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线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遗憾的1884 > 第五十四章 新技术新装备5

第五十四章 新技术新装备5(1 / 1)

()“河”字号登陆舰全长62米,宽10.5米,吃水2.2米,标准排水量为743吨,满载排水量1095吨,主机为2台柴油机,功率2880马力,最大航速14节,人员编制68~84人;可运载5辆中型坦克。【百度搜索Www..Com会员登入无弹窗广告】

原型舰装备一门40毫米口径的博福斯高射炮,露天甲板的中部,另外均匀分布着4门20毫米口径高射炮,以及一些12.7毫米口径勃朗宁高射机枪。

人民海军接收后,又加装了自卫武器:三门37毫米双管舰炮、两门25毫米双管舰炮,并加装了布雷轨。

LCI,即步兵登陆艇,在人民海军中服役的共十五艘,其中两艘为起义艇,三艘来自原国民党海关,其余征调自招商局,或从香港购买,其中服役于华东军区海军的登陆艇,都以华东地区的著名集镇命名。

该型艇全长48.5米,宽7.2米,吃水1.7米,满载排水量250吨,主机为两台柴油机,功率1320马力,最大航速11节,人员编制54人。

自卫武器为一门40毫米舰炮、两门20毫米舰炮。

LCU,即通用登陆艇,在国民党海军中以“合”字号命名,人民海军建立后共拥有约十艘左右,其中有两艘还参加了一江山岛登陆战。

该型艇全长36.3米,宽10米,吃水1.5米,满载排水量320吨,主机为三台GM6-71柴油机,总功率675马力,最大航速10节,人员编制19人。可运载三辆轻型坦克。自卫武器为两门20毫米舰炮,一挺12.7毫米机枪。

三少爷的海洋地域战略,使得以后的陆战队将会在太平洋、印度洋、加勒比、波斯湾、红海、大西洋,甚至是黑海、里海都有大量的登陆作战任务,所以他的陆战队也需要这些类型的登陆舰艇,其中最大数量的是L**,外形还是与原型舰基本相同,只是船底形状做了改动,设计成浅V型滑行型双层船底,尺寸大小、吃水都基本一样,排水量稍大些,标准排水量八百吨、满载排水量一千二百吨。

也是采用柴油机动力系统,三台一千六百马力的柴油机,可以使其最大满载航速达到十六节,巡航速度十四节,经济航速10节、续航力五千海里。

第一级L**的建造数量是十艘,使用一段时间后,再优化设计,第二批再建造十艘。【百度搜索Www..Com会员登入无弹窗广告】十年后,在第一代使用基础上,再设计新一代的L**。

第一级L**还是“开口笑”舰艏,上甲板有一个活动式的下降踏板,便于上甲板装载的车辆可以沿踏板下降到底舱,从舰艏舱门直接登陆。

所有登陆舰艇的更新换代都遵循使用、积累经验、改进、优化设计这一原则。

而且这次他大规模设计建造登陆舰艇时,还规定了各级舰艇最大吃水深度、最大舰体宽度和最大满载航速16节、巡航速度14节,那是便于护航编队统一速度。

他对霉菌把最大航速都搞成11节,成为德国人和日本人的“慢速靶船”极不理解,那是装载登陆部队和装备的舰艇啊,不知道是建造、运行成本的考虑,还是军火集团的险恶用心?是否是这些大量制造的“战时舰艇”利润较高?

LCI、LCU的设计也大体上与L**相似,都是以霉菌二战时的原型艇为蓝本设计建造,都是以柴油机为动力系统。现在主要以LCU的规格建造,还是改变了船底外形和动力系统,三台七百马力的柴油机,可以使其冲滩前获得较高的航速和机动性,也可以十四节的巡航速度伴随登陆舰队航行,只是远洋航行时,中途要接受补给船的补给。

第一级的LCI建造十艘、LCU建造二十艘,其武器系统都是一座双联装25毫米高平两用机关炮,布置在右边舰桥顶部,两部双145高平机枪布置在尾部左右两舷。

两种登陆艇都采用传统的全通甲板,几艘可以使用铰链和塔扣连接成为临时浮桥。现在这些登陆艇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登陆装备,以后再来说它的改进或重新设计问题。

今后88毫米十二管、十六管、二十四管舰用火箭炮定型后,L**登陆艇也都要安装两部以上的发射架,在抢滩前中后以火箭炮近距离覆盖敌前沿岸防阵地,或发射烟雾弹掩护、燃烧弹扰乱敌人,达到掩护登陆部队的目的。

今后的抢滩登陆战,登陆艇的登陆作战排列顺序是冲锋艇、登陆艇、LCI和LCU、L**和LST,以及远中近火力支援舰。

近距离火力支援舰:

在距离滩头三千米附近,一般由驱逐舰担任,由跟随登陆部队的海军炮火引导员指示坐标,以130舰炮、火箭炮进行近距离火力支援,以杀伤为主要目标,以彻底摧毁敌软性火力点为重点目标;

配合支援的还应该有俯冲轰炸机和对地攻击机,或者在敌方没有有效的防空武器时,派遣空中炮艇和炮舰执行对地火力支援;

中程火力支援舰,距离滩头五千至八千米,或一万米至一万五千米,一般由轻巡洋舰担任,以152舰炮、大口径火箭炮,由跟随登陆部队的海军炮火引导员指示坐标,定点压制、摧毁敌岸防阵地的火力点和大型堡垒;也可以安排陆战队专门的火力支援舰,以152和203舰炮为主,主要是单位时间内高速发射的巨量弹药,以对敌岸防阵地进行火力杀伤和摧毁坚固工事,对敌集群目标进行火力覆盖;

远程火力支援,距离滩头一万米至一万五千米或两万米至三万米。

重巡洋舰以203至305舰炮,在空地引导员的坐标指示下,对大型、巨型堡垒和坚固工事进行定点打击,达到摧毁的目的,第二个射击任务,是在空中预警指挥下,遮断地后方对前沿的增援通道;

一万五千米至两万五千米是战列舰的炮击战列线,任务目标与重巡洋舰一致,担负的遮断任务要比重巡编队多一些。

在这种编排顺序下,LCI和LCU是没有必要安装太多的火力支援武器的。

三联装的130、152毫米舰炮,和两种原理的光学测距仪,在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测试后,也定型了。

这次火炮的倍径再次提高到五十四。

其中一个困扰舰炮所所有设计人员的三联装齐射时,弹着点散布大的问题,也被三少爷的一个小指点就解决了。

那就是BB党们都知道的三联装齐射时,中间一门的发射时间延迟那么零点三、四秒,防止其发射时,炮弹出膛时的空气激波相互干扰,从而影响其弹道轨迹,造成落点散布大,射击精度低的毛病。

炮管还是传统的电渣重熔炮钢和套筒式炮管,但是,增加了外部水冷却系统,以保证炮管的寿命和冷却。炮弹采用全装技术,穿甲弹弹重三十公斤,高爆弹弹重二十八公斤,炮弹气动外形就完全是“枣核形”的了。出口初速每秒720和860米,最大射程一万三千和两万一千米,散布范围直径三百米左右,有效射程一万折和一万五千米,散布范围直径一百二十米左右,最佳射程八千米,散布直径八十米左右。

130三联装炮塔全重五十二吨,长九米五、宽九米三、高七米二,三层结构,炮塔炮室单管备弹量九十发,总备弹量二百七十发,第二层弹药室六倍备弹量,合计单管五百四十发、炮塔一千六百二十发,第三层弹药室十二倍备弹量,合计单管一千零八十发、炮塔三千二百四十发,总计单管备弹量一千七百一十发,炮塔备弹量五千一百三十发,以三十公斤计算弹重,炮塔弹药总重一百五十四吨,加上炮塔全重,总装备质量二百零六吨。

计划中的第一级轻巡,全舰四座主炮炮塔一共配备弹药六百一十五吨,主炮四座炮塔全重八百二十四吨,主炮炮弹两万零五百二十枚。在采用新式模块化装填技术后,一个模块十枚炮弹,装填时间在二十秒内,理论上每个炮位的储备弹药,不间断装填所需要的时间是五十七分钟左右,实际所需时间一百分钟左右;理论上每个炮位发射完自己的储备弹药,需要七十八分钟左右,实际发射时间需要一百分钟,如此计算,全舰主炮作战时间大致在两百分钟左右,也就是三小时二十分钟。

这两款中等口径的舰炮,舰炮所、自动化所的工程师们都按照老板的要求,设计了机械化、导轨式的半自动装弹机,以及高速的水平旋转、高低俯仰机构,完善了随动系统。

在自动化所的帮助下,其自动化程度已经是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所能够达到的最大限度,要想再有根本性的突破性发展,就只有等晶体管计算机问世后再说,这个期间最多就是可靠性和精度上的小幅度提升。

测距仪呢,是把后世英国人的“合像式”和德国人的“体视式”两种测距仪,都复制出来,由集团的光学所“研制”、北美投资光学设备公司制造。

为重巡配置的是基线十米和八米规格的,为轻巡配置的是八米和六米,为标准型驱逐舰配置的是六米和四米,为三少爷的首款战列舰预备的也是十米基线的测距仪。

※◎※◎※◎※

求推荐!求收藏!

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动力!

请参与与剧情相关的调查活动!

※○◎※○◎※

遗憾的188454_更新完毕!

最新小说: 红警之崛起南洋 皇家娱乐指南 大唐无双皇子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温柔坠落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绝对征服系统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超能暴乱 解构诡异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