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几日的时间里,联军第一、二路先锋军合兵一处进行整备,与吕布交锋中联军各部损失惨重:袁熙军折了张南、焦触二将;孙坚阵中黄盖重伤;王匡军折了方悦;甚至鲍信以及胞弟鲍韬都已战死,使得所部济北军群龙无首,更不用说士兵的惨重伤亡。
济北军以新兵为主,初次经过战场残酷与恐怖的他们心理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更何况胡轸、华雄等的西凉铁骑,和吕布、高顺等的羽林精骑、并州陷阵营带给他们的连番冲击使得他们士气已降到了最低点。
鲍信的战死,使得先锋军中其他将领不得不肩负起安抚这支散兵的职责,袁熙也是其中一员。
“现在的历史...已经发生了不少的改变。”袁熙暗暗念到,鲍信比起正史中的提前身亡,对于目前联军的情况绝非是好事。
“目前济北军情况如何?”袁熙向身边的军候蒋奇问道。
蒋奇回应道:“回少主,目前孙文台大人命部下程德谋将军为主节制济北军诸部,可允诚大人的战死使济北军士气低迷,目前已出现不少逃兵。”
袁熙神情严峻的点点头,那些初涉沙场的新军本来就怯于厮杀,没了主心骨,当联军其他人打算拿这支部队当做炮灰的风言风语也不时流传开来,他们又怎会用心作战?
不用说济北军,袁熙所部的勃海军乃至冀州各部的军卒,士气情况也不容乐观,唯独保持着良好斗志的部队只有袁熙这些年用心磨练出来的五十余亲随近卫骑兵。
当袁熙与蒋奇巡视济北军阵时,各曲部人心惶惶的表情都已写在了脸上,可正因为此,袁熙一打眼就瞧见了一支与众不同的队伍。
那不过是个下辖五个什的五十人队,装备以臂张弩和环首刀为主,在离火器出现在战场上还很久远的汉末,弩箭部队的重要性尤显突出,在春秋时期的兵车战法中就已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更何况汉庭与北方匈奴等游牧民族的骑兵对抗时,弩也是步兵有效克制骑兵的一种兵器。
虽然弩的训练过程远比弓箭手简短,新兵通过合理的培训也能更快成为用弩高手,而袁熙注意到的是那支弩兵队的神情和气质,虽然接连经历两番恶战,这支部队的人数仍能保证编制,而且他们面色从容,正有条不紊地收拾军械,准备操练,与周围那些将麻木、惊恐写在脸上的部曲相比较高低立判。
“将者,兵之胆也。”袁熙不由感慨道:“虽只是支五十人队,但观其军容仪貌,便可知统领此队的军官是个良才。”
军候蒋奇也是个善于统兵的,听袁熙所言闻弦声而知雅意,便立刻说道:“末将这就把此五十人队的伯长唤来。”
不一刻,这支五十人队的长官伯长便被唤来,他走到袁熙面前,行军礼说道:“末将泰山钜平于禁于文则,参见袁公子。”
于禁!原来是你,也难怪这支部队被打理的井井有条!
于禁于文则,三国正史中曹魏五子良将之一,而单论个人武勇,他的武名似乎比起张辽、张郃、徐晃、乐进四将要黯淡一些,可对于他的记述“毅重”、“善于统兵”等特性并不逊色于三国其他名将,就连曹操也曾对于禁发出过“虽古名将,何以加之!”的感慨。
在正史中数次战役中,于禁在最危机混乱的局势下迅速重整部队,在惨烈险峻的战斗中保持队伍士气和战斗力,以及统军刚毅稳重的能力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作为识人善用的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中唯一一个得到假节钺(出征中具有代理君王生杀予夺的极高权利)的名将,于禁治军的才华又怎是一句良将可以概括的?
“观于伯长所率队伍之军仪,足可知于伯长必将是善于治军的良将,某佩服至极。”袁熙开口便开始准备起拉拢工作,眼前这个于禁,就算比起目前经验浅薄的赵云,他的带兵能力可是出类拔萃的,袁熙又岂能将他放过?
于禁面色宠辱不惊,淡淡回道:“袁公子谬赞了,末将不过区区一员伯长。听将军号令,率队奋勇杀敌,只是末将的本分。”
袁熙嘴角一翘,说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为将者当统万军方可见其本事,如今于伯长大材小用,屈就为伯长一职,可愿得一良机,振翅于沙场之上,以成就为将者不世之名?”
讶异的神色在于禁脸上一闪即逝,他又淡淡说道:“末将不知公子所言何意。”
“很简单,如今贵部允诚将军不幸战死沙场,济北军群龙无首,人心涣散,伯长为济北军中伯长,虽有壮志却难得施展,实乃憾事。”袁熙进一步规劝到:“某愿请于伯长收拢人心,与我协力抗敌,伯长若收募百人,我愿表奏盟主父上任命于伯长升任屯将;若伯长收募五百人,则升任伯长为军候;若伯长收募千人,则升于伯长为牙将!他日同返河北,群雄逐鹿,于伯长必将扬名于四海!”
刚毅内敛的于禁也不由神色微变,袁熙这可是赤-裸裸地要拉他投效到自己麾下,而且还要他从济北军中拉起支队伍一同投奔他!
按常理说,袁熙这种行为有些不地道,联军中袍泽盟友刚战死,就如此迫不及待地拉拢他的手下和部队,难免会让有些人诟病。
但眼下可不是和人讲什么谦谦君子的时候,这个时候错过了于禁,那么这员名将十九八九还是要投奔到曹操手下,袁熙可不希望在若干年后与曹操的交锋中,于禁如史实般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而必须要趁此机会让他成为自己的强力手下。
而袁熙身边的蒋奇见自家少主又用老套路拉拢人才,这次心里倒不似那次收夏侯兰那样的腹诽,因为他眼见于禁所带的兵军纪严明,如果由他拉来支队伍管理一定会使袁熙军的实力大大加强。
“承蒙公子美意。”沉吟片刻后,于禁抱拳回道:“只是我军大多乃济北、泰山郡出身,允诚将军虽战死沙场,我部在讨伐董贼后还应返回兖州,有道是故土难离...”
“于伯长,你我都是聪明人。”袁熙打断了于禁,又说道:“方今天下不定,讨伐董贼仅仅是开始,为将者,其志不在一州一郡之内,你我为大汉军人,日后征战四方的机会都少不了,你一样,我一样,贵部所有军卒也是一样,某不过是向于伯长许下个机会,也必将重用于伯长这等良将,既然某如此坦诚布公,那么于伯长也莫要再与我绕弯子了吧?”
于禁再次陷入了沉默。
袁熙含笑静静注视着于禁,他相信自己许下的筹码足以让于禁动心,虽然袁熙也明白荀子“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的道理,可向于禁这种目前还是低阶军官的武将,他们最欠缺的就是一个在军中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于禁若是能拉来彪人马投奔自己,这便是袁熙给他从伯长的位置迅速升职的机会。
关键的是,袁熙注意到了自己的能力,于禁将可以不用在五十人队中苦熬,只要他能大展身手,比起在鲍信的手下,他将更快成就自己的武名。
果不其然,思索一番后,于禁又向袁熙行了个郑重的军礼,说道:“一切全凭公子所愿。”
“你小子,又在这里拉拢部下。”不知何时,孙策和赵云也来到此地,孙策对袁熙笑骂道:“在中牟时你就抢着收了那任俊和张奋的五百乡勇,如今又迫不及待地打起了鲍将军残部的主意,我说你小子的吃相未免有些难看了。”
袁熙淡淡地一笑,回应道:“孙兄说笑了,良将如千里驹,我虽无伯乐之才,亦不忍心明珠蒙尘。再者你我都是为了讨伐董贼,我如此做也是为凝聚我军的战力。”
孙策嘴角一撇,嘁了声道:“你就少跟我来这套了,不过看在我欠你人情的份上,也就由得你了。”
而赵云此时默不作声,他瞧了瞧于禁,又看了看于禁手下那面色严峻,自有股声威的五十人队,心中若有所思。
“再在这里僵持下去,联军本部也很快便要赶至此处了。”孙策转个话头说道:“吕布军骁勇,可届时我军以人数上的优势,也该能进逼虎牢了。”
赵云回过神来,说道:“可吕布之后,还有胡轸,另外听说董贼手下还有董越、牛辅、徐荣、段煨四部精锐,我军不知还要将面临多少场恶战。”
孙策和赵云正攀谈时,却见袁熙愁眉紧锁,并不言语,孙策向袁熙问道:“喂,你在想什么呢?”
袁熙长长舒了口气,说道:“我军真的很快能跨过虎牢关这道坎么?...”他记得在三国志中的记载,虽然现在历史已经开始改写,可由于联军各怀鬼胎的局面,似乎要按孙策和赵云的预想剑指董卓所在雒阳,恐怕还为时尚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