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庾亮和毛宝的大意(1 / 1)

经过前面的几场战斗,特别是与羯赵的白石一战,东线战事基本平息,东晋都城建康算是暂时保住了。

而在西线,由于庾亮同时与成汉和羯赵两国开战,因此情况比较复杂:在西南面,宁州收归东晋版图后,成汉王朝忌惮邓岳将军的武力,加之当地土司爨琛势力庞大,被东晋封为宁州刺史,因此不敢反攻南中;在西北面,东晋军队在前期虽然取得了进攻成汉帝国巴郡、江阳的胜利,但因为在与羯赵石虎的较量中,在沔阴、沔南两地一败涂地,极大地刺激了羸弱的成汉王朝。他们也在积极准备,从西北面发动一次反攻;在正北面,此时的江北一带,只剩下王愆期所驻守的江陵、李阳所驻守的竟陵、毛宝所驻守的邾城还没有受到攻击罢了,武昌危险休矣!

庾亮和戴洋此刻都在武昌,庾亮现在顾不得与成汉王朝的战事,羯赵的随时进逼都让他急得像热锅中的蚂蚁,让他寝食难安。

庾亮于是求助于神灵,让南方第一术士戴洋以六壬起课占卜战局会如何发展。

戴洋起得丁亥日寅将子时起课,占卜结果推断显示:敌军必来,但在武昌这边不会讨到什么好处,会撤退。

庾亮听了这些话,于是就不再忧心了!

偏执的庾亮坚持认为战局的中心地带应该在襄阳和竟陵两郡,至于邾城,毛宝将军已经回军,该城城防也很坚固,再坚持一段时间不是问题,就没有及时增派兵马加以防守。

这位国舅爷正事不管,反而继续向朝廷请求移镇石城,以求更好地协调襄阳桓宣和竟陵李阳两军协同作战,力求在汉水、沔水一线重新击败羯赵主力,挽回颓局。

......

却说,襄阳之战结束后,毛宝从武昌带兵回到邾城的高大城墙上,他看向旁边的樊峻,正色道:“樊大人,此番援助襄阳的计划已经改变,羯族人的反应更是迅猛,他们很快就从襄阳之败中回过神了。我们这座邾城虽然坚固,却背江而建,是一座孤城,我万余大军一旦被围,后果不堪设想。”

“毛将军多虑了吧!我们邾城经过五百九十五年的不断加固,已经坚不可摧!上次毛穆之和陶逸两位小将军在此演绎过一段精彩的攻防转换演习,城内已经有撞车、叉竿、飞钩、夜叉擂(即擂石、擂木)、狼牙拍、连挺、塞门车、虎车、地听等防御敌人爬城,防御敌破坏城门、城墙以及防御敌人挖掘地道的守城器械,又新添置了让羯族骑兵闻风丧胆的床弩这一王牌远程攻击武器和抛石机,加之我万余大军已经全部回防,收拢兵力坚守此城,羯族人就算要偷袭,也得首先突破庾征西让桓宣和李阳两位将军在我西面精心布置的汉沔防线;敌军纵有十万,三个月之内也未必能推进到此地,即便兵临城下,也要想办法对付我们在城外密布的铁蒺藜、铁菱角、拒马木枪、陷马坑、鹿角木、鹿角枪、搊〔chou,音同‘抽’〕蹄、地涩等阻止其进攻的军用器械,邾城可不是随便两下子就能攻破的!再说,我荆州军主力,最多半个月便可渡江增援,那石虎有什么可怕的?要知道,当年章山一战,您和王愆期还不是击退了他手下虎将石遇吗?”樊峻很不以为然,接着又向毛宝汇报近日的守备情况。

原来毛宝之所以没有迅速救援襄阳,主要原因还是忙于邾城备战。此时,毛宝就像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隆美尔将军一样,在邾城周边地区布置了严密的“大西洋壁垒”!

在邾城城内,他和樊峻已经设置了撞车、叉竿、飞钩、夜叉擂(即擂石、擂木)、狼牙拍、连挺、塞门车、虎车、地听等防御敌人爬城,防御敌破坏城门、城墙以及防御敌人挖掘地道的守城器械。

所谓撞车是用来撞击云梯的一种工具。在车架上系一根撞杆,杆的前端镶上铁叶,当敌的云梯靠近城墙时,推动撞杆将其撞毁或撞倒。

叉竿,又叫“抵篙叉竿”,这种工具既可抵御敌人利用飞梯爬城,又可用来击杀爬城之敌。当敌人飞梯靠近城墙时,利用叉竿前端的横刃抵住飞梯并将其推倒,或等敌人爬至半墙腰时,用叉竿向下顺梯用力推剁,竿前的横刃足可断敌手臂。

飞钩,又叫“铁鸱脚”,其形如锚,有四个尖锐的爪钩,用铁链系之,再续接绳索。待敌兵蚁附在城脚下,准备登梯攀城时,出其不意,猛投敌群中,一次可钩杀2~3人。

夜叉檑又名“留客住”。这种武器是用直径1尺,长1丈多的湿榆木为滚柱,周围密钉“逆须钉”,钉头露出木面5寸,滚木两端安设直径2尺的轮子,系以铁索,连接绞车上,当敌兵聚集城脚时,投入敌群中,绞动绞车可将敌人碾压致死。

守城者依仗高耸的城墙,从上面抛掷圆木和巨石来击打攀登城墙的敌人。这些圆木石块的总称就叫做“擂石”、“擂木”。为了增强杀伤力,守城者给圆木表面植有钉刺。后来,干脆在圆木的两端栓上绳索,做成了可回收的夜叉檑。

狼牙拍,是用榆木做成畚箕形,长5尺,宽4尺5寸,上面钉3200个狼牙铁钉,钉长5寸,重6两,钉尖出木面3寸。拍的四面嵌入带利刃的刀,刀入木1寸半。木拍前后有两个铁环,用绳索系住,吊在城头滑车上,当敌人攻城时,先高高悬掣狼牙拍,再重重落下拍击敌人,拍的四面俱有利刃,使敌兵不得还手。

连挺,是一款系有锁琏或者绳子的木棒,也是用来击落正在攀抓城墙的敌方士兵的兵器之一。

塞门车,是一种守城的武器,一旦城门被撞开,这就是活动的城门。

塞门刀车,它是加以改进的塞门车,在城门被攻被时用于堵塞城的守城器械。前刀壁上装有24把钢刀,使用时将车推至城门缺口处,既可杀伤敌人,又可挡住敌方的矢、石。这个样子使得对方就很难攀登,其所形成活动的壁垒,使得防守者可以躲在后面射箭。

刀车是打造得一种极为坚固的两轮车,车体与城门几乎等宽,寻常总在三四丈之间;车前有木架三四层,各层固定尖刀若干口,车体有长辕;敌人一旦攻破城门,数十成百兵士猛推刀车塞住城门。《墨子》篇记载了这种塞门刀车的用途。对于坚守城池的长期恶战,城门难保一次不失,这塞门刀车便是最为有用的救急兵器。

虎车,是守城使用的战车,蒙有皮甲,适合巷战,可以作为活动工事。

地听,是一种听察敌人挖掘地道的侦察工具。最早应用于战国时期的城防战中。《墨子·备穴篇》记载,当守城者发现敌军开掘地道,从地下进攻时,立即在城内墙脚下深井中放置一口特制的薄缸,缸口蒙一层薄牛皮,令听力聪敏的人伏在缸上,监听敌方动静。这种探测方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敌方开凿地道的声响从地下传播的速度快,声波衰减小,容易与缸体产生共振,可据此探沿敌所在方位及距离远近。据说可以在离城500步内听到敌人挖掘地道的声音。古代战争中,城防设施常常把地听的设置作为重要的一项,城内四周每隔一定的距离挖一口深井,一般井深两丈,放一口鼓形新瓮,听者可在井中托瓮听之,所以又叫“瓮听”。看过电影《地道战》的人们也许还记得其中有这样的镜头:日本鬼子为防备抗日军民把地道通向他们的据点下面,就在院子里深置一口大缸,侦听地下的动静。这便是古代地听的用场。在之前提到的襄阳保卫战中,桓宣就是用这种工具对付羯赵掘子军的地道战的!

反击式守城器械主要有抛石机、床弩。床弩前文已经介绍过了,至于抛石机,又称投石车(霹雳车),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它的出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战争的需要。

相传抛石机发明于周代,叫“抛车”。据《范蠡兵法》记载,“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石弹出现更早,也就是先有“弹”后有“机”。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中,有一些经过打制加工过的石块,就是原始人使用的“石弹”,不过那时只用于抛掷。中国象棋黑方的炮写作“砲”,就是投石车,火字偏旁的炮,古文中多指的是炮烙。石砲,是在古代中国出现的人力抛石机,多人一同拉下杠杆的一边抛射另一边的石弹。砲也是中文中对所有种类投石机的泛称。“砲”问世以后,成为战争中的重型武器。附有轮子的通常称行砲车。春秋时期开始使用最初的投石车,其结构非常简单,只是用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装载的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

战国时期的抛石机,也是纯利用人力的人力抛石机,是用人力在远离投石器的地方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梢(炮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绳索栓住容纳石弹的皮套,另一端系以许多条绳索让人力拉拽而将石弹抛出,炮梢分单梢和多梢,最多的有七个炮梢装在一个炮架过,需250人施放。

中国战争史上投石车首次大规模使用,应当是李信攻楚的时候,楚军秘密准备了大批投石车,当秦军渡河时突然同时发射,无数尖利的石块乌云般砸向秦军,二十万秦军全面溃败,李信自己也兵败自杀,可见当时投石车的威力,堪称古代远攻武器之王。

古书中的“抛石”、“飞石”指的就是投石车。说到投石车就必须说道霹雳车,霹雳车古代战车的一种。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因声如雷震,故名霹雳车。三国时,各国君臣都十分重视抛车的制造和使用。根据《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记载:“太祖(曹操)乃为发石车,击(袁)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亦称“抛车”。指在车上用粗竹将石块抛击出去;作为攻坚的手段。在这场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军运用一种可以自由移动的抛车,击毁袁军的橹楼及战车,这种威力强大的抛车被称为“霹雳车”。当时的抛车多数是将炮架固定在地面上或底座埋在地下施放,机动性差,安装费时费力。

抛石车也许是古代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有的炮弹有90公斤重。可以把地面砸出2米深的弹坑。抛石机的轴上固定可活动的抛射杆,称之为“梢”。用一根木杆作梢的称为单梢,用多根木杆缚在一起作梢的称为多梢,梢数越多,抛射的石弹越重,射程越远。杆的一端系着一个装石块的皮窝,另一端系着几十条或百余条绳索。使用时,将石块放入皮窝,一声令下,众人齐拉绳索,石块便被抛出杀敌。

此外,邾城城内还配备了烧灼式守城器械,有铁火床、游火铁箱、行炉、猛火油柜、燕尾炬、飞炬、金火罐等,它们或以猛烈火焰、或以烧熔的铁汁烧灼敌军的人马和攻城器械,其中最经典的是火箭,简言之,就是带火的箭。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进攻魏国的郝昭,就曾遭到郝昭部队的火箭反击。这种火箭,结构简单,是在普通箭上缚上草艾、麻布加灌油脂之类,点火后用弓发射出去;灭火式守城器械有水囊、水袋、麻搭、唧筒、溜筒等。它们的作用是在敌军焚烧城门、城楼时,将火浇灭;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守城器械,如钩取敌军士兵和器械的飞钩、铁提钩、绞车,供守城士兵上下城墙用的吊机、吊车、绳梯,抵御从地道中攻城的风扇车、土色毡帘等。

除专用于守城的器械外,障碍器材也大多用于守备坚城和要塞。

在邾城城外,他和樊峻已经设置了很多阻止敌军行动的障碍器材,有铁蒺藜、铁菱角、拒马木枪、陷马坑、鹿角木、鹿角枪、搊蹄、地涩等等。

所谓铁蒺藜,又名扎马钉,因其外形与蒺藜相似而得名。它有四个尖锐的刺锋,形如鸡爪,按照现代的测量标准,每个刺锋长四五厘米,中央有孔,可用绳穿联,以便携带和布撒。作战时,将其撒布在敌军必经之路和城郭周围的通道上,刺扎敌军人马。

铁菱角,又称铁菱,是一种菱角状的尖锐铁器。战时置于城外路上或水中。用以刺伤敌方人马。

拒马木枪,又称拒马,是一种可移动的木制障碍物。它用直径为二尺的大圆木为横杆,长短视需要而定。大圆木上作十字凿孔,安上数根一丈长的木杆,上端削尖,作为横杆的支架,设在城门、巷口和要道,阻止敌军人马的行动。

陷马抗,是用来迟滞敌军侦查骑兵的行动。陷马坑长五尺(1.57公尺),宽一尺(0.31公尺),深三尺(0.94公尺)。,坑中底部布满削尖并用火烤过的鹿角枪和竹签,坑的排法是亚字形。坑上以刍草或种草苗覆盖,藉以欺敌。陷马坑一般设置于敌人通行的道路和城门的内外两侧。而与之相关的机桥也是一种陷阱装置,主要是部署在壕沟上,平常与正常的便桥无异,但是,有敌军攻城时,则可将栝木取下,敌军一践踏桥面,桥就立刻翻覆。

鹿角木,又称鹿角枪,是选择坚硬木料制成的,上多枒叉尖刺,形同鹿角,长数尺,埋入地中一尺多,专刺敌军战马之足。汉代开始使用,后来称它为鹿砦〔zhai寨〕。

搊蹄是先用四根直径为七寸的大方木制成方框,框上钉有许多逆须钉,尔后将其放在敌骑通向城郭的必经之路上,使敌骑触钉而倒。

地涩是在一块木板上密钉许多刺钉的障碍器材,通常放在敌骑通向城郭的必经之路上,扎刺战马之足。

此外,相比守城武器,樊峻更是加固了城池的守备设施,对护城墙、瓮城、关城、城门后增添了能够抵御攻方敌军的悬门和方便守军攀爬可升降的悬吊门板,在城池外将护城河加以拓宽加深,就像毛穆之与我当初演习的那样,日夜操练部下演习攻防对战,训练守城军队从城墙上所设置的马面、女墙及转射处攻击正在攻城的假想敌。守城军队全部配置了一套专用的守城兵器,如拐突枪(7.83公尺)、抓枪(7.51公尺)、拐刃枪(7.83公尺)和钩杆。

“樊大人说的是,准备充分,坚守三个月,本将还有几分的把握,哈哈哈!就算被围攻,我这把年纪的老人了,生亦何欢,死亦何求呢?哈哈哈哈.......”毛宝将军满意地听着樊峻关于城内城外防务的汇报,同时也被樊峻的乐观情绪所鼓舞,开始开怀大笑起来!

.......

最新小说: 我的情敌信息素过敏 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从龙女开始修仙 女总裁的绝世兵王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列表 大道破天 武侠世界的慕容复慕容复东方晴 契约成婚,总裁宠妻30天言晚 我家小师妹天下第一 遗珠放飞自我的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