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线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漂流地球 > 第五十三章 地质时期年代和珠峰岩石的化学

第五十三章 地质时期年代和珠峰岩石的化学(1 / 1)

资料:

两种高度:登山者登上的是总体高度,尼泊尔等使用登山者采用的雪盖高(总高)8848米(29029英尺),200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的岩面高(裸高即地质高度)为8844.43米,2010年起承认两种高度的测量数据。除了是海拔最高的山峰之外,它也是距离地心第五远的高峰[1]。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非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k㎡,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着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516米,

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尔和印度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珠穆朗玛峰较近的一次测量在1999年,而世界各国曾经公认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于1975年测定,是海拔8848.13米。

2005年5月22日中国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珠峰的岩面高为8844.43米(精度控制在±0.21米之内,峰顶冰雪厚度为3.5米),而峰顶位于中国,同时停用1975年8848.13米的数据。[2]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34℃。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人注目。

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和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1975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在中国登山队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精确地测定了它的高度,并绘出了珠峰地区的详细地图。

第四次珠峰综合科考正在紧张地进行。地质学家在珠峰地区采集到了拉伸变形的岩石样品,经过分析测算发现,在1300万年以前,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可能比8848米要高出很多,曾经超过12000米。

我想,像太平洋水底的火山,水蒸发后,喜马拉雅山逐渐露出水面,水面降低到现在的海拔。海面。

此次珠峰综合科考地质组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研究员告诉记者:“此次科考在珠峰地区的不少地方都发现了拉伸变形的岩层,证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确实存在断裂带,而珠峰就在这个断裂带上。”

我想,较最早的地球时,底部水溶液中的被压固体移动,产生拉伸变形的岩层,水蒸发后,喜马拉雅山逐渐露出水面,水面降低到现在的海拔。海面。

据丁林研究员介绍,珠穆朗玛峰在岩石结构上分为三层:珠峰层、黄带层和北坳层。从发现看,北坳层曾经发生过巨大的岩石变形和地质变化。“根据我们的观测和计算,珠峰北坳层岩石的拉伸率为150%左右,发生拉伸变形的年代大约在1300万年前。”丁林研究员说:“这意味着珠峰的高度在那时可能比现在要高很多。”

在珠峰地区海拔4700米左右的地方,记者随丁林研究员看到了岩石变形的典型地带。裸露的山体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S”状岩层,这些岩层原本是连续平整均匀的,由于拉伸和挤压作用变成了这个模样。我想,在水下时,易拉伸挤压。

由于地球不是完整的圆形,因此即使珠穆朗玛峰虽然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但是它的峰顶却不是距离地心最远的一点,这个特殊点为南美洲的钦博拉索山。而从海底山脚算起,世界最高的山峰是夏威夷的冒纳凯阿火山,高度为10,203米。

2015年6月15日,国家测绘地信局称,尼泊尔地震导致珠峰地区向西南方向移动3厘米,高程方向基本没变化。同时,2005年至2015年10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约4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以每年约0.3厘米的速度上升,10年位移40厘米、上升3厘米。[6]

两种高度

登山者登上的是总体高度,尼泊尔等使用登山者采用的雪盖高(总高)8848米(29029英尺),200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的岩面高(裸高即地质高度)为8844.43米,2010年起承认两种高度的测量数据。

雪盖高:有利于研究冰雪厚度变化和全球大气变化,也是登山者采用的。地质高度:有利于研究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和下降(在1300万年以前,珠峰曾经超过12000米)。

生物物种

编辑

珠穆朗玛峰山顶终年冰雪覆盖,冰川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雪线(4,500~6,000米)南低北高。南坡降水丰富,1,000米以下为热带季雨林,1,000~2,000米为亚热带常绿林,2,000米以上为温带森林,4,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北坡主要为高山草甸,4,100米以下河谷有森林及灌木。山间有孔雀、长臂猿、藏熊、雪豹、藏羚等珍禽奇兽。

植物

珠峰自然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2348种,其中被子植物2106种、裸子植物20种、蕨类植物222种,苔藓植物472种,地衣植物172种,真菌136种。

作物

农作物品种繁多,有小麦、青稞、荞麦、鸡爪谷、玉米、马铃薯、豌豆、油菜等。牲畜品种有牦牛、黄牛、犏牛、马、骡、驴、山羊、绵羊等。

动物

哺乳动物53种,鸟类206种,两栖动物8种,爬行动物6种,鱼类5种。据不完全统计,已知的药用植物资源达50多科160种。保护区内不仅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还有极其丰富的农作物品种资源及畜种资源。[7]

气候条件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10]

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无常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强劲的西北寒流控制,最低气温可达-50℃,平均气温在-30℃左右。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这里是风季过度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过度至风季的秋季。在此期间,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是登山的最佳季节。由于气候极度寒冷,又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据珠峰脚下的定日气象站的无线电探空资料表明,在海拔7500米的高度上最冷在2月,其平均气温为-27.1℃,最热是8月,平均气温-10.4℃,年平均气温为-19.6℃。

珠峰登山最着名的是珠峰周围的夏尔巴人,分布在尼泊尔、中国等,他们在尼泊尔是最着名的登山带路人。

夏尔巴人就是因为珠峰的登山而闻名世界的。

珠峰的岩石化学成分

2008-02-08回答

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主脊中段的中(国)―尼(泊尔)边境,组成峰体的岩石自下而上有三部分:最小部的基座是地质上所称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岩石全部为变质较深的各种片麻岩,近年来还发现有麻粒岩的报道,南北出露宽度达50―100公里。这套变质岩的总厚度达2万米,其年龄现在还不能肯定。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科学家们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曾对这套岩石作过年龄测定,获得了12个单矿物钾―氩年龄、6个铷―锶年龄、5个铀―铅年龄。根据这些数据,科学家们得出结论,认为这些岩石至少经历过两期变质作用。第一次变质作用的年代为6.6―6.4亿年前,第二次变质作用发生在2―1千万年前。之后的测年工作再也没能发现有老的变质年代,全部为喜马拉雅期(2―1千万年前)的变质年代。不过,根据各种地质学方法的对比研究,一致认为这套岩石形成的年龄是老的,应该属于地质上的前震旦纪(大约8亿年前),因为印度地质的基底岩石形成于17―18亿年前,在11―9亿年时又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改造;而喜马拉雅山在地质历史上是印度地质的一部分,其基底岩石的形成过程与印度地质完全是一致的,当然形成时与今天的面貌完全不同,最早它们是一套泥质、泥砂质的沉积岩,后经几次变质才成为现在的面貌。

峰体中部有一条浅黄色岩石绕山腰一周分布,酷似腰带,故此早期曾被命名为“黄带”。该层岩石厚度不大,仅几十米到200米厚,是一些浅变质岩石。它的下部为各种片岩,上部为成分极其复杂的结晶石灰岩。它的年龄至今还没有确切的资料。由于它盖在下面8亿年前的岩石之上,同时又被上面已确定年龄的岩石所覆盖。所以,可以推测它的年龄应该介于8亿年前到5亿年前之间的一段时期。

组成峰顶的岩石是近千米厚的石灰岩,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变质特征和地层层序都同珠穆朗玛峰北坡一些地点的结晶石灰岩相似。根据对采自珠峰顶和8500米高度处的结晶石灰岩所进行的铀―铅年龄法定年结果,其年龄分别为4.1―5.15亿年前,即地质时期的寒武纪―奥陶纪之间。同时,这种岩石在珠峰北坡许多地方又被含早奥陶世化石的地层所覆盖,所以可以肯定珠峰顶的结晶灰岩的时代应属于地质上的奥陶纪早期。至此,构成峰顶的岩石时代之争获得了圆满的结果。

各种片麻岩:这些岩石至少经历过两期变质作用。第一次变质作用的年代为6.6―6.4亿年前,第二次变质作用发生在2―1千万年前。之后的测年工作再也没能发现有老的变质年代,全部为喜马拉雅期(2―1千万年前)的变质年代。最早它们是一套泥质、泥砂质的沉积岩,后经几次变质才成为现在的面貌。

中文名二云母花岗片麻岩

产地珠穆朗玛峰。

成分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

分类岩石-变质岩。

分类:岩石-变质岩。经过熔融的地球状态的。

产地:珠穆朗玛峰。

成分: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

特征描述:黄色及深灰色相间,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等。

片麻岩

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中粗粒变晶结构和片麻状或条带

状构造的变质岩。

关于片麻岩的含义及其与片岩的区分标志﹐各国岩石学家的看法不尽一致。英国和美国主要根据岩石的构造(片状或片麻状)来区分片岩和片麻岩﹐北欧一些国家主要根据长石含量来区分﹐长石含量高的为片麻岩﹐含量低的为片岩。在中国﹐片麻岩指矿物组成中长石和石英含量大於50%﹐其中长石大於25%的变质岩。片麻岩的原岩类型和形成条件比较复杂。按原岩主要有下列类型﹕

富铝片麻岩。

由富铝的黏土质岩石经中高级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石英﹑酸性斜长石﹑钾长石和黑云母组成﹐常含夕线石﹑蓝晶石﹑石榴子石﹑堇青石等富铝变质矿物﹐当SiO2不足时﹐可出现刚玉﹐富碳时可出现石墨。

斜长片麻岩。

由中﹑基性火山岩及火山质硬砂岩经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及绿泥石﹑云母﹑角闪石等组成﹐可含少量辉石﹑石榴子石等矿物。常见类型有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

碱性长石片麻岩。

由酸性火山岩及长石砂岩经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等组成。

钙质片麻岩。

由钙质页岩及部分中﹑基性火山岩﹑凝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斜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透辉石﹑阳起石等矿物组成﹐可含方解石﹑白云石﹑方柱石﹑钙铝榴石等矿物。片麻岩的进一步命名﹐可按特征变质矿物﹑片柱状矿物和长石种类进行﹐如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夕线石榴钾长片麻岩等。片麻岩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显生宙的造山带中均有大量分布﹐在世界各大陆如北欧的波罗的地盾﹑北美洲的加拿大地盾﹑非洲大陆﹑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华北陆台等地均有分布。片麻岩中常赋存大量非金属矿产﹐如石墨﹑石榴子石﹑夕线石等。片麻岩可做建筑石材和铺路原料。

一种变质岩。

通常为中-高级变质作用的产物。具明显的片麻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和各种暗色矿物(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组成。根据岩石的物质成分可分为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碱长(二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等。还可依所含矿物种类进一步分为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其原岩类型比较复杂,可以是正常沉积岩(粘土岩、粉砂岩等),也可以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各种侵入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由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片麻岩

片麻岩是一种变质岩,而且变质程度深,具有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有鳞片粒状变晶,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其中长石和石英含量大于50%,长石多于石英。如果石英多于长石,就叫做“片岩”而不再是片麻岩。片麻岩主要包括三种类型:黑云斜长片麻岩、二长花岗片麻岩和A型花岗质片麻岩,地球化学判别结果表明它们的原岩均为火成岩。

片麻岩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中粗粒变晶结构和片麻状或条带状构造的变质岩。

关于片麻岩的含义及其与片岩的区分标志,各国岩石学家的看法不尽一致。英国和美国主要根据岩石的构造(片状或片麻状)来区分片岩和片麻岩,北欧一些国家主要根据长石含量来区分,长石含量高的为片麻岩,含量低的为片岩。

在中国,片麻岩指矿物组成中长石和石英含量大于50%,其中长石大于25%的变质岩。片麻岩的原岩类型和形成条件比较复杂。

片麻岩一种变质岩。通常为中-高级变质作用的产物。具明显的片麻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和各种暗色矿物(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组成。根据岩石的物质成分可分为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碱长(二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等。

还可依所含矿物种类进一步分为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其原岩类型比较复杂,可以是正常沉积岩(粘土岩、粉砂岩等),也可以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各种侵入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由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对中国冀东地区水系沉积物42种化学元素含量的统计中发现,随岩石年龄增大其铋含量线性降低,如跑马场组(相对年轻)140(含量单位10-9,下同),拉马沟组116,三屯营组103,上川组98(相对较老),而年龄只有1.2亿年的燕山期石英斑岩铋含量则高达264。这一规律得到了陨石和月球的印证,如月球平均0.1(46亿年)、月球表面1(46—31亿年)、普通球粒陨石3、南极灰色片麻岩40、地壳170—200(46—0亿年)。

如此看来,冀东变质岩分布区,铋含量最低处就可能是最古老陆壳之所在。1:20万青龙幅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原始网格数椐图上,迁安县商庄子一带(东经118°40′35″,北纬40°10′00″)便存在着我们百般寻觅的铋的最低含量区,其最低达10×10-9(考虑到水系沉积物的表生富集作用,其岩石中的含量可能更低)。

中国商庄子一带具有奇异的地球化学特征,那就是在不大的范围内,既出现超基性岩标型元素(铁、铬)又有基性岩标型元素(钒、钛、钪)、酸性岩标型元素(钨、钼、铯、锡、锆、钇、镧等),甚至碱性岩标型元素(嫁)的正异常。其中钛、铁为全青龙幅最高值,它们多为大离子亲石难熔元素,变质过程中不易流失,说明该区经历过更高级更多次的变质作用。

月球地质学研究表明,月球玄武岩的共同特征是:缺失在相对低温下易挥发的元素碳、氮、硫、氯、汞、锌和铅,富集难熔元素钛和锆。月海玄武岩无论在分布、熔融温度范围和化学组成等方面,都与地球上的玄武岩相似,但比地球玄武岩富含铁、镁和钛,而贫碱性金属,铬的含量及难熔元素也较地球玄武岩为高。通过对比,商庄子片麻岩与月球玄武岩有诸多相似之处。月球在大约31亿年前便基本停止了地质活动,其岩石总体上说比地球上的要古老得多。

中国商庄子片麻岩为斜长紫苏花岗岩(或浅色二辉麻粒岩),无独有偶,据F.N.Kamenev(1990)报导,南极恩德比地法菲山斜长紫苏花岗岩的铅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它们是南极最古老的岩石,年龄约为40亿年,这是原始地壳的残块。

4岩石分类

岩石;依不同的形成方式,可粗略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

火山岩:流纹岩;粗面岩;响岩;英安岩;安山岩;粗安岩;玄武岩

浅成岩:斑岩;霏细岩;细晶岩;伟晶岩;玢岩;粗玄岩;煌斑岩

深成岩:花岗岩;正长岩;二长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辉长岩;斜长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石岩

沉积岩

碎屑岩:砾岩;角砾岩;砂岩(又分为长石砂岩、杂砂岩);泥岩;页岩

火山碎屑岩:集块岩;凝灰岩

生物岩:石灰岩;燧石;硅藻土;叠层岩;煤炭;油页岩

化学岩:石灰岩;白云岩;燧石

变质岩

接触变质岩角页岩:大理岩;石英岩;硅卡岩;云英岩

区域变质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混合岩;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板岩

动力变质岩:糜棱岩

5主要类型

富铝型

由富铝的黏土质岩石经中高级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石英、酸性斜长石、钾长石和黑云母组成,常含夕线石、蓝晶石、石榴子石﹑堇青石等富铝变质矿物,当SiO2不足时,可出现刚玉,富碳时可出现石墨。斜长片麻岩。由中、基性火山岩及火山质硬砂岩经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及绿泥石、云母、角闪石等组成,可含少量辉石、石榴子石等矿物。常见类型有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

碱性长石型

由酸性火山岩及长石砂岩经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等组成。

钙质型

由钙质页岩及部分中、基性火山岩、凝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斜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透辉石﹑阳起石等矿物组成,可含方解石﹑白云石﹑方柱石﹑钙铝榴石等矿物。片麻岩的进一步命名,可按特征变质矿物、片柱状矿物和长石种类进行,如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夕线石榴钾长片麻岩等。

片麻岩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显生宙的造山带中均有大量分布,在世界各大陆如北欧的波罗的地盾、北美洲的加拿大地盾﹑非洲大陆、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华北陆台等地均有分布。片麻岩中常赋存大量非金属矿产,如石墨、石榴子石、夕线石等。片麻岩可做建筑石材和铺路原料。

结构差别

片麻岩具有清楚的带状,它的这种层理不像片岩等可以沿着层理劈成薄片。片麻岩的颗粒较粗,有些含有大量石英和长石。片麻岩上的条状是由岩石中不同比例的矿物分布形成的,比如深色条带中含镁铁质矿物,浅色条带中含长石、石英物质多。另外,颗粒大小也可产生条带状。片麻岩分布很广,都会常常见到这种岩石。它们可以做建筑用石料,还常被用来做铺路石。正片麻岩是火成岩变质后形成的,而副片麻岩则是由沉积岩变化而来。

变质1

认为它们是变质沉积岩,根据是一些含夕线石、堇青石、石榴子石等富铝矿物的长英质片麻岩与比较均匀的、含黑云母和角闪石的灰色片麻岩,呈互层状共生。因此,认为它们是长石砂岩、硬砂岩和富铝沉积岩等经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所形成。

变质2

认为它们是变质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其化学成分可以与绿岩带的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相比,属英安岩-安山岩成分的钙碱性火山岩,经变质和变形作用所形成。

岩百

认为它主要是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深成侵入体经变质和变形作用形成,根据是在灰色片麻岩中可见未变形和未叶理化的英云闪长岩呈岩枝状斜切较老的岩石,它们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岩明显不同。

7主要成因

片麻岩主要包括三种类型:黑云斜长片麻岩、二长花岗片麻岩和A型花岗质片麻岩,地球化学判别结果表明它们的原岩均为火成岩。不同类型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各不相同,反映它们的原岩具有不同的形成与演化历史。

黑云斜长

黑云斜长片麻岩以负Eu异常弱,甚至出现明显的正异常(δEu=0.60~1.45)、强的Ba正异常、无明显的Sr异常为特征而明显不同于其它类型的片麻岩。其地球化学的总体特征类似于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双峰式火山岩的酸性端元。

二长花岗

与黑云斜长片麻岩类似,二长花岗片麻岩中轻、重稀土元素之间的分馏程度也较强(La_N/Yb_N=6.3~17.2)。

但以强的负Eu异常(δEu=0.27~0.54)、强的Sr负异常和弱的Ba负异常为特征。明显不同于黑云钭长片麻岩。

A型花岗

A型花岗片麻岩的稀土模式及蛛网图的形态类似于二长花岗片麻岩,所不同的是前者Nb、Ta负异常相对较弱。区内几种类型片麻岩的ε_(Nd)(t)值差别不大,反映它们的原岩之间可能有一定的成因联系。

共性与差异

它们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都集中在2.0Ga左右,表明它们的源区主要为早元古代的地壳物质,且岩性比较均一。推测二长花岗片麻岩与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原岩是同源异相,而A型花岗岩是在大规模Ⅰ型花岗质岩浆形成后,由脱水的紫苏辉石质残留下地壳物质再次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

8判别结果

编辑

岩相学特征表明正片麻岩为含石榴钾长花岗质片麻岩、黑云钾长(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多硅白云母钾长(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含磁铁矿钾长(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含角闪石钾长花岗质片麻岩、二云钾长(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含磁铁矿二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含石榴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及基本不含暗色矿物的钾长花岗质片麻岩。副片麻岩为绿帘黑云斜长(二长)片麻岩、绿帘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含石榴绿帘黑云斜长(二长)片麻岩、含石榴黑云斜长(二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二长)片麻岩、含石榴石白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二长)片麻岩、角闪绿帘黑云斜长片麻岩、多硅白云母斜长(二长)片麻岩、二云斜长(二长)片麻岩、含石榴二云二长片麻岩、含磁铁矿二长片麻岩、含磁铁矿黑云二长片麻岩。

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正片麻岩的SiO2含量普遍偏高,为73.56%-79.01%,Al2O3含量为10.49%-13.75%;TiO2、Fe2O3、FeO、MnO和MgO的含量明显偏低,其中Fe2O3为0.26%-2.56%,FeO为0.09%-1.13%,MgO为0.01%-0.63%;岩石明显富含Na2O、K2O,强烈贫钙,Na2O+K2O的含量为6.20%-9.15%,K2O的含量为1.26%-5.67%,CaO的含量为0.08%-1.59%。正片麻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Eu呈中等-强烈的负异常,弱-明显的轻重稀土分馏,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Th,高场强元素Ti、Ta和Nb表现为明显的负异常,而Hf和Zr则为明显正异常。

3000-3500m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具A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记录了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苏鲁地区的花岗岩浆事件,表明新元古代晚期扬子板块北缘的构造属性为大陆裂谷环境。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3000-3500m副片麻岩SiO2含量相对偏低,且变化范围大,Al2O3、FeO、Fe2O3、MgO和CaO的含量明显高于正片麻岩,其中SiO2含量为55.38%-78.5%,Al2O3的含量为10.99%-20.09%,FeO的含量为0.4%-6.04%,Fe2O3的含量为0.14%-3.86%,MgO的含量为0.05%-4.83%,CaO的含量为0.22%-7.39%。

稀土和微量元素的特征表明副片麻岩Eu异常差别大,存在从强烈到中等再到弱的负或正异常,与正片麻岩明显不同,稀土含量变化大。虽然多数副片麻岩的Ti、P呈明显的负异常,但其异常幅度明显小于正片麻岩。副片麻岩的原岩具有多种来源,部分可能为形成于板内或火山弧环境酸性火山碎屑岩,部分为形成于弧前(弧后)盆地或大陆边缘的走滑盆地的含泥质的长石石英砂岩。

正、副片麻岩锆石微区记录了详细的年代学信息,其中正片麻岩的锆石核部206Pb*/238U年龄大于750Ma,表明花岗岩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副片麻岩的锆石核部206Pb*/238U年龄为659-313Ma,表明原岩继承性碎屑锆石来源的复杂性。正、副片麻岩的含柯石英包体的锆石幔部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27±2Ma、228±5Ma,表明超高压峰期变质发生在晚三叠纪。

正、副片麻岩的锆石边部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09±3Ma、213±6Ma,代表了苏鲁地体折返过程中的角闪岩相退变质年龄。正片麻岩的锆石微区年代学特征证明了正片麻岩是新元古代花岗岩原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和角闪岩相退变质的产物,不是榴辉岩和副片麻岩发生“部分熔融”和“钾交代”的产物。

中国地质博物馆片麻岩藏品图片图片描述:中国固阳的片麻岩(Gneiss)的标本照片。暗绿色灰白色;中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为长石、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1]收藏单位:中国地质博物馆

黄带:

它的年龄应该介于8亿年前到5亿年前之间的一段时期。

岩石绕山腰一周分布,酷似腰带,故此早期曾被命名为“黄带”。该层岩石厚度不大,仅几十米到200米厚,是一些浅变质岩石。厚度不大,仅几十米到200米厚,

结晶石灰岩:

近千米厚的石灰岩,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变质特征和地层层序都同珠穆朗玛峰北坡一些地点的结晶石灰岩相似。

我想:水中才有晶体结晶条件。可以肯定珠峰顶的结晶灰岩的时代应属于地质上的奥陶纪早期。

从熔融到液态地球,溶剂蒸发一部分,岩石出现。

最新小说: 至尊仙道 与君AA 慕安安宗政御 刘玥甄六兮寅肃_ 宋倾城郁庭川 名门嫡姝 凤九儿战倾城 永恒武道 望门庶女(全本) 战神狼王于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