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晨在朝中也是有关系的,老贾、靠山、陈不二这三个大佬都支持他,而且这回也是占着理的,他会害怕吗,肯定不会。
“民妇李吴氏明明有意扰乱朝廷大计,应该细查一下,看是站在她背后的人是哪个,说不定可以顺藤摸瓜钓到大鱼!”宋晨的话句句在理。
“宋晨,本官看你是多想了吧,此女半年前没了官人,就是想讹你点钱,改善一下生活而已!”白脸老者真是奇葩,法官居然替被告找完美的不在现场证据。
宋晨心中腹谤不已,看不出来这个白脸老者口才还真是一流。
“李吴氏如此步步为营,一个没有什么见识的民妇能有如此深思熟虑?”宋晨质问道,此时吃瓜群众终究是站在了正义的一方,看清了李吴氏的真面目之后纷纷力挺宋晨。
“李吴氏,你是因为新近丧夫所以才出此下策的吧?”白脸老者的脸皮真的挺厚的,哪有这么发问的。
“大人,确实有这个原因,民妇没了当家的,生活无依无靠,才想替自己赚点养老钱。还有这个人花言巧语,民妇一时糊涂才买了他的债券,后面后悔了,才干出这样荒唐的事情来!”说完这个妇人嘤嘤哭起来,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要说李吴氏也是很有一套,说的这些话,每一句听起来都是那么的生动,既博人同情,又同时向敌人泼脏水。
这话让人浮想联篇,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宋晨在引诱这个俏寡妇。
哇,宋晨总算长见识了,原来话还可以这么说呀。
“诬告终究就是诬告,大人,此次债券的发行,朝廷是大力支持的,如果因为你的个人好恶,而引起了不可逆转的挤兑,我想上面肯定会彻查的!”宋晨知道必须来一点狠的了。
“大胆!”白脸老者又习惯性地拍了拍惊堂木,宋晨这个威胁可是实打实。
虽然此人得罪了留梦炎,与整个士大夫阶层对立起来,不过还有三个朝中重要人物是站在他一边的,必须得做做样样子,这样才好交待。
“民妇李吴氏堂上做不实之言,现在马上收押,退堂!”白脸老者终究在这个小辈手上吃了一瘜,所以气冲冲地回到后堂。
李吴氏听到要蹲班房,立刻开始嚎起来。
事后宋晨问谢国明怎么说服这么多村民前来做证对付自己邻居的,谢国明倒没有藏着掖着,说有两点原因一是李吴氏在村里人缘太差了,据说和丈夫死前就和好几家男人有染,怪不得来的女性这么多。二是他说有一件好事等着他们,宋晨听到这个心里就提到嗓子眼上了。
这谢国明不会是猪队友,如果贿赂村民替自己做证,那他迟早都会被人逮住这条小辫子的。
还好,原来是半价买债券的吸引力。
对了,这不是人人都可以买的吗,不过这谢国明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把它说成一项重利引诱他们。
这不会让人抓住把柄的,还顺便把债券推销了,一箭双雕。
谢国明还看出了宋晨的困扰,告诉他这群村民都很富裕,买几十贯的债券对他们来说就是九牛一毛。
宋晨不由得对‘南宋首富’竖起大拇指,居然把这群村民弄成了投资人。
后面几天事情自然进行得非常顺利,十万贯的目标就这么达成了。
按照之前的约定,募集成功之后临嘉马路就可以正式动工。
不过还有一大问题困扰着宋晨,那就是劳动力不足,本来也有许多老临安报名的,可修公路是重体力活,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劳动力。
可小临安们呢,从小生活在天子脚下,他们要求也高,至少要月入三贯对他们才勉强有吸引力。
可宋晨预算有限,定的是月钱二贯,这样一人一月的工钱提高一贯,听着不多,仔细算算就晓得要多耗多少贯了。
工程至少需要一年的工期,那就需要近二千个劳动力,那么一月就要多付二千贯,一年就是二万四千贯,这就会严重超出预算。
不是宋晨太吝啬,现实如此。
威淳四年,三月祭丑,淮河大水。
淮东西路的大部分地方完全被大水淹没,沿着到临安土路望去,全是看不到头的逃荒之人,他们的神情绝望,面有菜色,脚下的路被连续几天的大雨淋成了稀泥地。
像这样的场景,在南宋还有好多地方。
朝堂上,还是那个一上朝就盼着喊退朝的皇帝,哈欠连天地看着下面的臣子们,脑袋里全是退朝后要干的事情。
“皇上,临安最近几日街道上布满了逃荒的百姓,可能构成不安定的因素,臣请出动禁军驱赶!”御史中丞章鉴出班奏请。
他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都叽叽喳喳地讨论,却不肯表态,这几天饥饿的灾民与临安的本土居民发生冲突几乎没有中断过,杀人案都有三起了,伤人抢劫更是几十起,偷窃更是数不胜数。
其实几乎大家都是像章鉴这么想的,只是不敢堂而皇之在朝堂上讲出来。
还好,终于有只出头鸟把这件不敢提又必须提的事情摆到朝堂上来了。
把可怜的灾民赶出临安城,这对自己官声影响可是极坏,章鉴不愧是个敢于直谏之人,这回他当的这个出头鸟,大家双手欢迎,他们自己就不用当这个恶人了。
“章御史,淮西百姓才遭水灾,无家可归,你居然想把他们赶出去,实在有违圣人之道!”说话的人宋晨也认识,就是上回那个白脸老者,浙西制置史、知临安府的陈宜中,这个好名之徒立刻出来义正言辞地指责。
不得不说这些话很漂亮,不过这话谁都可以说,就他不能说,因为作为知临安府的,临安的治安就是他的职责,他不站出来说话就得了,相反还要趁机刷声望,实在是可耻!
说实话陈宜中的立场的确伟光正,要是宋晨在这里,都只能附和这个敌人。
可见政治是复杂的,有时正确的事情不一定对,对的事情不一定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