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宅里温暖如春,曹节、刘欣儿、大乔、小乔、小迪、林莞几人都在。
后宫有规定,一个月的时间里,刘峰需抽出十天在曹节那过夜,剩下的二十天看心情,但大体上还算公平,每位美人都有三到四天的时间。
不过相比一个月来说,这点时间还是太短了些。
此刻能多待一会,自然不愿错过。
眼见侍女端着几个盘上来,里面有七八个菜,不算奢侈。
在场的人,都絮语说些家常,当提到儿子的时候,刘峰却起了心思,目光炯炯,说着:“长子快两个月了,也该起正名,就叫刘允慎吧。”
定了定神,又说着:“六岁开蒙,以后不论男孩、女孩,都要读书,未来也好有个差事。”
他这么做自然是为了子孙着想,他不想重蹈明朝的覆辙。
把子孙养成米虫,规定只有太子才有资格进行系统教育,其他人到年龄就赶到封国,以后非奉召不得进京。
并且对藩王进行限制,比如二王不得相见,不得预四民之业,仕途永绝,商路莫通。
喝花酒的浪荡子成为了贤王标杆,宗室成了不农不仕,被软禁于封地之内的寄生虫。
刘峰不想这样,这不但会成为朝廷的负担,更是让子孙坐牢。
到了明朝中后期,宗室贫贱又不得经商耕地,只得当长工,最后被冻死、饿死。
不过这件事要慢慢筹划,既要避免明朝宗室的悲剧,也不能让子孙为了权利自相残杀。
明朝再怎么说,除了朱棣之外,其他皇帝在接班方面还是非常平稳的。
用餐结束没多久,就见一名太监走了进来,低声在刘峰耳边说了一句。
刘峰凛然,知道情报司王峰前来汇报了,当即说道:“命他在外殿侯着!”
“是!”小太监闻言弓腰,随后趋步走出了内宅。
看刘峰仅仅待了一个时辰就要回去办公,几位美人都默然。
走到半途,就看见王峰带着几位吏员在一旁等候。
刘峰摆手,独自走在前面,到了一处殿中,偌大的宫殿显得有些空旷,“噼啪”触动机关的声音响起,一道道明亮的光柱洒进来,几位太监连忙把案桌清理干净。
刘峰没有说话,等案桌干净才坐过去。
一张扬州地图被铺开,经过两年多的侦查,此刻的地图已非常精准,从势力分布,到山川河流,无所不包,且制作精良,令人一目了然。
盯了会地图,就听一名吏员上前说着:“刚刚情报司传来消息,刘裕所在的丹阳郡的确有大批山越族出现,看规模不会少于一百万。”
“没有发生骚乱吗?”刘峰问道。
“回将军,暂时还没有这种迹象,山越族大多在山里居住,控制的耕地也只是在山区周边,面积少,影响不大。”
“那刘裕的反应呢?”
“刘裕正在调集一部分人马,似乎在防范。”小吏低声回着。
“果然和自己预料的一样啊……”
起身从软塌上站起,刘峰也在思考。
山越族降临可大可小,若只有二三十万人,影响还不大,若是总人数超过一百万,到时光带甲之士就不会低于二十万,这便是心腹之患了。
对刘峰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直接摆脱刘裕,全力攻打陈霸先。
吴郡对蜀汉太过于重要,土地肥沃,更拥有淡水湖太湖,从北到南,包含了镇江、常洲、无锡、苏洲、嘉星和湖洲六县。
在东部还有尚海郡,换句话说,只要吴郡拿下了,蜀汉就可以北据长江,南抵交州,西临丹阳,东靠大海,以如此底蕴,尚海郡将被四面围困,很难抵挡。
而尚海郡一下,形势就彻底逆转过来,他甚至有机会从崇鸣岛出发,北上占据楠通县,为将来占据淮河流域打下基础。
守江必守淮,这是历史总结出来的经验。
三国时,孙吴政权曾经划江立国,但争夺江北时在濡须口大败,从此基本不能对中原政权有所威胁,只有招架之功了。
有鉴于此,晋室南渡之后,对淮河防线特别重视,特别是各次北伐中,祖逖、桓温、陶侃等人能够与盘踞淮河两岸的流民武装和地方豪强以民族大义搞好“统战”,因此淮河成了东晋北伐的军事基地和军事防御的最前线。
苻坚也对这一防线无可奈何,最后在淮河的支流淝水边兵败如山倒。
魏国因有淮河而胜在濡须口,东晋因有淮河而胜在肥水。
这两个相反的例子充分证明了淮河流域的重要性。
刘峰想要蜀汉长治久安,必须走这条路。
围着地图看了一眼,刘峰不禁心中振奋,当即下令白起、黄忠、魏延、李晓四人整军备武,同时严令赵云加强戒备。
如今交州还未一统,尚有洪秀全从中作梗,以司马懿等人的谨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北上攻打闽郡,但也不得不妨。
赵云手底下拥有十万禁军,俱是精锐之士,抵挡对方的大军问题不大,更别说还有第三舰队从中帮衬。
……
时间飞逝,三月六日,天气,晴。
蜀汉城北门,原本进出繁忙的城门已被戒严,大队骑兵从此经过。
“这是……”远处围观人群中,有人面色复杂地盯着这支绵长的队伍。
“你怎么看?”离开人群聚集处,站在不远处的高地上,一人问着身旁的同伴。
被问之人皱起眉头:“比我们预想中的要早,看大军的方向,这是要攻打陈霸先?”
“应该不会错,这件事不能耽搁,必须马上将情报送过去,还有,跟着刘峰出征的军队要辨识清楚,绝不能出现纰漏,这对主公很重要。”
“我明白,大军出城后,你我二人就跟上去,但不能离得过近,免得被他们起疑。”
“正是如此!”二人小声交谈着,两双眼睛也在观察着出城军队。
他们是专业探子,在蜀汉城潜伏了半年之久,对各大军队了解甚深。
看此次出征的规模,最少也有三十万,可谓精锐尽出,肯定是抱着一鼓作气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