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吕布创办的公司管理制度有问题,但还是有着一批跟随他打拼多年的好员工,愿意陪他走下去,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之所以甘愿陪伴吕布走上这条不归路,多半是出于吕布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在他们之中,有主动跳槽的,比如魏续、宋宪、侯成;有光荣殉职的,比如高顺、陈宫;有下岗再就业的,比如臧霸、张辽;也有不知所踪的,比如曹性、成廉。
还是在下邳城下,曹操水淹城池,城内军民受累。在此之前,侯成派遣商客牧养马十五匹,结果商客反而将马牵往刘备的小沛,侯成赶紧纵马直追,终于在半途将马要了回来。侯成很高兴,顺便还猎得十余头猪回来,又酿了些酒,分给大家共享,诸位将领都送礼祝贺。侯成并不吃独食,在不知吕布因为被酒色所伤下了禁酒令的情况下,献美酒于吕布。吕布大怒,怪罪道:“我已下禁酒令,你偏要献酒,诸将同饮,莫非是要谋害我不成?”听到这话,侯成大吃一惊,赶紧把送的礼物都退回去,弃置了所酿的酒。经历此事以后,侯成心里开始怀疑吕布是否会加害自己,于是与魏续、宋宪密谋,另寻出路。正好现在一看,大势已去,就趁机劫持陈宫,逃出城去,向曹操投诚,主动要求在曹氏公司寻求发展,与吕布一刀两断。
还是在下邳城外,吕布曾经率骑兵出战,不想好处没捞到,反而折损了一员猛将,那便是骁将成廉,在讨伐张燕时冲锋陷阵,立下过大功。曹操擒获成廉后,他便与城破之后的曹性一起玩起了失踪,在人间蒸发了。
还是在下邳城内,吕布被杀,张辽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率余部向曹操投降,在下岗之后立马找到了适合自己施展身手的公司。与吕布联合的臧霸听闻吕布失败以后,就藏匿民间,伺机找机会就业,养家糊口。
至于陈宫与高顺,他们则选择了慷慨赴死。从他们被曹操擒获后,就不再心存念想,而是抱着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的心态彻底释然。
想当初,陈宫是曹操起兵兖州的得力助手,干练谋臣。可在经过相处共事以后,陈宫发现,他与曹操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他想的是如何保全兖州,不求图霸天下,只求保境安民,尽最大努力维护兖州上下的既得利益,而曹操却是心怀天下,为了达成夙愿,他可以牺牲任何东西,包括兖州的一切。政治理想上如此大的差异让他们反目成仇,陈宫知道怎么做,只要能打击曹操,迫使其退出兖州,他也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在陈宫的心里,他知道吕布与曹操在政治军事上的造诣不可同日而语,可他没得选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实属无奈。哪怕是在吕布最后准备投降之际,陈宫还在苦口婆心的极力劝阻,企图负隅顽抗。
陈宫与曹操的鸿沟不可弥补。他不能原谅和容忍曹操在兖州的独断专行,对兖州士人的过分打击,以及牺牲兖州将士的性命。从吕布投降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抱有生的希望,因为自己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了。既然生无可恋,也就无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要屈膝求饶。对于吕布最后对活下去的哀求,他很无语。在自己被押赴到曹操面前时,他正视曹操,丝毫没有畏惧的神情。
曹操恳求陈宫再度投效自己,陈宫未能答应,决意赴刑场受死。曹操激将陈宫:“公台不是常言智谋百出吗?怎么今天落到如此地步?”陈宫答道:“倘若吕布能听我言,何至于此?”曹操又说:“那今天的事情,公台怎么看呢?”陈宫没有再为自己辩解,不温不火的言道:“作为你原来的部下,起兵反叛是为不忠,今后不能再奉养老母,实为不孝,我本就该死。”此话既是事实,更多的是无限哀婉的自嘲。
曹操听后,为之动容,再次询问:“公台要是走了,你的母亲妻子儿女可怎么办啊?”陈宫欣然坦言:“明公施行仁政,以孝义治天下,我的老母亲,妻子儿女的存活已不是我能决定的,能决定他们将来的是明公。”曹操不再说话,陈宫也大步向前,从容引颈就戮。曹操声泪俱下,陈宫也不为所动,没有回头再看一眼昔日的老朋友。
陈宫死后,曹操厚葬之,并善待其老母家眷,终身奉养,并亲自将陈宫的女儿许配给一户好人家。虽然政见不同,可陈宫心胸坦诚,是自己并肩作战过的创业元老,回忆过往,此时的曹操心情复杂,不可言喻。
与陈宫相比,高顺连后事都没有交待,甚至一言不发,沉默不语,只是看了一眼曹操,毫无表情,默然的走向断头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这是对高顺一生最好的诠释。
高顺是三国历史中被忽视和埋没的顶级名将,年轻时就给你跟随吕布征战四方,战功卓著,为人清正,不好饮酒,军人作风和个人品质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在作战时,其所率领的部队是吕布手下最能打阵地攻防战的特种部队,名曰“陷阵营”。直属仅有七百人,号称千人,装备精良,披坚执锐,训练有素,作战勇猛,军纪严明。高顺每次率军冲击对方的营寨,都能迅速突破,攻陷地方的营垒,可谓实至名归。
对于特种部队,需要强调的是,与袁绍手下的“先登死士”一样,特种部队起到的作用是在强弩的掩护下撕开一个口子,后续的收割与扩大战果还需要大部队的支援。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六月夜,吕布部将河内人郝萌在袁术的怂恿下发动叛乱,悍然攻打徐州治所下邳,但因为城池坚固而未能攻入,可吕布却惊慌失措,马上带着家眷逃到了高顺的军营中。高顺平心静气的询问吕布:“将军可知叛将口音?”吕布说道:“这听着好像是河内人的声音。”高顺一听,料定是郝萌反叛,立刻率军前往平叛,弓矢齐发,大量杀伤敌军。郝萌手下的部将曹性趁机反水,郝萌见势不妙,刺伤曹性,曹性也不是吃素的,斩断郝萌一臂膀,高顺眼疾手快,趁势砍了郝萌。自此平息叛乱,天亮回营。吕布亲自接见还在担架上休养的有功之将曹性,一番嘘寒问暖之后询问事情原委,曹性直截了当的说:“郝萌受到袁术鼓动造反,狂妄自大,不把将军放在眼里,同谋就有陈宫。”恰巧此时,陈宫就在吕布旁边,脸一下子就红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虽然如此,吕布并没有责罚陈宫,毕竟陈宫是自己的心腹,没了陈宫,谁替他出谋划策呢?在这一点,吕布对待自己的下属还是比较宽容的,他对自己的主公反复,但对自己的部属却还是不错的。吕布对曹性大加赞赏,称赞他是好男儿,并将郝萌的余部交给曹性指挥。
高顺不是一般的武将,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对事情看得很通透。高顺自跟随吕布从军以来,时常规劝吕布:“凡是国破家亡,流浪在的人,不是没有忠诚明智的部下,而是担心老大不重用他们啊!将军做事情考虑不慎重,经常出错,难道这样的失误可以一再发生吗?”高顺的话很突兀,但却是意味深长,在吕布手下不乏谋臣武将,但却都不能各自发挥出自己的长处,难以得到重用。吕布做事不能统盘全局,在关键时候总是犹豫不决,优柔寡断。高顺希望吕布能够在不断的吃亏里得以吸取教训,哪怕是得罪主公也在所不惜。吕布每次听到这些话,都不高兴,可他知道高顺是对自己忠心的,也就置之不理。
尽管郝萌的叛变是高顺亲自平定的,但吕布也担心高顺会不会那一天也效仿郝萌呢?他不再重用高顺,将“陷阵营”的特种部队交给了与自己有亲戚关系的魏续,只有在作战时才交予高顺指挥。对于如此不公的待遇,对于听不进逆耳忠言的主公,高顺依然忠心不改,没有任何的怨言。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默默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东海人萧建当时为琅邪相,在莒城保城自守,与吕布素无往来。吕布想着收拾曹操有心无力,收拾你还不是小菜一碟吗?于是吕布就写了封恐吓信过去,萧建果然害怕了。为了表示对吕布的友好,萧建主动向吕布进贡物资,另附赠五匹良马。不想半道被臧霸劫掠,萧建也被其击破。吕布大怒,决定亲自派兵征伐。此时,高顺劝阻道:“将军诛杀董卓,声威在外,如今却为了小利而大动干戈,臧霸不是寻常人,万一一时打不下来,岂不自损威名?”吕布不听,后果如高顺所料,因为久攻不下,吕布只得退兵。臧霸鉴于敌强我弱,主动与吕布谈和,和睦相处。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依附袁术,攻打小沛刘备,曹操派夏侯惇支援刘备,高顺亲率“陷阵营”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夏侯惇抵挡不住,大败而归,还因此折了一只眼睛,成了盲夏侯。小说《三国演义》则说是曹性射瞎夏侯惇一目,夏侯惇将箭矢拔出,大吼一声:“此乃父母精血,不可弃也。”说罢将眼睛吞下肚去,一枪刺死了曹性。这当然是戏言,实际上夏侯之盲乃高顺所为。紧接着,高顺攻打小沛,刘备纵然有关羽张飞也那以抵挡,孤身逃走,家眷被吕布擒获。
同年九月,曹军兵围下邳,十二月城破,高顺被俘。对于高顺以沉默来迎接自己的死亡,很多人都不解。一般而言,既然不投降,必然是对于胜利者破口大骂,比如被朱棣所抓的方孝孺,不知是不是骂的太过头,被株连十族,把自己的学生也搭了进去,或者留下人生感言,比如南宋宰相文天祥,在监狱中宁死不降,留下千古传唱之正气歌。那高顺为何如此,因为该沉默时则沉默,这才是真正的高顺。在主公犯错时,他没有沉默,在战场上厮杀时,他没有沉默,而今吕布被杀,不沉默又能如何?他今生只认一个主公,那就是吕布,他认死理,有自己的坚持和信仰。他的沉默就是给曹操最好的答案,在高顺的身上,沉默是金,是明知吕布非人所托而又不得不忠诚相待的苦楚。在高顺的潜意识里,吕布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并且不可复制,家没了,也自然生无可恋。
陈宫与高顺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是因为独特性格与不同理想而引发的不可调和的悲剧,每个人都有他所认同的人生价值,只要自己觉得是对的,不株连无辜,那也就没有对错之分。世上的价值体现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仅用金钱和事业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