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可能当你翻到山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回望之下,可能会觉得这一边更好。
有些事情你越想忘记,就会记得越牢。当有些事情你不再拥有时,你惟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当一个女人极度渴望她的意中人出现,但他总是没出现的时候,她的潜意识就会令他装扮成心目中的那个人”
如果她还时不时的出现在山坡上,代表她对过去有着一丝期许。如果她忍不住哭出来,代表她总算要和心里的那个人说再见了。当她最后总算可以笑出声来的时候,代表她总算重新站立起来了。
介于大理和吐蕃之间有一处小镇,茶马古道赐予了它今日的繁华,只要问起过往的商客,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里因桃花而得名,小镇叫桃花镇,里面有一间特别的客栈,叫桃花客栈,听某些商人说这里是家黑店,因为总有一些商客总会从这里莫名其妙的消失,但是来这里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因为这里有一位风靡万千商客的桃花掌柜,那些大胆的商贾总想去试试,看看这朵桃花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邪乎。
吴永麟总算恢复了往日的笑意,听着措姆离口中关于这位桃花掌柜的各种掌故,总会开怀大笑好一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吴永麟忍不住念出了风流才子唐伯虎的《桃花诗》,张虎听得一愣一愣的,和自己的师兄待久了,他会觉得自己也会变得瞬间高雅起来,如此朗朗上口的诗句,他这样的莽汉也毫不费力的记了下来,他想得是回去之后能够在红袖显摆一番,自己那个未来老婆这方面可没少数落自己。
“吴兄弟,我们为什么非得去大理冒这没必要的险呢?我觉得单单去为了和他们谈茶的问题,派几个商贾去就行了。”
“大理现在的皇帝可是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文安帝段正淳之子,是金大侠《天龙八部》中的原型人物),他可是威震天下的‘六脉神剑’的传人......”
吴永麟的话匣子一打开,所有的人都围拢了过来,听他滔滔不绝的讲着类似于‘桃园三结义’的侠、义、情,措姆离对于故事的精彩程度赞不绝口,张虎,罗平阳等人更是如痴如醉,就连茅子兴明知是吴永麟自己杜撰的,最后也忍不住拍手称快。
“措姆兄,不妨给我讲讲真的大理国史吧,或者讲讲属于段正严的故事,你看这帮兔崽子,现在完全没把去大理当成一回事了,一个个都想去抱得美人归,自以为自己像个英雄,我可真怕这帮心比天高的家伙摔个大跟斗。”
“大理国相对于我们吐蕃要复杂一点,之前是由大理洱海地区的乌蛮和白蛮(白族先民)为主体的名族建立了南诏,南诏之后又先后出现了长和、天兴、义宁三个短暂的由白族为主体名族建立的地方政权,最后,也就是高氏把政权还给段正淳之后,国号由原来的‘大中国’复为‘大理’,但大权已由高氏掌控,此后高姓贵族世袭为相,执政大理国政大权,段姓有国无权,高姓有权无国。”
吴永麟接着措姆离的话说道:“其实对这个国家的过往我也略知一二,算是对措姆兄的一种补充吧。
很早以来,西北一带就是氐羌民族的主要聚居之地。约在周秦之际,这些氐羌民族逐渐退居于陇山山脉之中,而以天水一带古所谓秦州或者陇州的地方为其中心。汉武帝时于其地置天水郡,王莽改为填戎,汉明帝时改为汉阳郡,魏晋以后置秦州,统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武都、阴平六郡。大理段氏的祖籍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在天水,相应的,他们很有可能是氐族的后裔。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受到战争、气候、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西北的氐羌民族不断的向南迁徙。他们迁徙的路线主要由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三道而下,到达成都附近以后,一路沿着岷江而下自五尺道进入云贵高原,另一路则取道邛崃自灵关道南下。
段氏起源于元魏之末段延没蛮,他正是在这个时期南迁到此处的,初为‘渠帅’---即以段氏为核心的南迁氐羌部族的首领。至段凭时,入朝(当时在唐初),拜为云南刺史。其后,段氏一族世任唐代要职:段左领大将军,段子光试太仆卿、长川王,段子英率府遂郡王、神营州兵马使,段秀试太常卿。
以段凭为首的一族谋求向外发展,出仕唐朝;而以段俭魏先世为首的一族则就地壮大势力,投靠了南诏。至皮罗阁时,有段道超者得封国师,段氏势力在此时迅速膨胀。至阁罗凤,于是出现了像段俭魏这样权势极重的段氏显贵。与段俭魏同时,段寻佺、段全葛、段附克、段君利等人先后为阁罗凤所倚重,分别为清平官、大军将。
段氏当时为了笼络人心,把死于新修水利的段赤城神话成了‘洱河龙王’----洱河有妖蛇名薄劫,塞河尾峡口,兴大水淹城。王出示:能灭者,赏尽宫库,子孙世代免差役。有段赤城愿灭蛇,缚刀入水,蛇吞之,蛇亦死,水患息,王建寺镇之,以蛇骨灰塔,名曰灵塔。
这个时期已经代表段氏的影响力已经可以在各方面与旧有的张、李、赵、杨诸姓并驾齐驱了。
南诏政权之后的郑买嗣的“大长和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存在的时间都很短,相互更迭时往往伴随着血腥的杀戮,这样往往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汉裔白蛮的段思平在杨干贞的“大义宁国”的末期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祖上虽然簪缨世家,威名显赫,但是到段思平出生时,家道中衰,已成为没落贵族---蒙清平官忠国六世孙,布燮保隆之子。
段思平年幼时每日清贫度日,年纪稍长一点,又在山中牧羊为生。世宦家庭培养出了他的治世才干及文韬武略,而贫困的劳动生活,又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民众,体察民间的疾苦。由于段思平武艺超群,才干出众,最初被升为幕览,后来积功升至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
段思平经历了郑、杨、赵三家的短命政权,深谙获得各个民族支持的重要性。段思平深知,自己在通海建立的精锐部队还无法和杨氏兄弟抗衡,于是,他开始联络其他白族大姓,并让人暗中联系滇东三十七部,向滇东黑爨等三十七部借兵,并准备发动广大人民造反,好一举推翻杨氏政权。
杨干贞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在四方广派耳目,段思平为了避杨干贞的迫害,暂时离开洱海地区转移到其他地区从事造反的组织发动工作。
段思平经过七年多艰苦细致的准备工作,开始了正式发动了对“大义宁国”杨干贞的反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