是他却坚守本心,叫人赞叹。韩云门则又是难得的一位痴情郎,而戚氏女子定也倾心于他,处处为心爱之人考虑,才有不愿与他成婚之举。婚后夫妻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真是再好不过。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在刘廷式和韩云门身上,不再有秦香莲式的悲悲切切,而是美满的大团圆。
刘廷式的事迹尽管有名人大家加以记载,但后人们没有亲眼看到,只能当做先贤故事来看待。而韩云门的的事迹则发生在当代——钮秀创作《觚賸》和《觚賸续编》时,所以钮秀就用了“再见”(见古同现)一词,文章标题就是《廷式再见》。
“廷式再见”的故事被写进《觚賸》后,当时该书被清代统治者销毁禁止。然而到了民国时期,却大大流行起来。人们称赞韩云门是个坚守婚约的人,制作了《韩堳盲妻》的画像以之褒扬,被一家烟草公司看中,作为香烟的烟标出售,可谓是家喻户晓。
韩云门是项城人,但他是项城哪个村庄的人,钮秀没有提及,所以本文只能以《项城与廷式再见》来命名。(如有知情者,请与本书编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