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线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叶黄金 > 第二十二章 情迷宁照庵

第二十二章 情迷宁照庵(1 / 1)

这时,山中草木透着一股湿漉漉的味道。

看时间还早,又顺道,巫青便对农庐说:“我们去宁照庵玩吧。”

古茶树保住了,农庐一身轻松,就满口答应。

佛说,众生皆苦。却总有人苦中作乐。

在青莲镇的圣女峰隐藏着一座颇有名气的尼姑庵,名叫宁照庵,取“感而遂通,寂静照鉴”之意。

一般寺庙大多是琼楼玉宇,香火旺盛。而宁照庵恰恰相反,这里简朴小巧,也不烧香。尤其是庵内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似乎只待有缘人。

农庐和巫青前往宁照庵必经一条君嶂古道。

相传宋兵被元兵追杀,来到了这片山林,待元军赶到时,山中隆隆声响,加上蒙蒙雾气,元军不敢轻举妄动,随后撤兵。而置身山中的宋军卸甲归田,故名君障山。这“君”谐音“军”。

君障山下有个小村落,几百年来,村民沿着君嶂古道进入进出山里,山中柴火、野果俯拾即得,慢慢的,也就留下了这条山路。

早上的君嶂山,雾气腾腾,颇有烟雨江南的意味。

开始是一段平坦的路,农庐和巫青走得欢快轻松,紧接着就开始爬山,泥土路和由不规则大石头铺成的石路在脚底延伸,农庐走在前面感到脚下失稳。

放眼望去,山中弥漫着初春的气息。但枯叶稀疏,尚未散尽,脚下窸窸窣窣作响,故而落叶并未完全埋入泥土中。有些落叶在石头上,踩到极易滑倒。

农庐不断提醒身后的巫青,“小心前面树上有刺”,“小心脚下”。

这时他俩的注意力都放在脚下,不再是沿途美景,而是集中精力走好每一步。有的地方险峻至极,危途巉岩,他俩往往需手脚并用,才能努力抓住旁边的树木、藤蔓和岩石。

于是,农庐干脆给巫青弄个登山杖,让她方便登山,以防跌倒。此刻,他俩怪怪的,不得不伸出舌头,大口喘着粗气,全然不顾山间的湿气了。

前方有一大片野生竹林,像个迷宫。竹林大概占整个路途的三分之二。真可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竹林为天然生成,凌乱庞杂,毫无秩序。

山路上的泥土裹着石头,大小不一,竹子就长在乱石丛中,细长而凌厉,无疑增加了行走的难度。

途中岩石峭立,忽高忽低,两人的手要不停地剥开挡在眼前的竹子,脚下也得提防被卧伏的竹竿绊倒,那身子需要一点点穿过层层设防的竹林。

路,也似乎无法称之为路了,石头一部分掩埋在厚重的泥土中,时常会出来捣乱。他俩屏气凝神,农庐不停地提醒巫青“小心小心”。他俩艰难地行进在竹林中。

在快要坚持不下住的时候,终于看到了出口。农庐拼命地拉开竹子,与巫青奔了上去。这时,两人才放松下来,像散了架似的瘫在一块草坡上。

一会儿,巫青站起来,瞧见一汪碧水,说:“这是玄武湖吧。”

农庐也跟着起身,连声说“是的,是的。”

他俩爬上一块大石头,见远方山峦叠嶂,雾气氤氲。湖面波光粼粼,静若处子,恍若“山若青螺黛,水如碧玉簪”的意境。看到眼前的美景,他俩之前的辛苦似乎不值得一提。

巫青正靠着一棵大树,似在休息,又像在凝望脚下的湖水,那一路的艰辛在这片刻的平静中渐渐沉淀下来,暂时忘却俗世的烦恼,获得心灵的慰藉。

宁照庵,恰如这名字一样富有寓意:生于宁静,临湖照壁,庵得自在。

农庐和巫青不顾艰险,历经曲折,终于到了宁照庵。相传,这宁照庵是有缘人来的地方。来了,就会有某种缘分在其中悄悄生成。

他俩先把身上的泥土清理一下,巫青又把穿竹林时盘起的一头秀发放下来,就沿着山门前的青石板路幽深而入,进得庵内,前门里花香阵阵,草叶翠绿,像是进到皇宫的大花园。

农庐说:“我是头一回来,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的鲜花。”

巫青说:“是的,蛮有趣吧。”

这圣女峰共有十九座山峰,宁照庵幽藏于圣女峰南麓的小山上,占地不大,只有两个清雅的小院和一个建有花房的后园。

不知何年何月,宁照庵就在圣女峰下生了根。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庵内花草之繁盛,庭院、阶前,檐下、走廊,随处都是繁花似锦。山门、风铃、茶室,大雄宝殿、琴房,错落有致,美轮美奂。这些种植精巧,搭配讲究,布置和谐的花花草草,五颜六色,芳香四溢,既让人心生怜爱,又凸显高雅的审美情趣和不凡的园艺水准。

和其它寺庙相比,宁照庵是如此与众不同:鲜花拱绕的大雄宝殿,敞亮的茶舍,古典的壁炉,随处安置的老旧物件,让农庐一见倾心,不由得惊讶:“怎么会是这样?”

巫青说:“就该如此。”

随后,她自念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农庐见佛台上有一行字:“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农庐虽识文断字,但还是一知半解。因为他与佛教接触甚少。

这是说,佛与花本来就是一体,何必拘泥于色相呢!

往里走,农庐看见一个用玉蝶摆出佛教的一个“卐”字符,不知来由,又觉得稀里古怪的,就问巫青:“这个图案是什么意思?”

巫青答道:“表示吉祥喜旋,吉祥无比。”

禅意的庵内已然一座花花绿绿的世界,确实不可思议:台阶上,石凳上,树桩上,到处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鲜花,可谓匠心独运。

农庐笑着说:“这么多花花草草,我没有几个认识的。”

“心中有就有,不必苛求。”巫青说了一句佛语。

看着庵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物一态,令人心动不已。而一场浓雾刚润湿过的花草树木,就更加明媚生动、萌态十足了。

听到敲竹板的声音,巫青知道要开斋饭了。

巫青说:“我们去吃斋饭吧,很好吃的。”

此刻,农庐才觉得肚子在咕咕叫,还真的饿了,就说“好的。”

庵里的人不是很多,一位尼姑从厨房里出来,跟他俩讲了吃斋饭的规矩:吃多少,打多少,不能浪费粮食,浪费一粒米,跪一炷香。

农庐连忙点头。

于是,他俩就在诗情画意中享受一顿难得的美食,花草的清香弥漫在湿润的空气中……

茶房就在隔壁。吃完饭,巫青说:“走,喝茶去。”

农庐“哦”了一声,又有点好奇:“你是不是常来这里?”

“我仙师带我来过。”说完,巫青已进入茶房。

只见茶具、器皿,和鲜花,有序地摆放在木桌上,别致而乖巧,农庐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见这样的场景。

不过,农卢的母亲跟他提过这里,说,世间难见这么好的地方!

用完斋饭喝茶,是庵里的老规矩,农庐哪里知道这些。只见巫青洗杯、投茶、冲泡、分汤,样样娴熟,不一会,就把一碗热气腾腾、香喷喷的茶递到农庐面前。

农庐早已渴了,不管茶水烫不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口灌进肚子里,还听得见那茶水入喉的声音咕咕响。

巫青见状,笑得前仰后合,说:“喝茶是慢慢品的,你怎么一口就喝完了?”

农庐也觉得自己失态了,笑了笑,然后“嘿嘿”两声。

巫青告诉他,茶叶是长在天树上的,是万物的精华,富有灵性,又像在做示范:“你看,要先闻香,从中体悟大自然的精气神,经过我们的内心去感知,去品味,解乏去烦,你会觉得它有一种悠远醇厚的味道。”

农庐照着巫青的样子学着闻香、品茶,自己感觉内心似乎也慢慢静了下来,那些烦恼似乎暂时远离了自己,有一种心灵的宁静和清欢之感。农庐的母亲教过他一些茶礼的,只是现在口渴难耐,也就无需顾及其它了。

巫青接着说:“茶在于,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

农庐笑笑:“那我俩正好得趣,是吧。”

巫青连声说“是的,是的。”

这时,农庐才慢慢静了下来,也找到了品茶的感觉。农庐又喝了一碗,然后说:“这盖碗真漂亮。”

巫青解释道:“这叫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农庐一听,觉得这话蛮有味道,就说:“品茶是个大学问,跟做人做事是一个道理。”

巫青点头称是。

农庐放下青花瓷盖碗,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以后有空常来品茶。”

巫青也赞同:“当然好啦,有空就过来。”

说完,巫青又沏上一壶绿茶,两人慢慢喝着,时间在茶香的暖意中一点点流逝。

也不知喝了多久,反正农庐已是饭饱茶足了:“咱们下山吧,我怕我娘着急。”

农庐是个孝子,自从父亲走后,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这些年来生活实属不易。

巫青看了看他,说:“那好吧,我们走。”

说完,巫青起身,他俩离开茶房,走到庵外。

沿着曲折蜿蜒的青石板路一路向下,穿行在古树间,摇曳的绣球花引领他们顺阶而下。待回首,宁照庵掩隐在参天古树下的黄墙青瓦间,犹如仙境一般。

来到一个垭口,农庐虽多有不舍,但分别就在眼前,对巫青说:“我们就在这分手吧。”

巫青尽管略显疲惫,似有意犹未尽:“那好吧,我们后会有期。”

说完,念念不舍地看着农庐,眼里充满期许的意味。

今日之事,农庐十分感激巫青,无比动容地说:“这次我家古茶树保住了,多亏你搭救,请受农庐一拜。”

说着,农庐就要跪地。

巫青赶紧拉住他:“这使不得。”

此刻,她更觉得农庐是那样憨实,就像这大山里不曾撼动的岩石,在她内心涌出深深的爱怜来。

农庐是实打实的,认认真真地说:“你是我家的恩人,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你的。”

巫青说:“你只要管好茶树就行了。”

农庐说:“这个你尽管放心,就是拼命,我也要把茶树伺候好!”

巫青连忙拦住他的话:“谁让你拼命了。”然后,发出少女银铃般的笑声来。

农庐也跟着笑起来,说:“反正我是铁了心的。”

说完,两人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告别。

最新小说: 《明》 重生之民国元帅 穿成反派早亡妻 持久严射 大唐十二皇子李简 佳偶天成 回到三国当皇上 大唐之混世皇子 秦时之大秦护道者 大唐开局我爹要造反