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的淘汰机制是残酷的,但配套的训练保障和生活保障,好到让人咋舌。
住宿是公寓式宿舍,每人一间单间,同一个战斗小组的人比邻而居。
公共活动区域有沙发、有电视、有冰箱、有洗衣机,甚至有还有网络。
伙食是一天三顿自助餐,半夜还有宵夜供应。
豆腐脑有甜有咸,不管你是南方人 还是北方人,无论你好面食还是好米饭。
保管你只要走进食堂,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饭菜。
更夸张的是,饭堂里还有营养师盯着。
无声的记录下所有人的食量以及口味偏好,再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每周给出科学的饮食侧重建议。
至于训练方面,那就更夸张了。
以前在特战大队时,最多也就是制式装备的“训练弹自由”。
再一个油料供应方面,也不像普通部队那么紧张。
直升机有三架,除非是大型任务,永远有一架在保养,一架战备值班,一架机动待命。
库房里还有五辆山地装甲车,两辆是带有防雷功能的新型号,其余三辆是七十年代的老家伙。
虽然一天到晚的精心保养,但刘毅进入特战大队差不多小一年了,一次出动的机会都没有。
不动用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任务地点通常都是在边境地区的深山老林里,装甲车虽然越野能力强,但没有直升机方便。
再一个,就是太费油!
即使特战大队的油料供应还算充足,训练时开出来跑上几圈儿,加油单据足够让郑海肉疼半天了。
再看看336,主岛连同周围的几个小岛,共同组成了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
陆上有包括装甲车和坦克在内的各类机动车辆,海上有摩托艇、快艇、游轮,甚至还有两艘带机炮的小军舰。
机库里不但有直升机,只要你能过模拟训练,海上飞机就摆在那那里,打个申请就能让专项教官陪你上去抻吧抻吧。
武器方面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已经列装和还没有列装的制式装备。各国的常见枪械应有尽有,而且都在统训项目中。
就为了保证队员在任务期间,无论拿到什么枪械,上手就能用。
唯一给人造成困扰的是,336的射击类考核时,不会像其他同类部队那样,用制式装备。
而是现场抽,同类装备列表中抽到什么用什么。
对于一名职业军人来说,这样的规定,实在是让人又爱又恨。
岛上“奢华”的生活,把刘毅狠狠的震了一把后,他的密级得到了确认。
从而接触到了部分336过往的任务详述,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详细解读了这些资料,刘毅在脑中,终于对336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
再一个,就是对自己的实力和差距,有了一个清醒的认知。
随着时代的进步,特种兵这个词早已脱下了神秘的面纱。
普通老百姓即使没有当过兵,甚至没有接触过军人,也能形容出个大概来。
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普通战士用枪可以打四百米,特种兵能打一千米,厉害的能打两千米甚至更远。
普通战士一对一的搏击,厉害的一打二一打三,特种兵能一个打五个,甚至打十个二十个。
普通战士一口气能跑十公里,特种兵背着沉重的装备,可以没日没夜的跑。
如果再加上一些,影视作品里呈现出来的东西。
那就是特种兵能上山能下海,文能操作电脑当黑客,武能扛着导弹打卫星。
执行的任务,不是深入环境恶劣的无人区,就是情况复杂的异国他乡。
再就是渗透敌后,在四下尽是敌军的环境中,要么狡猾如狐,要么凶猛如虎。
了解更深刻的人会说,特种兵是一个将合作发挥到极限的团队。
在绝大多数时候,精通载具的,能用电脑的,枪打得准的和武功特别高的,绝不会是一个人。
一组人只有在团队配合的基础上,才有机会将个人能力,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刘毅在读过336的,部分有代表性过往任务案例后,发现现实情况,会更加复杂也更为残酷。
比如,某次秘密渗透任务。
前半程异常顺利,可最关键的环节上,一道电子安保门,拦住了行动小组的脚步。
稍一耽搁就错过了安全间隙,继而暴露行踪。
小组只能强行爆破突入,并成功拿到了目标样品。而后凭着优秀的单兵素质和配合,突破包围成功脱离与敌人的接触。
就在小组成员以为已经渡过了最大的危机时,他们的行踪被卫星锁定。
接着,一发小型战术导弹兜头砸下。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事后对任务失败的总结是,单兵素质没有问题,行动预案也没有问题,差的是技术。
因为,失利的核心原因是,没有第一时间破解电子门禁。
还有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失败案例,任务目标是抓捕一名重要的敌特谍报组织首脑。
任务前期同样异常顺利,在小组渗透到核心位置,开始突袭准备抓捕时,忽然遭到敌人强火力打击。
激战过后,只有负责外围接应的队员重伤撤离。
事后分析结果是,高度怀疑行动情报外泄。
但追查了好久,始终没有找到泄密源头和方式。
直到好多年后,那名谍报组织首脑落网,336方面才知道。
原来当时敌人掌握了一种,非常先进的数字化破译系统。
行动小组刚刚靠近,他们便捕捉到了小组的无线通信信号。
三十秒都没用上,频道加密方式便被破解。
也就是说,小组的整个行动过程,全部都在敌人的掌控之下。
敌人首脑不动声色的从小组的布控死角脱身,然后隐秘的调集手下的武装力量布下陷阱。
最后,忽然发难……
类似的行动失利,或着受挫的案例还有很多,虽然情况各有不同,但都说明了一个问题。
在现代高科技的背景下,个人勇武依然重要,但越来越多的时候,已经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了。
而科技的力量,日盛一日的得到凸显。
有人说,这是唯武器论。
任何高科技的东西,都是人造出来的,也是人在使用的。
科技不对等,并不能成为失败的理由。
我们的战士,可以潜伏在烂泥中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来躲避对方的红外热感侦查和卫星。
我们的战士,还能利用各种地理地貌,对各类型科技手段,进行规避和压制。
最终扬长避短,取得胜利。
这话……有道理!
但是,暂且不提战场环境有没有合适的规避条件。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线战士了解敌人技术类装备特点的基础上。
你如果连懂不懂,何谈操作,又何谈有针对性的规避。
凭着坚韧的意志,能破解数字门禁,还是能关闭带有多重认证的安防系统。
做一个粗糙但真实的比喻,你或抢或偷的搞来一辆车,连启动键在哪儿都找不到。好容易启动了,又搞不懂档位该怎么挂。
被人打死了,敌人还得笑话你一句乡巴佬……
刘毅此时就觉得自己是个“乡巴佬”。
以他现在的综合能力,在面对资料中的很多任务环境时,都完全无能为力。
以前只想着让自己变得更强,枪打的更准、体力更好、拳头更硬,反应更快,就能去执行更加困难和复杂的任务。
现在看来,那些更加苦难更加复杂的任务,远不止是你潜行厉害,还能打就可以解决的。
不管是影视剧还是小说中,总会提到特种兵深入敌后,执行斩首任务。
可真实环境下呢?
一组高清智能监视网络,再配上一架无人侦察机,就能让你费尽心机选择的狙击位暴露无疑。
因为多个镜头的立体叠加后,在智能算法的比对下,电脑很容易就能在图像信息中,标注出来可疑的点位。
想避过这种分析,也不是不可能,你必须要知道系统的判定机制,从而才能做出有效的规避。
而且,不管是镜头的清晰度,还是判定算法,都是在不断更新的。
硬件参数提升,或是程序员的一段代码优化,就可以让你几个月甚至更久的针对性训练,变为无用功。
同样的道理,你的潜行技术再优秀,能欺骗和避开的,也只是肉眼,包括借助工具的肉眼观测手段。
在多角度立体化的战场监控网络体系面前,你的那套东西还有用?
如果监控体系中,再加上一个全区域微震动预警呢?
不要说什么这么先进的技术,不是经常能遇到的。
所有尖端科技,最先被应用到的地方,就是军事领域!
而你的目标又是指挥核心,相应的技术不在那里使用,难道会装在战场指挥官的家里?
类似的高科技手段,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掌握或是应用这些技术的远不止军方,谍报组织、佣兵组织,甚至很多大型犯罪集团,都有一定程度的使用。
想要面对这样的敌人,我们可以没有能够与之对抗的技术,但必须了解他的发展趋势和原理。
再一个,336不是刘毅之前待的特战大队。
能进入336任务列表的目标对象,从来也不会是普通的偷入境毒贩,或是散兵游勇一般的毒贩武装。
他们所要面对的,就是这种武装到牙齿,且身处于科技化铜墙铁壁保护下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