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最是怀柔白桦林 > 第六十章 不辱使命为哪般(一)

第六十章 不辱使命为哪般(一)(1 / 1)

第六十章不辱使命为哪般(一)

小树林中与江起云一别后,马车继续行驶在回勇毅王府的小道上。

马车内。

慕怡衣靠在耶律桦的怀里,轻声问道:“起云他......他......”

慕怡衣一提及江起云,总会忍不住泪眼朦胧,情至切切。坦白说,耶律桦的内心深处,并不愿意从她口中,听到那些关心江起云的言语。

他承认,在爱情里,自己是有点“小心眼”。

“他来辽国已有数天了。你......你还念着他?嗯?”耶律桦轻轻打断了怡衣的话,语气有些酸意。

闻言,怡衣沉默着,不知道在想什么。既没有承认,也并未否认。只是,轻轻摇了摇头。神情,略略显得有些忧伤。

“唉!”耶律桦终是心中不忍,叹了口气,“我明白的,小傻瓜。方才在小树林里,你对他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

他的脸,贴了贴怀中女子光洁的额头。

他可不愿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子,陷入到思念其他男人的回忆当中。

于是,为了转移话题,也为了结束怡衣忧伤的心绪,耶律桦说起了江起云出使辽国,和耶律宗真谈判的事宜。

......

江起云到了辽国,见到辽兴宗的第一面,便开门见山,询问他辽国为何要陈兵宋朝边境。

出人意料的是,辽兴宗竟然指控,是大宋先违反了两国的约定。

“你们宋朝自诩为'天朝大国',标榜遵信义、守盟约,可是私下却做那违约之事。阻塞雁门,增设河塘,密布水网,修建城池,训练边民。你们做的这些事,又打算要干什么呢?”耶律宗质问道。

闻言,江起云心中了然。

这便是辽兴宗想“挑起战端,索要封地”的借口罢了。

江起云神情不卑不亢,解释道:“大王明鉴。阻塞雁门,是防西夏,并不是针对辽国。增加河塘、密布水网,是何承矩提出来的。何承矩何许人也?他是宋太宗年间的一位良将,可如今是宋仁宗当朝。”

说到这里,他双手抱拳,往祖国的方向恭敬地作了一揖,接着说道,“宋太宗年间的事,与今何干?此去经年,已然是相差数远。况且,增加河塘、密布水网,这件事发生在两国通好之前。辽王陛下,请恕臣直言,大王您将多年前的事,旧事重提,这......未免有失公允,也太过于混乱了吧。”

江起云向耶律宗真恭敬地行了一礼,继续说道:“您指的'宋朝修建城池',这根本就欲加之罪啊,实属冤枉,因为这只是修补老旧的城墙罢了。至于'训练边民',更是无从谈起,是为了补充军队的缺额,这不算是违约行为吧?”

“这......这......”辽兴宗一时语塞。

他做梦也没想到,宋朝这次指派而来的使者,竟然会如此能言善辩,倒是超出了他的意料。

“哈哈......”耶律宗真摸了一下两撇八字胡,朗声说道,“原来如此。听江翰林一席言,本王茅塞顿开。哈哈......”

......

说到这里,耶律桦脸上有钦佩的神色,对怡衣说道:“江起云若是不分辩,我和大王都不知道这里面的事。”

“然后呢?”怡衣问道。

“然后嘛......大辽的皇帝,岂肯这么容易就善罢甘休。”耶律桦叹了一口气,刮了下怡衣秀挺的鼻子。接着一边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一边跟怡衣娓娓道来。

......

但辽国皇帝的心中并不示弱,眼珠一转,笑着说道:“其实本王,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我辽国的大臣们,都谏议要兴兵讨伐宋朝。江翰林有所不知,本王常劝他们,与其打仗,还不如和谈。只要大宋给辽国土地就行,免得两国再生战乱。但如果宋朝不答应本王的要求,大辽再举兵进攻也不晚。江翰林,你站在本王的角度想想,本王对大臣们的规劝,是否有理?”

呵。

辽兴宗的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狼子野心,终于显露出来了。

只见江起云神情凛然,义正言辞地质问道:“辽国难道忘了澶渊之役?忘了我朝先皇宋真宗对辽国的大恩大德了吗?”

耶律宗真一怔,似陷入到了那场惨烈战役的回忆中。

“当时,辽国军队已然呈现出将要溃败之势。如果当年,宋真宗听了我大宋将领的意见,那么,当时的辽国军队说不定就全军覆没了。是我朝先皇仁义,不忍两国百姓继续遭受战乱之苦而网开一面罢了。”

闻言,耶律宗真没有承认,亦不否认。

他怔怔的,还在思考着江起云的话。

似乎......也不无道理嘛。

当时,大宋皇帝宋真宗御驾亲征,大宋军队确实是众志成城,士气恢弘,同仇敌忾。若是围追堵截,穷追不舍,那么,辽国说不定已被宋军踏平。

熄战的“澶渊之盟”,会不会签订,也犹未可知。更不会有这数年来,两国的相交往来与平静安宁。

江起云见耶律宗真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大约明白他心中的思虑。

辽兴宗方才不是借口说辽国的大臣们,谏议要兴兵讨伐宋朝吗?

呵。

好,那我就和你分析一下其中的利弊得失。

江起云略略思索了一下,继续说道:“大王您可能没想到。其实,辽国若与宋朝友好相处,只会对大王您有利,而辽国的群臣,将一无所获。如果两国开战,则刚好相反,仅仅是有利于辽国的大臣,对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啊,劝您打仗的人,分明只是考虑自己利益的人而已。””

“哦?”耶律宗真剑眉一挑,觉得江起云这番言论,倒是稀奇,不由诧异地问道,“此话怎讲?”

“想必您已经发现了,如今宋朝,国土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上下一心。辽国如果想打仗,未必就会取胜。而大王您作为辽国的皇帝,只有您要承担战争的灾祸。退一步说,即使辽国打赢了,又如何呢?无论输赢,都要损失兵马。卑职请问您,那些损失的兵马,由谁来承担?是大臣,还是国君?”

说到这里,江起云看了一眼辽兴宗,顿了顿,继续说道,“如果两国一直友好下去,宋朝每年贡献的岁币,尽归大王您一人。群臣未有好处。”

耶律宗真闻言,甚为吃惊,突然有种醍醐灌顶之感,不禁频频点头。

这位大宋使者,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

......

“我就知道,起云必不负所望!”

听到这里,怡衣终于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由衷感慨道。

“呵呵......小傻瓜,你以为江起云在交谈中,暂时略略占了上风,就能把辽王劝进去了?这样便结束了?”耶律桦摇头,笑着说道,“我们大王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人。除非能真正说到他心里,让他认可你。否则......否则等他冷静下来,回过味来......嗯,我说难听点吧,大王的变化无常,出尔反尔,已是常态。”

“啊?难道起云说的,还不够有道理吗?方方面面,均分析到位,令人信服。”怡衣疑惑地问道。

“呵呵......任何事,都不会那么简单。更何况,是事关两国利益的谈判。必是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各自为各自争取到最大的利益,才会罢休。”

陡然听到从耶律桦口中说出来的这一句话时,怡衣焦灼心绪,忍不住开始忐忑不安起来。仿佛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她既为江起云的安危担忧,又为大宋和辽国双方的关系,能否一如既往地维持,而感到担忧。

怡衣不由得柳眉紧蹙。

她忧虑紧张的神色,让耶律桦感到不忍和心疼。

“怡衣,你不要担心。”耶律桦柔声劝慰道,“其实,事情也并非如此糟糕。江起云他......”

坦而言之,耶律桦本来并不想多加谈论江起云的“丰功伟绩”。

在喜欢的女人面前,褒扬自己的情敌,这心胸,未免......未免也太宽阔了吧。他承认,自己是“小气”之人,可没那么大方呢。

可是,若不把江起云谈判的事,如实相告,恐怕怡衣就要寝食难安了。

这,才是自己真正不忍心看到的。

不过说实话,江起云也的确是临危不惧、智勇双全之人。面对辽王耶律宗真,尚能如此镇定自若、淡然处之,也着实令自己佩服,的确是从打心眼里感到佩服。

(注:澶渊之役,也叫澶州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北宋和辽国之间发生的一场战役,是宋辽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作战。

宋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九月,辽圣宗耶律隆绪及太后萧绰,亲率大军南下,一路攻城拔寨,兵临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宋廷震动。

在宰相寇凖的主持下,宋真宗亲征,双方隔河对峙。辽军主将萧挞凛出营,被宋军伏弩射伤致死,辽军士气受挫。王继忠乘间调停,主南北议和。他致书宋真宗,通报辽方有息民止戈之意。宋真宗也复书,愿息战以安民。辽要求收回后晋所割关南之地,宋则采取“寸土不让而不惜金帛”的方针。当年十二月,双方签订澶渊之盟,澶渊之役落下帷幕。

这场战役,结束了唐朝以来百余年来的动乱局面,使宋辽两国之间,维持了大约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局面。)

最新小说: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九零福运小俏媳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八零好福妻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谍海偷天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