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吴夺闻言不由一愣,“这好像很难啊!不会要等到夏天吧?”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从天气现象上来说,还是夏季最容易出现。夏季的雷雨云,若是垂直发展旺盛、水平范围偏小,移动产生降水,会出现小范围雨区,不远处还是晴天。
但是冬天,那就太难了。
且不说别的,就算出现,那也可能是“东边日出西边雪”啊!
“知道我为什么今天提前贴春联么?因为我夜观天象,大年三十或者之后,怕是会有大风天。”吴大志微微一笑,“今年春早,若是偶遇暖风天,再有局部强对流,这种天气现象未必不会出现。”
“爷爷,厉害了,借东风啊!”
“不要太泄气,但也别高兴太早。我这又不是天气预报,未见得如此。但等到夏天不至于。”吴大志从桌上的篮子里拈起一颗带壳花生,一边剥开,一边冲吴夺努努嘴,“尝尝你王婶炒的花生。”
吴夺拿了一颗剥开一尝,又脆又香,还有咸味。花生带壳炒,做成这样确实好手艺。
“爷爷,若是等到这样的天气,你定了位,咱们下一步怎么办?”吴夺吃完一颗花生又问。
“先去实地看看,反正离家不远。怎么,你还想直接带走啊?”
“那倒没有。能一睹真容,心满意足。”
“嗯,就算我们找到地方,并且顺利进入,同时青州鼎也在,这些条件都实现了,估计咱们也带不走。你想过青州鼎有多重么?”
吴大志放下花生,抹了抹手,这才拿起了吴夺之前派的烟,“尝尝我孙子带回来的好烟。”
吴夺拿起打火机给爷爷点上,同时随口先应了一句,“哈哈,肯定不会像武则天九鼎那样!”
武则天所铸九鼎,最大的一只高五米多,重达大几万斤。其他八只小的,也就是小一圈而已,也有四米多高。
“那是自然。”吴大志笑道,“但是,咱不比别的,就比比后母戊鼎,它和青州鼎一样,也是四足方鼎。”
吴夺记得后母戊鼎的数据,“高一米三多,口长一米一,口宽将近八十公分,重量,有八百多公斤······”
“对啊,八百多公斤,就算青州鼎也差不多大、差不多重,你觉得就凭咱们三个,能顺利运走吗?”
吴夺想了想,“爷爷,我觉得应该没有后母戊鼎那么大。从出土文物来看,夏鼎没有那么大的,大多就是几十厘米高的东西。夏代初年的铸造技术,根本无法和商代鼎盛时期相比。就算大禹九鼎极为特殊,但不能因为地位重要,而忽视当时的铸造技术。”
“接着说。”吴大志吸了一口烟。
吴夺继续说道:“大禹九鼎,可能会比寻常的夏鼎要大,但是达到后母戊鼎那么大的个头、那么重的重量,还是不太可能。还有,有些野史也好,杂说也好,说过武王举鼎的事儿呢,也能算一个对大小和重量的参照。”
吴夺所说“武王举鼎”,是秦武王之事,其实说的也不是举起,只不过是抬离地面半尺。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国攻占韩国重镇宜阳,秦武王很高兴,带着一帮人去宜阳巡视。
这时候他有些得意,于是又从宜阳到了东周王都洛邑。
这时候,周王朝已经很弱了,在位的是周赧王,根本没啥地位。周赧王派人去郊区迎接了秦武王,秦武王毫不客气,入了都城根本不去见周赧王,而是直奔太庙去看九鼎。
他越看越喜欢(不喜欢才怪呢),最终指着雍州鼎表达了一个意思:这雍州鼎啊,是秦地的鼎,我看,寡人还是带回咸阳比较好。
太庙守鼎的官员说,自当年定鼎于此,数百年来未曾移动,每一尊鼎都有千钧之重,没有人能举起来啊!
千钧的说法显然是夸张了。因为若真有千钧,秦武王又不是傻子,怕是连试都不会试。
但是秦武王试了。他走上前去,而且搬起了雍州鼎。但是,只搬离地面半尺,正要迈步,却不料失手,鼎落地了。
落地之后,雍州鼎又砸在秦武王右腿上,将他的胫骨给压断了。
秦武王受了伤,被人抬走医治休息。结果,当天半夜,秦武王就死在了洛邑。
秦武王死后,他的弟弟继位,是为秦昭王,也就是秦昭襄王,秦始皇的曾祖父。
秦昭襄王在位长达五十六年,他在位期间,大战无数,秦国的版图一再扩大。最后,秦昭襄王攻陷了东周王都洛邑,俘虏了周赧王。
而根据吴夺了解到的有关天象图、地理图的“志异”,攻陷洛邑之后,秦昭襄王将九鼎从洛邑迁往咸阳。
而在九鼎从洛邑迁至咸阳的途中,被一众重于周王室的奇人异士劫走,进行了分散隐藏。
九鼎就此如同泥牛入海。
吴夺最后又道:“爷爷,秦武王又不是神仙,若一个人能将雍州鼎搬离地面半尺,肯定没有八百公斤啊!”
“你小子考虑还挺全面。”吴大志满意地笑了,“就用你这个说法,如果秦武王是个大力士,勉强能搬离地面,那么那只鼎几百斤总是有的。”
“这有可能。而且隐藏之地若地形复杂,几百斤咱们三个也费劲。”吴夺点点头,“所以我也没奢望能直接带走。”
吴大志敲了敲桌面,“我和你权叔商量过了,找到之后,暂时留在原处最为稳妥。”
“那官方?”吴夺伸手在桌上画了个圈,“也是先拖一拖?”
“对,咱们先落实了九鼎是不是都存在再说。”
“好。”吴夺这时候也点了一支烟,现在进一步逼近了目标,又坐到了一起,“爷爷,其实你孙媳妇早就猜到了。而且,她还主动不让我说太多细节,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
接着,吴夺便把他和宁霜交流的情况详细说了说。
“你小子好福气啊,这样的媳妇,可别让她飞了。”吴大志面露赞赏之色,“不仅知书,而且达理;不仅聪明,而且有度。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