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名和吴家军不跪接圣旨,直接给王承恩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按理说不跪接圣旨形同谋反,应该命令锦衣卫把他抓起来问罪。【更多精彩请访问】
王承恩回过头看了看身后的锦衣卫千户,木着脸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他知道这件事情是想都不要想了,不要说锦衣卫真的敢动手抓人,就是说一句重话,非得把吴家军给逼反了不可。
王承恩突然想明白了,吴名这哪里是让我来检阅军队啊,分明就是在向我示威嘛,如今朝廷既无粮又无饷,统兵大将根本就不拿皇上的圣旨当做一回事,在这种情况下,真要是把吴家军给逼反了,那些大爷们说不定就正盼着有人能挑头起事呢,想让他们来攻打吴家军,恐怕没有一个人愿意来送死的。
王承恩有心想不宣读圣旨,就此返回京城,但想起离京之前崇祯皇上说的那些话,王承恩又犹豫了。如果此时不能拉拢住吴家军,皇上的大计可就彻底失败了,没有了吴名的支持,崇祯皇帝就会继续受东林党人的掣肘,大明朝就会一步一步的烂完。
看到两个人僵持不下,心思敏捷的庄敬航上前一步,对王承恩深施一礼:“王公公,军礼乃是军中至高无上的礼节,用这等礼节恭迎圣旨也不算不合规矩,这里是在军营,不是在行政委员会的办公室,是否可以变通一下?”
王承恩也知道,庄敬航这是在给他台阶下,人家说的也合情合理,军礼是军营里至高无上的礼节,而吴名和他手下地方战士都是武夫,用军礼来迎接圣旨,也不算是不合规矩。
虽然心里依然很别扭,总认为不行跪拜礼有点不合规矩,但庄敬航既然给了他一个台阶,王承恩自然也就见好就收了。好容易劝说吴名答应了皇上的两个条件,如果为了跪拜礼和这家伙翻脸了,那可就前功尽弃了。如果皇上知道他就为了这点事就不宣旨,虽然嘴上也会夸奖他几句,说他保存了皇家的体面,但在心里却一定会认为王承恩不会变通,误了他的大事。
作为一个太监,就是依附在皇家身上的寄生虫,一言一行都要维护皇家的利益,只有让皇上满意了,才能够长宠不衰,过着荣华富贵的好日子。一旦遭到皇上的记恨,轻则会被罚去守灵,重的就会被皇上寻个由头杖毙,一想到这一点,王承恩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寒战。
“咱家考虑到你们都是武夫不懂礼节,就不用行跪拜礼了,用你们军中至高无上的礼节迎接圣旨也不算违反规矩。”
吴名的嘴角泛起了一丝笑意,他知道自己在这一回合又赢了。是不是跪迎圣旨,表明上看着是一件小事,但是意义缺绝非一般。吴名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告诉天下人,我和崇祯只是一种合作关系,如果你好好的和我谈一谈,出的条件让我满意了,我就会为你做点事情,否则我的吴家军也不是吃素的,有本事你派兵来打我呀。
“王公公能够懂得变通,吴某人深感欣慰,如此就请王公公宣读圣旨吧。”
王承恩苦笑了一下,从身后小太监的手里捧过了圣旨,对着麦克风大声宣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也不知道是谁写的这份圣旨,简直就是不让人家听明白,吴名虽然也懂一点古文,但也仅仅是懂而已,他听起来都觉得很费劲,更不用说下面那些刚刚完成扫盲的士兵了。
看到吴名直皱眉头,庄敬航和邓谦很奇怪,这份圣旨写的很好啊,辞藻华丽,对仗工整,肯定是出自一个饱学之士之手,难道吴名听不明白?可是作为一个秀才,虽然文采方面比不上他们这两个进士,但也不至于听不懂吧?
其实庄敬航和邓谦哪里知道,不仅吴名这个秀才是伪造的,就连他的身世也是假的,说是懂古文,也只是略知道一些而已,根本就谈不上精通,论起文采来,可是比真正的秀才要差一大截了。
听着王承恩的公鸭嗓子,老家伙累的呼哧呼哧直喘,吴名也在暗暗的发笑,不就是要封我为山东总兵和忠诚伯吗?几十个字就能说明的问题,现在搞得像小脚女人的裹脚布似的又臭又长,即浪费了时间又耽误了事,很有意思吗。
“……封吴名为山东总兵,进爵忠诚伯,钦此!”
我的妈呀,宣读了半天只有这最后几十个字才有点用处,看到王承恩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吴名不由得咧了咧嘴,他仿佛有些明白了,大明朝为什么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原来就是朝中的大臣太能卖弄文采了,一句话就能说明的问题,他们非要洋洋万言,既浪费了时间,又让人云山雾罩的不知道所以然,文人的心思都用在卖弄文采上了,谁还去干点实事。
王承恩把圣旨双手捧到了吴名的面前,脸上换上了一副卑恭的微笑:“恭喜伯爷,贺喜伯爷,自我大明朝立国以来,除了皇亲国戚之外,二十岁不到就封爵的也只有吴伯爷您一人了。”
虽然心里不把崇祯当做一回事,但现在大明朝毕竟还是正统,能让崇祯封为忠诚伯还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不到二十岁的伯爷,这个荣耀可是够了大的,有了这个身份,再加上皇帝的默许,吴家军攻占整个山东,也就名正言顺了。
接过圣旨看了看,吴名发现这份圣旨所用的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看了看卷轴,竟然是用上好的犀牛角雕刻而成的。
看到吴名一直翻来覆去的在看圣旨,王承恩不由得暗自得意,傻了吧,从来没有见过圣旨吧,看来吴名也并不是像别人所说的那样桀骜不驯,对功名利禄还是很在意的吗。王承恩此刻也在听皇上暗自高兴,认为终于给吴名套上了一个笼头,至于吴名以后会不会造反,皇上会不会同意君主立宪,此时的王承恩有选择性的遗忘了。
其实王承恩哪里知道,吴名之所以要翻来覆去的看这份圣旨,并不是在研究圣旨上的内容,而是在估算这份圣旨如果拿到后世能卖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