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受伤的老者已经在孙女的搀扶下站了起来,对朱炯千恩万谢:“恩公啊!没有你,我和孩子没法活啊!小老儿这厢给你跪下了!”
“万不敢当!”朱炯连忙把老者扶了起来,“老伯,今年这事多险啊!妹子身大袖长,不应该多在人前抛头露面,这可是您老的不是。(飨)$(cun)$(小)$(说)$(網)免费提供阅读”
听了朱炯的话,老者唉了一声:“恩公,不瞒您说,老朽祖上四辈都是琴师,到了我这儿家道中落,儿子儿媳死得又早,家中就剩下我和孙女二人,苦于生计,只得靠卖唱为生。”
“姑娘大了,终不是长久之计,您不如做些小本经营的买卖,同样糊口,早晚招个孙婿,您老不就放心了吗?”
老者叹道:“哪有本钱啊!官府征税不断,民间又有恶人敲诈,最近官府又要收什么‘月钱’,听说是给皇上南巡用的,哎,一年下来连买琴弦的钱都攒不下来,哪还有钱开买卖啊!”
朱炯也是一阵叹息,对祖孙二人的凄苦遭遇无限的同情,于是从袖子摸出了五十两银子放在老者手中:“老伯,这有五十两银子,足够你开间铺子做些小生意了了,记住,以后千万别再让妹子出来跟您卖唱了。”
老者一个劲的摆手说道:“不不不,您已经为我们做很多了,不能再拿您的钱了。”
“拿着吧!”说着朱炯将银子塞进老者的衣袖中,然后附到他耳边低声嘱咐道,“刚才我打了那大汉,他很有可能会来报复,所以老伯九江您不能待了,投亲也好奔友也罢,总之务必尽早离开九江府!”
老者呆了一下,但很快明白了朱炯的用意,拉着朱炯的手说道:“恩公,您对我们爷孙俩有再造之恩,敢问恩公大名,如果老朽日后不死,一定日日诵经为恩公祈福。”
朱炯本不想说,可是老者再三要求,朱炯无奈只得说道:“在下朱炯,老伯快速速离去吧!”
朱炯不图老者报恩,更不是贪图虚名之人,只用极低的声音说出了自己的名姓,不曾想隔墙有耳,朱炯说的话全被另一个桌上的人听见了。
这人戴着斗笠,缩在墙角很不起眼,对他朱炯并没有太过在意,殊不知这位也是一位武林高手,两人的谈话听得一清二楚,当他听到朱炯报出姓名的时候,二目不经意间放出了两道贼光,但随即又低下了头继续吃喝。
交代完毕朱炯送别了爷孙二人,又包赔了酒楼碗盘桌椅的损失,这才潇洒的离开,留下了一片赞誉之声。
此时日已过午,朱炯教训了恶人胸中郁气大消,直奔洞庭湖畔租了条船,在湖中畅游揽景,直至欣赏完湖中落日的美景这才弃舟登岸回到下榻的客栈。
当夜月明如画,朱炯借着如银的月光在屋中读书练剑,因为白天喝了酒,又饱览了美景,胸中澎湃异常,直到午夜时分朱炯仍无睡意,撑开靠街的窗户,倚窗而坐饮酒赏月。
白天喧嚣的街道,到了后半夜却万籁俱寂,静的即使野猫踩过屋瓦时发出的细微响动都听得非常清楚。
朱炯安静下来不由得又想起了白天在酒楼发生的事,朱炯刚到江州做团练的时,因为公务到过一次南昌,还和宁王朱宸濠有过一面之识。
那日朱炯交接完公务,准备第二天就回江州驻地,不曾想当夜他所居住的驿馆来了位不速之客。此人相貌魁伟,气度不凡,直接找到朱炯的房间,得只朱炯真实身份后极是恭敬,叫来上好酒席邀请朱炯对饮。
朱炯是也好交之人,于是二人秉烛畅饮,席间来人二人不但谈论诗词歌赋,来人还向朱炯请教治国方略和天下形势,朱炯当时刚被贬出京城,胸中怨气正盛,正想找人倾述,所以畅所欲言对朝廷和皇上朱厚照进行了严厉的抨击,并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治国理念,引得来者连连拍案叫绝。
宴席扯下,来人又向朱炯请教武术和兵法,二人对拆了几手,朱炯发现对方武艺颇精,更难的是为人谦和有礼,不由得对其有了三分好感,鸡鸣分手时二人已以兄弟相称。
一夜无眠,朱炯困乏以及只得推迟一日回江州,结果天刚黑这人又来了,又是一夜畅谈直到天明,一连三天都是如此。
等到第四天晚上朱炯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他:“兄长器宇轩昂,谈吐不凡,定不是池中之物,可否将真实身份告知小弟。”
那人听罢大笑,这才亮明了身份,原来此人正是当朝的宁王千岁朱宸濠。朱炯听了大惊,俯身便要下拜,却被朱宸濠扶住了手肘:“贤弟切莫如此!你我既然以兄弟相称那便是一家人,一家人何必如此呢!”
朱炯连说不敢,对这位王爷他是早有耳闻,却不知他为何找上自己,想问明原因又不敢直言。
朱宸濠察言观色,知道朱炯胸中的疑惑,于是主动说道:“早在兄弟你当上御史之时,哥哥听说你是当世的青年才俊,与你神交已久,苦于无法进京与你相见。最近听说你被贬至江州,所以托朋友打听你的下落,知你近日要来南昌府公干,这才乔装出府与你相见,还请兄弟不要见怪。”
朱炯说道:“王爷抬举下官了,下官不过是一个外放的流官,怎得王爷屈尊厚爱。”
“贤弟见外了,三日来为兄对你的文才武略佩服得五体投地,恨不能终日和你相处,这样吧,我府中尚缺一个五品的长史,如果兄弟不嫌弃,哥哥这就上表朝廷,让你来做这个长史如何?那样兄弟终日相聚岂不快活!”
朱炯叹息道:“谢谢兄长美意,可我是戴罪之身,怕给兄长凭添麻烦。”
朱宸濠一听这话勃然大怒,骂道:“狗屁的戴罪之身!皇上无道任用奸佞危害百姓,你身为御史,上疏劝谏何罪之有!却落得个贬官流放!哥哥为你不值!”旋即发泄起了对朝廷的不满,“当今的帝系一脉都是无信之辈,我祖上和朱棣一同起兵,朱棣答应平分天下,结果不但赖我疆土,还把我家改封到了远离京畿富庶之地的江西,过着幽禁流放的日子。如今的皇上朱厚照更是不堪,荒淫好色不理朝政,弄的民不聊生,大明的江山早晚要亡到他的手里!哥哥我身上流着太祖的血液,不忍看到社稷倾颓,决定做一番大事业,希望兄弟你能留下来帮哥哥!”
朱炯听出了朱宸濠的言外之意,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暗道:“这宁王竟有造反之心!”朱炯虽对当今朝廷不满,却知一旦宁王造反必然为害天下苍生,自己绝对不能附逆,于是找借口说道:“不瞒兄长,我早有隐世之意,愿纵情山水不再过问政事,还请兄长原谅则个!”
朱宸濠没想到朱炯竟会当面拒绝,脸上微微露出一丝不悦之色,但很快恢复了正常,笑道:“那真可惜了兄弟你的这身能耐了,也罢,君子不强人所难,只得好忍痛割爱了。但是哥哥王府的大门始终是为你打开的,只要你愿意随时来都可以来,天要亮了,为兄要回王府了,不然有些小人又要搬弄是非了。”
二人道别后,朱炯回了江州,朱宸濠仍做他的王爷,刚开始他一直打探宁王方面的动静,但时间久了他渐渐就把这件事淡忘了,没想到短短的两年时间宁王的势力竟然迅速膨胀,这真是始料不及,大出朱炯的意料。
长江洞庭湖一带自古就出水匪强盗,历代朝廷都难以根除这些毒瘤,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强盗们熟悉当地水陆环境,打不过就跑,跑不了就往芦苇荡里一钻,就算来十万大军你也搜不到半个人影,军队一走他们又死灰复燃继续为害一方。
二是湘赣一带民风彪悍,乡斗频发,民间习武之风盛行,农闲时几乎每个村都聘武师教授庄户武艺,强盗们的实战经验丰富,靠抢掠来的财物购置兵器盔甲,战斗力比正规军也毫不逊色。
如果宁王真的收编了荆湘一带的水匪强盗上万人,那说明宁王叛乱已成定局,而且最近九江府频繁出现的江湖人物,正好佐证了这一点。
朱炯心里清楚,大明朝有上百万的军队,可大部分精锐都驻屯在长城沿线抵应对蒙古的威胁,长江一线是大后方,州府中除了捕盗捉贼的差役捕快,就只有些乡勇,这些人应付少量农民起义还凑合,可在正规军面前不堪一击。
南昌地理位置重要,有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可以从任何一点进攻江西境内任何一个重要城市,然后沿江而下如果打下安庆,大明朝的第二都城南京就岌岌可危了。
想到这儿,朱炯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心道:“不行!我得上表朝廷,做好应对宁王造反的准备!如若不然,沿江一带富庶地区被战火波及,国家本根就要动摇了!”
朱炯伏到案上,拿出纸来提笔刚要写,突然自嘲的笑了:“我做御史的时候上表都无人看,何况现在成了白身,一介草民的书信即使寄到京城也只有让小吏拿去擦屁股的份。朱炯啊,朱炯,宁王也好,安华王也罢,都与你无关了!与其替别人操心不如先想想如何自保吧,两年前我曾拒绝了宁王的邀请,九江又在宁王的势力范围附近,必须尽早离开这块是非之地,然后去找王守仁王大人,把宁王谋反的事汇报给他,或许还有消弭战争的可能。”
他不由得又想起了中午救下的祖孙二人,不知道他们离开九江了没有,天已经到了寅时,再不睡天就要亮了,于是朱炯吹灭了蜡烛,走到窗边准备关窗睡觉。
可就在他要关闭窗户的一瞬间,他发现街角的黑暗里“唰”闪过了一个人影,此时夜虽已深,但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那人虽然身法极快,却怎能逃得过朱炯的一双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