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线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名门 > 第二十九章 碎叶风云 十

第二十九章 碎叶风云 十(1 / 1)

夜幕降临。长安紫宸殿的御书房内仍然灯火通明。张焕久久地注视着眼前的沙盘图。他今天下午刚刚得到了在碎叶北部失踪的两万大食军的消息。这两万军进攻阿史不来城未果。又转头向北绕过千泉山。进攻伊丽河腹地。占领妖龙城和伊丽城。扼断了北庭与碎叶的联系。但后来却忽然失踪了。这两万人的行踪使张焕深为忧虑。他很担心回纥会呼应大食的军事行动而大举进攻北庭。而这两万大食军就是侧应。不能说没有这个可能。否则大食两万人进军伊丽河流域又有何用意?

今天下午得到弓月城传来的消息。两万大食军的斥候在弓月城附近出现。形势的发展似乎证实了他的担心。大食有进攻北庭的迹象。

张焕背着手在书房里慢慢踱步。自从碎叶战役爆发以来。他每天都在关注这场决定大唐西域命运的战役。但事情的发展也有些出乎他的意料。那就是大食国力的强盛。从碎叶传来的鸽信。大食人先后动用了三十万大军。还不包括大食人最精锐的近卫

不仅如此。从战争爆发前的一个月开始。一直到现在。大食的各种物资的运送就从来没有断过。虽然大唐也是这样。但这几天张焕已经感到了一些吃力。问题是来源于淮河流域的内涝和关中的旱灾。今年夏末淮河雨水异常集中。导致淮河决口。十几万顷良田被淹。百万人受灾。淮河的问题还没有抚平。关中又出现了旱灾。从六月至今已经整整三个月滴雨未下。尽管朝廷从巴蜀和荆襄紧急调粮百万石应急。但不利的消息却在民众的心理上造成了恐慌。长安粮价已突破每斗百文。许多粮铺甚至出现了惜售的现象。

长安的太仓还有八十万石粮食。其次河东、巴蜀、山南、浙东等地也都还有部份存粮。但要维持到明年六月就有些紧张了。虽然陇右还有五百万石官粮。但那是为碎叶战争而储备。无论如何不能动。现在张焕担心的是北庭战争爆发。大唐的物资真的就有点捉肘见襟了。

无论如何不能再爆发唐、回之间地北庭战争。以大唐的国力现在无法同时应付两场大规模的战争。这是他的底线。

这时。一名宦官来报。雍王傅已经到了。在殿外候见。

雍王就是张焕的长子李琪。而雍王傅正是李泌。张焕精神一振。立刻令道:“召李学傅即刻来见朕。”

很快。李泌便匆匆走进了张焕的御书房。虽然李泌已经以雍王傅的身份渐渐参与了大唐的许多重大军国决策。但他仍一直保持着低调的作风。若非张焕召唤。他绝不会参与任何重要会议。今天张焕紧急召见他。他便知道。一定又是有什么重大事情要和自己商量了。

“微臣参见皇帝陛下!”李泌进来深施一礼。态度十分谦恭。

张焕点了点头。这是李泌地一个优点。无论是自己怎么重用他。无论重臣们怎么敬仰他。他始终保持着一种谦和的姿态。无论是对谁他都没有恃宠骄纵的态度。自己登基五年来。从没有听到过抱怨他的话。

“李学傅请坐。”张焕请李泌坐下。他也坐了下来。并不谈国事。而是微微一笑道:“朕听说琪儿最近颇为用功。劳累先生了。”

“雍王殿下是块一美玉。臣资质愚钝。仅能做一个识玉人。真正要让美玉发光。还需陛下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才行。”

张焕知道他是在含蓄地劝自己。便笑了笑。话题一转。来到了今天的主题上。“今天朕将先生请来。主要是朕想和先生商量一下回纥之事。”

“回纥?”李泌微微一怔。“回纥出什么事了吗?”

“现在还没有出事。但朕担心它会出事。”张焕轻叹一声。便快步走到墙前。刷地拉开了帘幔。露出一幅西域地图来。

他用木杆指了指阿史不来城。顺着两万大食骑兵的东进的路线一直指到了弓月城。“朕一直在关心两万大食骑兵的动向。他们原本是想夺下阿史不来城。但忽然又转变了主意。绕过千泉山直逼伊丽河流域。先后占领了妖龙城和伊丽城。今天朕刚刚得到消息。它地前锋已经出现在弓月城外。朕怀疑他们是想与回纥联合进攻北庭。如果是那样。朕很忧虑啊!我大唐目前的国力恐怕支撑不起两线同时作战。”

说到这里。李泌已经明白地皇上的意思。他是让自己想出一个不让回纥出兵地对策。李泌走到地图前。凝视着地图沉思良久。缓缓道:“臣以为这两万骑兵地最初任务应该是夺取阿史不来城。进军伊丽河只是临时决策。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夺取阿史不来城只是虚晃一枪。他们的真正目地是夺取伊丽河流域。但不管是哪一种理由。这里面都含有一种诡计。诡者。心虚也!如果大食人真的和回纥人达成某种协议。一定会堂堂正正的出兵。而不会象这般鬼鬼祟祟。让回纥人怀疑他们的诚意。”

“你的意思是说大食和回纥其实并没有什么协议。而是大食人故意做出一种进攻北庭的姿态。误导我们地决策?”

李泌点了点头。“我以为这和陛下企图取吐火罗地计策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不仅仅是想把陛下的准备接应碎叶地援军冻住。甚至还向回纥人发出一个强烈的合作意愿。说不定回纥人真的就会受不了这个诱惑而出兵北庭。此乃一箭双雕的计中之计也。大食人果然是个劲敌啊!”

张焕默默地注视着地图。他不得不承认李泌看得透彻。极可能就是这样。大食人利用回纥之势。仅以两万人的兵力便冻住了自己部署北庭的八万人。而疏勒的六万唐军又有吐火罗大食军的牵制。而且这小小的二万军或许还真能押中大彩。引来回纥人大举进攻北庭。

忽然。张焕若有所悟。他眼迅速一瞥。见李泌正捻须而笑。知道他已经有定计了。便佯怒道:“先生既有所思。为何又不说出来?难道还要朕求你不成。”

“臣不敢。”

李泌连忙躬身行了一礼。便坦率地说道:“臣考虑了上中下三策。可供陛下参考。”

居然有三策?张焕的眼里闪过了极大的兴趣。“先生请先说上策。”

“上策便是争取回纥的亲唐派。让他们劝说回纥可汗勿以大唐为敌。必然时朝廷还可以再送些粮食给他们。以笼络其

上策是阳谋。可行。但张焕却不想再送粮。回纥人是贪婪之辈。喂不饱地狼。送少了他反会记仇。送多了。不但会骄纵他索要更多的粮食。而且自己国内的百姓都还不够呢!他沉吟了一下。又问道:“那中策呢?”

“请陛下容臣先说下策。臣的下策就是继续向北庭调兵。以足够的兵力恐吓回纥人不敢擅自出兵。”

不等李泌说完。张焕便摇头否定了。且不说现在朝廷的财力再无法承受向北庭派兵。就算勉强派了兵。但回纥人机动性极强。他们若不打北庭。而是改为进攻朔方、河北。那又该怎么办?难道又再把兵调回来吗?关键还是要让回纥不出兵。

“先生就直接说中策吧!”

其实中策才是李泌真正的想法。如果说上策是阳谋。但中策就是针对上策的阴谋。他略略整理一下思路。方徐徐说道:“臣的中策其实就是张仪说楚怀王之计也!”

张焕似乎已经明白了什么。但他依然不动声色。让李泌继续说下去。

“昔日张仪利用了楚怀王贪婪地本性和摇摆不定的立场。许予楚怀王重利。诱其断了攻秦之念。这和今天的回纥何其相似也。回纥利用大唐和大食两国交战。尽取渔人之利。忽而娶大唐公主勒索大食。忽而纳大食之妹敲诈大唐。此典型的两面派手法。楚怀王之嘴脸。所以这次大食屯兵于弓月城。回纥必会有所动作。如果臣所料不差。应该是引兵而不发。狠狠敲诈大唐一笔。陛下就可利用他的贪婪和不定。许与重利。并佯以动作以迷惑其心。拖到碎叶战役获胜。陛下再命其以马匹来换粮。反之。若碎叶战役失利。陛下就真的兑现承诺。以谋求两家共同对付大食东进。”

张焕背着手。慢慢走到窗前。他凝视着窗外的夜色久久不语。此计可行一时。但从长远看。失信于回纥。早晚又会将其推向大食。他着实有些拿不定主意。

李泌似乎明白张焕的担忧。他笑了笑又补充道:“陛下或许会担心失信于回纥。臣也承认这个可能性极大。但臣却以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多地是由实力决定。张仪计骗楚怀王。天下人皆不言秦王失信。反而笑楚怀王愚蠢。这却是为何?同样。若大唐甲兵不全。就算每年送回纥百万匹绢。仁义施尽。它照样会挥刀南下、饮马中原。一如当年的安史之乱后。可若大唐实力强劲。哪怕哄骗它一百次。它还是会乖乖地替大唐牵马递鞍。陛下。回纥人从来都是信奉拳头硬。而不是心肠软啊!”

张焕半天没有说话。他忽然笑了。慢慢转过身。对李泌淡淡道:“朕不是担心这个。朕是秦王。而做此事之人应该是张仪才对。”

结束了与李泌地会商。张焕简单收拾了一下。准备回宫了。他的贴身宦官安忠顺今天生病了。暂时换了一名宦官。叫做马元英。十分机灵能干。原来是洛阳宫地宦官。三年前洛阳宫被关闭后。所有地宫女宦官都被并入长安大明宫。马元英被分配到张焕的御书房做清理杂物。他的聪明机灵使张焕慢慢记住了他。便把他调为自己的贴身宦官之一。由于他知尊卑、识好歹。和安忠顺等人处得还算融洽。

他将龙辇的车门打开。张焕坐了进去。马车便缓缓向内宫驶去。马车里可以点灯。但张焕疲惫一天。正好借这个短暂的机会闭目养神。他半躺在软褥上一直闭目不语。月光不是从车帘的缝隙里射出。照在他地身上。忽明忽暗。在前面侍候地马元英却显得有些忧心忡忡。他手中拿着一本奏折。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本奏折是户部门下侍中崔寓塞给他的。让他在皇上回宫地途中转给皇上。可现在他却拿不出手。

“有什么事么?”张焕眼睛微微睁开。他早就看出马元英心神不宁。

“陛下。刚才崔相国塞给奴一本奏折。让奴转给陛下。”

“为何早不拿出?”张焕的口气中已有不悦。

马元英慌了神。连忙结结巴巴地解释道:“是崔相国不许奴拿出。指明要奴现在给陛下。”

张焕一下坐了起来。是什么奏折竟让崔寓如此神神秘秘。“拿给朕吧!”

车里的灯点亮了。张焕接过了这本看似寻常的奏折。刚打开。里面的折叠好的副页却突地脱落下来。不是因为没粘好。而是它太长了。叠了四五折。脱落下一尺来长。

副页是执政事笔的相国和门下省附署意见的地方。一般而言只有小小的一页。上面有相国和门下侍中言简意赅地意见。而像这样一尺来长的副页还是张焕登基以来第一次见到。

张焕心中微微有些惊异。副页中署满了中书省的呈报印和门下省的批驳印。从这几张盖满了红印和写满了密密麻麻小字的副页中。便可看出中书和门下两省对此奏折的拉锯战。这可是从未有过之事。他翻了两页。脸色却一下子沉了下来。这竟是一本强烈反对碎叶战役的折子。

张焕又翻回最前面。看了看上折人的署名。武功县县尉鲁延。眉头不由一皱。竟是一个从八品的芝麻小官所上。虽然官职卑微。但他却是公开反对碎叶战争地第一人。

微臣已是第三次上奏。望陛下能听闻微臣肺腑一言

张焕阴沉着脸。一页一页地将奏折看到最后。啪地将奏折一合。扔在一旁。他心中恼火到了极点。奏折中尖锐地指出。碎叶银矿不过是一个借口。发动碎叶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为了满足上位者地虚荣和不切实际的帝国荣耀。却不惜耗尽大唐刚刚积蓄地一点点物力。中原坟茔未老。孤寡叹息声依旧。皇上却不计民生。举全国之力争万里边陲小城。盖非民之所愿也。

满足上位者地虚荣。上位者是谁。不就是指他这个大唐天子吗?一个小小的从八品县尉。竟敢指责他为满足虚荣而战。难道他不知道尊卑有序?难道他不知道碎叶银矿对大唐财政的重要吗?

举国上下皆为国之尊严而不计个人得失。满朝文武为之殚精竭虑。数十万将士抛妻弃子开赴西域前线。碎叶战役已成胶着态势。一举一动皆牵动着国人之心。而此人不献计献策参谋国事。反而公开指责此战为不义之战。若消息传到碎叶。动摇了军心和民心。几十万军民的生死存亡、万里江山的得失与否。现在正是万千安危集一线的关键之时。只可鼓劲而不可泄气。但此人不识时务地鼓吹战争不义。当真是众人皆醉惟他独醒吗?

张焕劳累一天。早已疲惫不堪。现在却突然跳出一个搅局者。他心烦意乱之下一时怒不可遏。此人不严惩。必将引来更多危害大局之人。“来人!”他厉声喝令道。

马元英吓得心惊胆颤。缩在车厢一角大气也不敢出一口。这时。一名侍卫官纵马上前听令。“听从陛下之令。”

张焕却半天也没有说话。他虽为帝王。但任免四品以下官员却是相国和吏部的权限。他没有直接罢免权。这倒是其次。若立刻将此人革职。反倒会在朝中将此事闹大。不利于当前地战事。只有先冷处理。拖过这段时间再处置此人。

想到这。他一口气闷在心中。一摆手道:“没什么。朕有些累了。命车驾加速。”

龙辇加快了速度。驶过一座石桥。缓缓停在绫绮殿前。这里是皇后地寝宫。张焕每天回宫后。总是要来这里吃饭。裴莹也从太极宫回来不久。中午有宦官来报。宁德太后崔小芙病重。她立刻便去探望。整整陪她说了一个下午的话。

她正在安排晚膳。忽然宫女跑来禀报。陛下回来了。好像心情很不好。

裴莹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慌忙迎了出去。没走多远便见丈夫怒气冲冲而来。她连忙笑盈盈施礼道:“臣妾恭迎陛下。”

“皇后免礼!”妻子地笑容让张焕怒气稍敛。他忽然意识到朝中之怒不可带到家中。便出了口闷气。摆摆手道:“朕有些饿了。晚膳准备好没有?”

“臣妾已经准备好了。请陛下用膳。”

裴莹动作轻盈地转身回房。亲自为丈夫铺上一个坐垫。“陛下请坐。”

张焕摇了摇头笑道:“你别这么多礼了。让朕感到不自在。就像在国宴里一样。自己家里还是随便点好。“所以臣妾才亲自给你铺坐垫呀!”裴莹抿嘴一笑。又拎起酒壶。翘着小指给他斟了一杯酒。“难道去病没有家的感觉吗?”

妻子在身边伺候自己吃饭。感觉到它丰满而动人的娇躯和一丝淡淡的幽兰香味。这是他非常熟悉的味道。张焕地心渐渐宁静下来。一天的疲惫和烦恼都被妻子的淡淡温情抚慰得平平贴贴。他端起酒杯。慢慢地饮了

“去病先慢慢吃。我去看一下秋儿。马上就来。”

裴莹将丈夫安排好了。快步向门外走去。出了门。转一个弯便到女儿的房间。她推开一条缝看了看。见女儿侧身躺在帘帐里睡得正香。而她的乳娘正坐在一旁全神贯注地绣着金线荷包。没有发现皇后娘娘的到来。裴莹笑了笑。便悄悄把门关上了。

她惦记丈夫。便匆匆向餐堂走去。走到门口只见马元英愁眉苦脸地垂手站立。象犯了什么大错似的。她心中一动。便低声问马元英道:“陛下今天怎么了。心情好像很糟糕。出什么事了吗?”

“本来还好好的。崔相国给了陛下一本劝谏的奏折。陛下看了后心情就坏了。就怪奴多事。”马元英极为沮丧。早知道就不接崔寓地折子了。

裴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转身进了房间。见丈夫已经开始吃饭了。她慢慢走到近前。在他对面坐下笑道:“去病怎么不喝酒了。再喝一杯吧!臣妾也陪你喝一杯。”

“秋儿在做什么?”张焕扒了一口饭。有些含糊不清地问道:“怎么不来看她爹爹?”

“你今天回来晚了。小家伙等不了便睡着了。嗯!你慢慢吃。别噎着了。”裴莹给丈夫夹了一筷子菜。托着腮爱怜地望着丈夫狼吞虎咽的吃相。这才是她喜欢的丈夫。就像他在武威时一样。她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又给他的酒杯也满上。笑道:“琪儿却很用功。练字已经快两个时辰了。去病呆会儿吃完饭去看看他。你们爷俩好几天没见面了。下午他还说要向父皇学习呢!”

“是吗?他想向朕学什么。”张焕三口两口扒干净了饭。这才又端起酒杯饶有兴致地问道。

“学的地方可多了。比如学父皇的勤政。学父皇的节俭。学父皇的虚心纳谏等等。”裴莹抿了一口酒。微微笑道。雪白的脸庞顿时飞起了一抹霞红。

虚心纳谏四个字却戳了张焕地心一下。和妻子呆了一会儿。他一天的劳累和烦恼渐渐地消失了。适才地怒气也慢慢平了下来。他放下酒杯叹了口气道:“说起来有些着实让人恼火。这些天碎叶战事吃紧。大家省吃俭用支援前线。连皇后也带领后宫给将士缝制鞋袜冬衣。大家万众一心。可偏偏就有一个不识时务的人。一个从八品县尉上书抨击碎叶是不义之战。指责朕劳民伤财。本来这种反对意见不是不可以。如果在战前提出。或许朕不但不生气还会褒奖他。可现在战事正酣。他却大声反对。难道让碎叶地将士们向大食人投降?结束战争。就不是劳民伤财了吗?朕就是生这个气。事情已经发生了。大家就应该团结一心。就是要算帐。也应等战事结束后再来指责朕。偏偏这时候来。让人觉得他有哗众取宠之嫌。坏了朕本来地好心情。”

裴莹笑而不语。又给丈夫倒了一杯酒。“陛下是累了的缘故。今晚早点歇息。明天再处理此事。”

张焕端起酒杯。看了看妻子。“怎么。你觉得朕是冤枉他了。”

裴莹摇了摇头。“臣妾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好妄下结论呢!说不定他在战前就上了这个折子。只因人微言轻。直拖到现在才让陛下看到。”

张焕似乎想起了什么。他从一旁又取过那本折子。翻开第一页便看见被他忽略的一句话。微臣已是第三次上奏。望陛下能听闻微臣肺腑一言

第三次!张焕眉头微微一皱。他已经知道自己是冤枉此人了。但面子上却有些下不来。一时他沉吟不语。

裴莹见他已有所悟。便耐心劝他道:“陛下。再好的事情都不会十全十美。总会有不利的一面。也必然会有人看到它。为陛下指出它。这是好事才对。就害怕万众一心。人人都欢呼陛下圣明。到头来让陛下听惯了奉承。偶然出现杂音。陛下就会发怒。认为这是破坏大局。可陛下若真的处置了此人。恐怕将来再没人敢说实话。臣妾也常常听陛下言以太宗皇帝为榜样。殊不知太宗皇帝就是因为虚心纳谏而成就了贞观之治。陛下。臣妾肺腑之言。望陛下三思。”

“朕知错了。”张焕将手中酒一饮而尽。长长叹道:“其实我应该想到。既然朕能看到这个折子。说明相国们也看过了。如果真是哗众取宠。一个小小的从八品县尉地折子相国们还会呈上来吗?明天朕再好好和相国们谈一谈此事。今天朕真地有些累了。就在皇后这里歇息了。”

说罢。他将酒杯放下。站起身笑道:“歇息之前。朕要先去看看儿子。给他讲一讲朕和他一般年纪时的事情。”

“今晚臣妾会好好服侍陛下。”裴莹嫣然一笑。拉着丈夫地胳膊。夫妻二人快步向儿子的书房走去。

(注:回纥人就是今天维吾尔族人的祖先。世居漠北。846年被黠戛斯人所灭。分裂成三支。一支迁往吐鲁番和哈密形成今天的维吾尔族人。一支迁往东北与契丹人融合。一支南下形成汪古部。另外今天裕固族人的祖先也是回纥人一支。)

老高求推荐票。给点鼓励吧!

最新章节请百度搜索【*(7)78xs(8)78xs(小)78xs(说)*】78xs【()78xs.(7)78xs(8)78xs(x)78xs(s).()】

最新小说: 绝对征服系统 皇家娱乐指南 大唐无双皇子 红警之崛起南洋 超能暴乱 解构诡异全文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温柔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