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过完,半透明的我又变成了全透明,然后就是在家燃烧生命,把时间都用在写作上,还有网络聊天,真的,聊的多了我感觉我都自己很会了,有莫名的自信去接触任何一个女孩子,但我还是没胆子做恶事!
我在家写书,我妈给我打电话,她认为比起当个作家,现在发段视频当主播更容易赚钱,可没了段视频,难道就没人看文字了吗?
我觉得短视频确实会对文字市场造成一些冲击,但它不会完全取代文字。视频和文字只是信息的不同载体罢了,它们各有各的优劣。
就从制作成本的角度来看,写文章的难度远比做视频要低。写文章的过程大致是“选题-写大纲-找素材-成稿”,然后最多排一下版就可以发出去了。
而对视频来说,“成稿”只是个开始,脚本完成之后,还需要拍摄视频素材和后期剪辑。
这其中就牵涉到很多细节,比如对于素材来说,你要考虑拍摄的画面应该如何构图,光线应该怎么打,收音效果如何,是否后期配音……摄影本就是门学问,不是有专门的摄影师么。
而对剪辑来说,除了最基础的剪辑、配乐、配字幕,你可能还要考虑调色、转场之类的问题,切分镜的节奏也要把握好,不然就会很突兀……后期剪辑也是门学问啊,不然就不会有专门的剪辑师了不是么。
制作过程已经很复杂了,设备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写文章不需要很高级的设备,早些时候用纸笔,现在用一台带ord的普通电脑就可以完成了。用一万块的电脑和三千块的电脑敲出来的文章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文章质量主要看作者的水平。
而对拍视频来说,除了作者的水平,设备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用手机拍可以是可以,但想要更清晰流畅的画面,免不了要入相机。买相机穷三代不是诓人的,每个部件都是分分钟几千块上下……入了相机还要有更好的云台、话筒、打光灯……
以及剪视频对电脑的配置也是有要求的,配置低的电脑不仅剪起来很卡,渲染也很慢,还动不动就崩溃……哦,差点忘了,剪辑软件也是要钱的呢……
在制作的速度上,文字永远是比视频快的。公众号的小编可能一个人单枪匹马就能在几小时之内追完一个热点推出去,但短视频需要一个团队,而且就算不吃不喝连轴搞,可能也至少要一天才能做出来,在时效性上就差了一些。
有些热点的热度持续时间很短,吃瓜群众只想吃新鲜的瓜,除非短视频的二次创作引发了一波新的热度,不然等短视频做出来,热点早就凉了。
而从传播性来看,视频的传播却比文字容易许多。并不是所有人都识字的,更不用说有些人即使识字,也看不进长篇大论的文章……就是看进去了,也不一定能看懂……
短视频除了内容,还有声光的刺激,比枯燥的文章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所以传播性会更强。而且看短视频的时候也不太需要带脑子,视频自己会往后走,但看书的时候走神,读书进度就卡在那里了。
所以短视频的强传播性必然会对文字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我觉得有一部分文字市场是短视频获取不了的。
还有就是时下热点,追热点的本质是利用信息差获取流量,关键就在一个“快”字。除非拍摄者正好在现场拍到了一手资料然后把原视频发出去,不然二次剪辑是需要时间的,而在等渲染的时间,手速快的人已经把文章排好版发出去了。
虽然短视频也可以选择把有深度的文字念一遍做成视频,但不管是声音还是画面都会一定程度干扰到思路。而且有深度的文章即使被做成短视频,它的传播门槛也没有降低多少,因为它的内容依旧高深,而短视频的受众可能理解不了。对这些人来说,如果你不能在前6秒让他们产生兴趣,他们就会把你划走。
但其余偏向娱乐的文字市场就有些危险了,比如沙雕小段子,或者是条漫之类的。在这些领域,视频的呈现效果比单纯的文字+图片要好。虽然有些公众号会把配图改成gif,但动图怎么也没有视频动得直观不是么,而且还没声儿。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即使在通勤路上,播放视频也不会有明显的卡顿,流量包的价格也会更低,这一切都是视频生长的沃土,它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在视频的声光刺激下,即使文字依旧有着自己的受众,但刨去那些追逐热点的人,愿意深度思考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而这个时代,不管在哪里,都是那些愿意思考的人在赚不愿动脑的人的钱。即使在视频领域,创作者想做出高质量的短视频,也需要有扎实的文案、拍摄和剪辑功底,以及需要对传播学和心理学做研究……
所以短视频对人的影响,就是让愿意思考的人越来越富,让不愿动脑的人越来越穷,当拍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写作给我的感觉最好,时间都很好的利用,我把光阴写成字,记录在岁月里。
而且我个人也不喜欢看的d音和k手,一点营养都没有,我不想把时间都浪费在刷这种无聊的东西上面,有限的生命就该做有意义的事情。
某个心理学家发现(我记不住这位大佬的名字了),当我们想到未来的选择时,我们就很容易在今天放纵自己。
因为大脑会对可能完成的目标感到兴奋,甚至错把未来的目标当做已经完成的目标。这种乐观性让人确信,我们下一次能做出和今天不同的选择,所以今天会更心安理得地放飞自我。
《自控力》的第四章提到了一个耶鲁大学的实验。当学生们在短期回报和长期回报中做选择的时候,如果他们知道自己下周还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时,83.3%的人会选择短期回报。
其中67%的人心里觉得自己下次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当他们想到明天能弥补今天的过错时,第一次放纵时自己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负罪感。
……但当实验人员真的给了他们第二次机会,只有36%的人做出了和第一次不同的选择。
举这个例子我只是想说,勿以恶小而为之,放纵时间就是放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