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线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风雨三国 > 第九章 民族压迫 西平羌寇

第九章 民族压迫 西平羌寇(1 / 1)

宦官和外戚的纠结告一段落,我们来探讨一个比较学术的问题,那就是董卓的变态人格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讲,人性的扭曲源于从前的经历,并非是天生的,董卓嗜血残忍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艺术是在他在民风彪悍的西北大地上征伐杀戮的过程中酝酿而生。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出生于殷富的地方豪强家庭。衣食无忧的土豪优越感,闭塞的险山恶水,粗野狂放的剽悍民风,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董卓性格的养成,年轻的董卓逐步形成了一种傲慢任性,放纵不羁,粗野豪放的性格,其变态人格的转变则依赖于环境的影响和其自身的变化。

董卓体魄壮健,孔武有力,长得虎背熊腰,十足的一个彪形大汉,又善于骑射,尤其是那能够左右开弓的本事,再加上那好勇斗狠的性格,四邻的土著们都不敢惹。董卓不但四肢发达,头脑也不简单,会做事,更会做人。年轻的时候,董卓就充分利用自己土豪的优势,拼命结交周围的羌族酋长,杀羊宰牛,互相称兄道弟。董卓之所以如此拉拢羌族,那是因为羌族在西北边陲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东汉时期最令中央头疼的少数民族就是羌族。

说起羌族,大家也不陌生。汶川大地震所在地那就是羌族自治的地方。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传说是炎帝被黄帝打败后,其中的少部分迁徙到西南,和当地土著融合而成的一个少数民族。繁衍生息到汉代,人口达到1200万,占有当时汉朝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声势浩大。

在西汉武帝年间,为了切断北方匈奴和羌胡的联系,同时加强汉朝和西域诸国的联系,汉武帝派军队居住了甘肃一带的羌族人,并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史称“陇西四郡”,并从内地移民到这些地区进行充实。

被驱逐的羌族人在离开自己的故土后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汉朝也因为此不断移民,派军驻守,建立公共设施,耗费了不少了精力和国力。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羌族同胞们安土重迁,奋起反抗,尽管军事素质和武器守备都不如汉军,任然前仆后继,打不过你也要拖死你。直到西汉汉宣帝时名将赵充国建议以军事打击为辅,政治攻势为主,罢兵屯田后,朝廷才逐渐平息羌患,减少了国力耗损。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东汉年间,任然设立护羌族校尉负责统治西羌地区,但是中央对于羌族的民族政策却发生了改变,对羌族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军事屠杀的同时还大量强制迁徙青海四川等地的羌族内附,东汉政府抢占羌族水草地,掠夺羌族人口,在国际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其巧取豪夺,杀人放火的“三光政策”并没有吓倒羌族人,终东汉一朝,羌族起义和暴动持续不断,笔者就给大家讲两个故事,大家一听就明白了。

安夷县(今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县)一位低级官员,强夺一位漂亮的羌族女子,她的羌族丈夫无处申诉,就杀掉那官员,携带妻子,出塞逃命。安夷县长大怒,他认为这个羌人违法乱纪了,率领军队前往追捕,结果激起羌民族各部落组织联合兵团抵抗。护羌校尉张纡已接受迷吾部落的投降,大设筵席招待他们,却在酒中下毒,屠杀八百余人。这种官员的残酷行动,促起更大的反击。在经过不断的互相杀戮之后,双方终于发展成为一种不可理喻的仇恨。

可见,东汉对羌族不但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还违背人道主义精神滥杀无辜,在羌汉之间造成恶劣的影响,民族冲突不断。

汉朝对西北的控制力因为羌族的反抗不断下降,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本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原则,东汉对于西凉这块地方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形同鸡肋。

正是基于这层关系,羌族在反抗压迫的斗争中反而越来越坚韧,这让董卓不得不重视。董卓拉拢羌人的同时也与当地政府的官员打好交道,成了地地道道的黑白两道通吃。经过多年的发展,董卓在当地的势力和影响力非同凡响,但董卓并不满足于此,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央政府,准备在政治上捞一把。

汉桓帝年间,西羌问题不仅没有得到丝毫平息,反而声势更加浩大。羌人不堪忍受汉朝地方官吏对他们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不断杀死汉人官吏,侵占州县。而面对羌人的反抗,内忧外患的东汉政府根本就束手无策,只得求救于地方豪强,想借他们的力量来缓解西羌危机。当时,深知董卓底细的陇西地方官吏便极力向朝廷推荐董卓。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董卓一听朝廷要动手了,自己就将屠刀伸向了昔日称兄道弟的羌族兄弟了,其狡诈自私的性格显露无疑。时任从军司马(参谋)的董卓跟随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甘肃,宁夏一带)反叛的羌人。在这里,我们提一下张奂。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今甘肃安西县东)人。东汉时期名将、学者,凉州三明之一,其余两位是皇甫规与段颎,皇甫规就是我们前面见到的皇甫嵩的父亲,都是一时之名将。董卓在数年的征战中,作战凶猛彪悍,骑射左右开弓,战功显著,官至并州刺史,河东太守。正当董卓官运亨通的时候,因为征讨黄巾军张角被打了个大败亏输,又被朝廷贬回老家去了。

正当黄巾军被基本平息的当年冬天,可能是消息不灵通,也可是还没准备好,西凉的羌族首领北宫伯玉才响应黄巾军发动叛乱,招揽韩遂、边章等人入伙,杀死护羌校尉冷征。东汉朝廷无暇西顾,只能看着西羌势力做大。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边章、韩遂打着“清君侧,杀宦官”的旗号直接攻入长安腹地。

这下可大事不妙了,一看自家老祖宗的祖坟都快要被这帮土匪给挖了,汉灵帝急忙启用和征派几乎所有强将精兵抵御边章和韩遂的进攻。于是,董卓被重迁中郎将,拜破虏将军,和司空张温、执金吾袁滂、荡寇将军周慎等率领步兵、骑兵共十余万人屯兵美阳(今雍州武功县北),去为皇家园陵看家护院。

一开始西羌军队士气旺盛,战意高昂,官军首战失利,坚守不战,张温这帮人束手无策,心急火燎,董卓给他打气,说大家不要怕,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对自己充满信心,不要急,先静观其变,虚耗他们的士气和军粮,等待时机。没想到董卓这招缓兵之计居然奏效了,这也算西凉军倒霉,偏偏在这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突然一道道流星划过天际,流星雨的到来让半边天都闪亮了,羌族本来白天就喊打喊杀累得要命,正在熟睡呢,不想马儿受惊,这群家伙没文化不说,还觉得这是老天在暗示这仗不能打了,快卷铺盖走人吧。真是封建迷信害死人啊!董卓一看敌军已乱,这到嘴的肥肉不能不要啊,要不然不成了狗不理了吗?立马就杀了过去,羌族惨败。因抗击边章、韩遂有功,表现突出,董卓不久便被封为台乡侯。

汉灵帝中平三年,羌胡内部发生兵变,韩遂格杀边章、北宫伯玉,又拉了马腾入伙,兵锋直指长安和洛阳。这羌族反叛怎么都喜欢杀一个,拉一个,以后这样的狗血剧还会发生。灵帝看到挖墓的人又来了,你们是《盗墓笔记》看多了吧,没完没了了,立刻拜董卓为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共同解陈仓之围,大败韩遂、马腾。董卓因此又得到朝廷封赏。

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董卓在西凉的军事和政治地位不可动摇,俨然成了地方的土皇帝。在平叛的过程中,血腥的场面,百姓的离难,呼天抢地的哭喊,震耳欲聋的嘶鸣,无一不在影响和左右着董卓的身心和情绪,在疯狂地杀戮中养成了嗜杀成性,毫无人性的性格,看到血流成河的一幕幕感到的是无比的快感,这种病态的人格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堆砌着,心理的阴霾和人性的黑暗面不断在董卓身上放大,这个时候的董卓已经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比克大魔王”了!

最新小说: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公主万福 霓裳铁衣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三国美色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我的女友是诡异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催昭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