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信长在崇明岛倭人战俘营降服家臣、严加‘操’练明国皇帝许诺给他的三千倭人战俘的同时,大明王朝朝鲜宣慰钦使俞大猷,也正在督率麾下军官将佐大力整训朝鲜兵马。
这日,前大明黄埔军校骑兵总教习、现任朝鲜宣慰副使亦不刺结束了一天的‘操’练,刚刚回到营帐,就见到俞大猷从外面走了进来。亦不刺在归顺大明之前,曾是明朝宿敌鞑靼土默特部俺答汗麾下的一员大将,曾在北京城下与俞大猷统领的营团军殊死决战;嘉靖二十八年,嘉靖帝朱厚熜巡幸草原,招抚‘蒙’古各部,亦不刺又曾纠集各部勇士袭击圣驾,和俞大猷统领的‘混’成旅血战竟日,最终兵败被擒。不过,两人都是豪气干云的英雄俊杰,并未因此结下仇怨,反而惺惺相惜,成为了知‘交’好友。俞大猷前来亦不刺的营帐,也不需按照俗礼,着人通报。
亦不刺却按照军中礼仪,向俞大猷行了个标准的军礼,见他一脸的凝重之‘色’,便问道:“志辅兄忧心忡忡,可是有什么烦心事吗?”
俞大猷苦笑一声:“说不上什么烦心不烦心的。先前第一军入朝,愚弟担忧驻节异国,军纪难以维持。好在各级军官将佐乃至全军将士上下用命,倒也让我省心不少。”
亦不刺赞道:“我在塞外之时,就素闻志辅兄以‘饿死不掠民、冻死不拆屋’的前宋岳家军之军纪约束所部,一手打造出威震天下的第一强兵营团军。营团军整编为禁军第一军之时,所补充的各级军官将佐也多是遴选才干出众之人,自然不会作‘奸’犯科,令志辅兄在朝鲜君臣面前失了颜面。”
俞大猷感慨道:“我兄谬赞,愚弟愧不敢当啊!你我都是带兵之人,自然知道,军规胜铁固然不假,设若粮饷不济,再严苛的军法也无济于事。这便是军中所谓之‘皇上不差饿兵’的道理所在。好在皇上圣明,督令户部及军需供应总署如数拨下银两,非但军中将士饷银加倍,日常所需之粮秣菜蔬薪柴虽由朝鲜供给,皆照价给值,是故我军方能秋毫无犯,亦得朝鲜君臣百姓之拥戴。”
亦不刺笑道:“既然如此,我兄为何愁眉不展?”
俞大猷用眼神示意亦不刺的亲兵出去,然后才开口说道:“总参谋部的回文下来了,驳回了我们上呈的作战方略。”
“哦?”亦不刺也紧张了起来,问道:“总参谋部不同意自长‘门’进军?理由何在?”
原来,从地图上看,明朝‘欲’要讨伐曰本,最近的路线是由朝鲜的釜山、蔚山等港口出发,进占对马、壹歧两岛,从博多湾登陆北九州的藩国长‘门’,当年元朝两度远征曰本,选择的正是这条进军路线。加之北九州的藩国长‘门’境内多山,地瘠人贫,并无实力强大的大名割据,利于明军登陆作战;先前受命驻节朝鲜,整训朝鲜军队的大明宣慰钦使赵隐,以及接替赵隐的俞大猷,也都倾向于选择这条进军路线。但是,总参谋部经过反复的推演,否决了他们上呈的作战方略。
总参谋部的理由主要有三条:
其一,元朝第一次出兵远征曰本,即曰本所称的“文永之役”后,时任镰仓幕府执政的北条时宗为了加强本州岛的国防,命藤原经资(注)负责督修了一道石垒,作为抵抗元军入侵的防御工事。这道石垒西起今津,东到箱崎,沿自然地形蜿蜒而行,长达40多里,高约2米,底部厚约4米,面向大海的一侧垂直陡峭,面向大陆的一侧砌成斜坡,设若倭人据此坚守,无疑会给明军抢滩登陆造成很大的困难。
其二,博多湾风高‘浪’大,又无合适的港湾可供船只驻泊避风。当年元军两度全军覆没于台风,便是前车之鉴。也就是说,明军先锋即便能以强大的火力为掩护,抢滩登陆成功,在兵员运送和后勤补给方面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其三,由长‘门’登陆,从陆路进兵倭国腹地,要经过本州岛的国防、安云、备后、备中、备前等国才能到达倭国京畿重地,一路上势必会遇到占据以上藩国的‘毛’利氏、小早川氏、细川氏等实力强大的战国大名的阻击拦截,徒费时日,会给倭国幕府留下征召各藩国兵马进行殊死抵抗的时间——尽管眼下的室町幕府权势很弱,政令难出近畿诸国;但是,大敌当前,焉知那些战国大名会不会响应幕府的号召,纠集兵马对抗天朝王师?而且,明军跨海远征,深入异国腹地作战,无法就食于彼,所需粮秣、尤其是军需辎重都要仰仗国内补给。而这条进军路线后勤补给线过长,一旦遭到倭人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元朝当年入侵曰本,是因为传闻曰本盛产黄金和白银,素有“黄金国”之称。而朱厚熜决意惩戒曰本,固然一是倭寇屡屡寇犯海疆,杀戮百姓、剽掠市镇,已然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身为王朝最高统治者,‘欲’要中兴大明,岂容小小倭寇再明犯天朝盛威?二来后世曰本屡次侵略中国,犯下了滔天大罪,老天既然让他穿越到了明朝,还当上了皇帝,不趁曰本陷入纷‘乱’不休的战国时代做上一点什么,如何对得起后世近代百年间惨遭曰本鬼子杀害的中国同胞的在天之灵?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曰本每年几百万两白银的产量,对他来说,也并不是没有一点吸引力,只不过是这个情报尚属绝密,好象和出兵惩戒倭国关系也不是很大,他就没有向满朝文武提及此事。
不过,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当年钦定“三十不征国”,曰本名列其中;加之曰本鬼子万分狡猾,室町幕府的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也不象当年镰仓幕府的执政北条时宗那样不识时务,明成祖朱棣的敕书一到,立刻臣服,身穿朱棣赐给的袍服,跪接敕书。身为朱元璋、朱棣两位皇帝冒牌后裔的朱厚熜当然不敢公开扬言要“灭掉小曰本”,只能说是“略施惩戒”。
既然煌煌圣谕这么说,总参谋部也就据此确定了伐倭总体方略,即从海路进军,从伊势湾登陆,直取京都,迫使倭国天皇和幕府将军臣服。如今的大明王朝拥有强大的海军,要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当然不需要从陆上一路扫‘荡’过去。
朱厚熜思虑再三,批准了总参谋部上呈的作战方略。不过,他也知道,这么一来,无疑将会是海军唱主角,即将督率禁军第一军和朝鲜军队远征曰本的俞大猷心里或许会不太舒服。而且,俞大猷在密疏中曾提到过,进兵长‘门’出于亦不刺的建议。朱厚熜猜想,从亦不刺本意来说,当然是想沿着当年‘蒙’古远征军的进军路线,完成当年元世祖忽必烈所未能实现的夙愿,若是断然拒绝,未免伤了曾经是自己大舅子的亦不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昔日曾纠集部众袭击自己的亦不刺如今能主动向朝廷提出作战计划,多么难得,又多么让他深感欣慰……
为此,朱厚熜亲下圣谕,好生抚慰了俞大猷一番,叮嘱他用心‘操’练中朝两国兵马,一旦战端开启,还是要先攻占对马、壹歧两岛,确保朝鲜至倭国九州之间海上‘交’通线的畅通。并让他将此事告知亦不刺,做好解释工作,“务必使其勿生猜疑之心”。
亦不刺明白,以俞大猷对皇上的忠心,他势必不会对皇上钦定的作战方略再持异议。俞大猷专程前来告诉他此事,不外乎就是怕他起了疑心。因此,亦不刺正‘色’说道:“志辅兄,我虽说不是汉人,但皇上于我全族有活命之恩,我也已立誓效忠皇上,要为皇上横断白水、踏碎黑石。皇上既然已经做出了决断,我惟有谨遵圣谕,效命疆场。舍此别无他想!”
尽管圣谕确有这层意思,但亦不刺既然说的如此恳切,俞大猷当然不会再生事端,便摆摆手说:“我兄多虑了。无论皇上,还是愚弟,断然不会疑心我兄,我兄也不必自疑。愚弟接到总参谋部回文,即刻便来告知我兄,乃是考虑按照总参谋部的作战方略,要绕行倭国九州、本州诸岛,比及进兵长‘门’,路途增加何止千里之遥。我第一军所部,尤其是‘混’成旅,多仰仗火器之利。但运送军需辎重的船只行于海上,风高‘浪’大,难说会遭遇什么不测。设若***补给不济,战力势必大为削弱,甚或有全军败亡之虞。是故愚弟考虑,今次出兵倭国,我军当以步骑为主力,不能过分依赖战车火炮,便打算不日即向朝廷上呈奏疏,奏请从顺义王所部购买良马五千,将我军骑营扩编为骑兵旅。若论‘操’练指挥骑兵,天下之大,可堪与我兄比肩之人只怕也是寥寥无几,这个旅长之任,就要委屈我兄屈就了。奈何旅长只是四品职衔,而我兄却是三品,不先告知我兄,愚弟也不好贸然上奏朝廷,此其一。其二,骑营扩编为骑兵旅,急需大量‘精’通骑兵战术的军官将佐,万望我兄在‘操’练之时便倍加留心,从严选将练兵,一俟朝廷将良马解送朝鲜,便着手扩编军伍。”
亦不刺这样的‘蒙’古汉子,不用说是直肠子,想想俞大猷说的十分在理,明***器固然天下无敌,但对后勤补给的依赖‘性’很大,远征异国,当然比不上找来几包粮草就能继续作战的步兵和骑兵。因此,他慷慨表态:“你们汉人有句话说的好,叫做‘士为知己者死’。连‘性’命都可以舍弃,志辅兄何必要说什么三品四品的话!”
注:藤原经资——镰仓幕府末期的有名武将,任镇西奉行,兼任“三前(曰本‘肥’前、筑前和丰前,皆为当时的藩国)两岛(对马岛、壹歧岛)”守护,在元军入侵之际担任防御军总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