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尊上师足足开示了一个半小时,众人皆听得似意犹未尽,依尊上师便道可与众人提问。骅幼慈便将话筒递与那些举手踊跃的宾客,两个问题之后,因后排有一位宾客连举了两次手也没轮到他,骅幼慈便行至后排,将话筒递与了他,只听他简练的问了一句:“请问依尊活佛仁波切,怎么区分密宗与外道?”
众人听闻皆有些讶异,纷纷回头看着他,却听依尊上师道:“嗯,好。现在来解答这个问题。依佛教的立场而言,称佛教以外的为‘外道’,实际上我们现在改成‘边阶者’,意思是说他没有可以解脱的道。因为依佛教的立场来看是内,佛教以外的是外道,那别人也可说自己是内道,你佛教是外道啊!所以,我们现在改称‘边阶者’。那以什么来区分佛教徒与边阶者呢?实际就是看内心是否有真实皈依佛法僧三宝,是否有皈依三宝的学处。故说佛教徒不论是修显还是密,也不论是小乘、中乘还是大乘的修行者,都必须於内心生生世世皈依三宝,并且承认三宝是唯一可依靠的,同时还要有明朗的皈依三宝的学处,若这些都没有的话,即便他自称为佛教徒,实际也不是。若有清楚明朗的佛法僧三宝的学处,乃至四胜谛、八正道、三十七菩提方、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以及闻思修、戒定慧等这些学处,即便不名为‘佛教’,那也是‘佛教’。所以佛不佛教,不是看外表,而是看内里的学处。比如佛教我们又可称为‘醒盛教’、‘胜教’等等称呼,都是指佛教。总而言之,所谓‘佛教’乃是‘成佛的教导’,实际上跟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虽也有某些一般宗教的形式,但其本质并非宗教。
实际上不论藏传佛教也好,南传佛教也罢,都是从释迦牟尼佛传承下来的。一般有些人讲只应承认“原始佛教”。认为所谓密宗,尤其‘藏传密教’是西藏本土宗教结合佛教所变化而来的,甚至有些不了解的人,看见密宗的某些双运的、裸身或者现忿怒相的等等这些本尊像,就认为西藏密宗是源自印度教,因为他们看到印度教也供奉许多类似形象的神像,于是就渐渐流传了许多西藏密教乃是外道的歪理邪说。
实际小乘、中乘、彼岸乘和金刚乘这些体系皆来自释迦牟佛。释迦牟佛住世四十九年,期间三转法-轮,这三次法-轮实际都是原始佛教。第一次法-轮是对五大弟子宣说四胜谛法,是属于小乘的法。也就是一般人认为这才是原始佛教,实际上非也。事实上苦集灭道四胜谛、八正道、三十七菩提方、出离心、悟无我等这些不仅是小乘才需要修学,而是大小乘共同要修的。只是说对于大乘修行者而言,方便的部分主缘是‘菩提心’,而小乘方便的部分主缘是‘出离心’,智慧的部分大小乘依不同宗派的立场来说,也有悟无我的,也有悟缘起性空的,也有悟无自性的,这主要看是依哪个宗派的立场。小乘主要是对治贪,因为他只要自己涅槃为主。那大乘则不同,他主要是修‘菩提心’,为利益和度化一切众生而成佛,所以大小乘共同的部分都是要修的,但是大乘的行者则要舍弃的是小乘‘自益解脱的意乐’,而发起利益众生的大悲悯‘菩提心’。这就好比是我们上学,小学的课程是大学和中学课程的基础,并不是说中学生对于小学的内容就要完全的丢掉不用,不是的,而是取他共同需要的学处。所以大小乘一定是可以圆融而不违背的,但是取舍分明,各各的学处非常的明朗。
那第二次法-轮则主要讲大乘中观,尤其是应成中观的思想。应成中观是自胜者龙树菩萨传承下来的,但来源还是释迦牟尼佛。一般认为是胜者龙树菩萨开创的,其实不对。我们这个时代所修的佛法全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传承下来的,若传承追朔不到释迦牟尼佛源头的,也不能算数。那么第二次法-轮,是佛在鹫峰山讲‘大波罗经’,大波罗经广的有十万颂,略要的就是‘心经’里面的要义。那释迦牟尼佛在鹫峰山传大波罗经的同时,也在印度南部米堆塔的地方传‘时轮’,也就是密法。第三次法-轮是讲有相无相,就是讲自续中观和唯识。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传承是相近的。
所以整个佛教就分“经部、俱舍、唯识、中观”这四大宗义,‘宗义’简单的说就是立场、思想。那如果从宗义思想来区分佛教,则可分为上面讲的那四大宗派。但是这四大宗派里面并不是说简单的划分经部宗就是小乘的,俱舍宗就是中乘的,唯识宗就是显教,中观宗就是密法。并不是这样简单的划分的,因为它里面有交错的部分。比如小乘的修行者,也有以中观宗派思想修持的,不是没有哦!再比如大乘显教的修行者,有唯识的,也有自续中观的,当然也有应成中观的,就看他的宗义立场是依哪个宗派的来说。那密宗来说的话,主要就是以中观宗为主了。
那密续里面又有分‘事续、行续、猷钆续、无上猷钆续’。那最了义的无上猷钆续所依的立场必定是应成中观了。为什么?因为四大宗派来说,唯独应成中观的思想是最了义的,是最究竟的真理,也是唯独可以成佛的。那前面既然成不了佛的话,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还要宣说那些不了义的法呢?比如佛说有一个‘如来藏’——‘阿来耶识’,一切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但实际上呢并不是这样,而是诸法缘起性空无自性,并没有一个有自性的‘阿赖耶识’在主宰。那佛难道骗我们吗?不是的,那是因为所调的对象不同的根基,佛乃应机宣说。但是以‘唯识’的思想来悟,依教奉行的修持,最高也能得到菩萨的果位,只是说不能成佛而已。那得到了菩萨果位,他自然就知道,哦,原来还不是最究竟的真理,后面还有,那时候就破除掉前面的认知,而最终趣入应成中观的思想,即‘诸法缘起性空无自性’。
那小乘的经部、俱舍皆是一般的道理,小乘根基者先让他自求解脱,得到阿喇哈帝——也就是汉地经常说的阿罗汉果位的时候,就可以解脱这个生死得到‘涅槃’——他是小涅槃,成佛才是真正的涅槃,也称大涅槃。只是说阿罗汉他虽然破除了烦恼障,解脱了这个生死,但是所知障还没有破除,也就是说那个快乐不能圆满。到最后他也是一样,知道自己还不圆满,就一定会趣入大乘的道,回过头来还是要修菩提心,并且最终清净掉烦恼及所知二遮蔽,圆满福慧二资粮,尽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而成佛。所以,实际在整个佛教的体系里面,这些各宗派教理都是相容的,并非互相排斥。只是说他这个相容是要有方法的。
所以说小学生、大学生、博士生他们能力各不相同,经验、认知等也都不同,那是因为都局限在自己的习气里面。所以才会有各种不同的法门、宗派的思想来分别对治,但最后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全部要引导至最终成佛的这条路上来。所以,只要是佛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甚语’,都是可以让我们断除某些过失得到某些功德的,只是说前面前面后面后面,有各自的次第和角度。
那从密宗的角度而言,显教的教理一定是它的基础,若离开了显教的教理,就不存在密法。因为密法不可能是空中楼阁,有些人说教理太麻烦,听这么多还不如天天专注的观修本尊就可以了,当然这样也是鼓励的,因为至少可以种种习气,将来机缘成熟的时候,就可以更进步。但是真正来讲的话,修密法乃必须於显教教理通达,乃至三藏十二部经的要义都要圆融通达,有了这样的基础,再获得成熟的授权,这样的话自然成佛就非常快速了。而不必依照显教的次第,从入资粮道开始算起,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祗劫这么长的时间来集聚福慧二资粮方可成佛。
所以,显密共同的道乃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这三主要道。那密法不共的乃所谓‘四全净的修持’,即身净、处净、受用清净、行业清净。实际上就是以那个‘佛果’拿来当法修,为道用,即因、道、果的修持方法。所以分辨是不是真正佛教的密法,就看他是不是有‘四全净’的学处。举一个例子,比如‘观身不净’,在大乘的时候,显教是要观身不净,为了对治那个贪。但是在密法就要把它圆融起来,要观身是净啊!所以最后佛说常、乐、我、净,为什么?身变成大日如来的身,不可以观不净的嘛,在密教里面那样观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是造罪了。所以那是前面显教的时候,为了断除那个‘贪’可以观身不净。那佛为什么讲不同的?前面讲不净,后面又讲净?原来是因为所调之对象不同的因缘。所以到后面密法的时候就要全部圆融起来了。
如今因为已经进入了释迦牟尼佛所授记的末法时代,所以全世界讲解佛教的,几乎都乱七八糟,各宗派之间教理教义也不通达,当然会出现一些互相排斥、甚至诋毁这样的情况,这是时代所致,众生就是这样的因缘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但是实际上,越是在这样的五浊恶世,根基好的人修持密法的话,就越容易成就!所以贤劫千佛第四佛释迦牟尼佛特别就选了这个五浊恶世,众生都非常难度的这个时期降世。那其他的九百九十九尊佛都是选了众生根基比较好容易度化的时代降世,只有释迦牟尼佛来捡了这些最顽固的五浊恶世的众生,以佛法调服和度化,尤其还传了成佛非常快速的密法——不是所有的佛都会传密法的哦,比如贤劫第五佛弥勒佛降世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人有八万四千岁,福报很好的,所以一生可以有很长的时间修,弥勒佛时代就不会传密法。
所以,释迦牟尼佛对我们是有特别大的恩德。那一千五百年前的第二释迦牟尼佛——阿帝夏大尊者,也是一样对我们有大恩德。因为那个时候是西藏王菩提光从印度迎请阿帝夏大尊者进藏弘法,并汇归所有传承著了《菩提道之灯》,完整阐述了三士道的修持方法,故有了我们今天嘎档巴的法脉。所以,你们虽生于五浊恶世,但是却可以有机会听闻完整的道次第,以及受用密法,也是非常好的福报了!
后来阿帝夏尊者之后五百年,宗喀巴大师出世,又於《菩提道之灯》的基础上广讲,著了《菩提道次第广论》,也是讲解完整的道次第,三士道的修持方法,所以非常的殊胜。那我们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有宣讲《菩提道》,详细的讲解闻思修、戒定慧,教证二功德,三藏十二部经的精华都总摄其中,非常的浩广,这里呢我们就简略的讲解!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